印軍屢戰屢敗打不贏仗都怪中國,印軍中將對五七空戰戰敗一通反思后,直接把黑鍋扣到了中國頭上。認為都是中國暗中使壞,才讓印軍屢屢戰敗,不光如此,中國甚至還幫了俄軍大忙,具體怎么個事?
今年的印巴空戰已經過去了5個多月,雖然印度在官方層面上,至今還不愿意承認遭受的慘重損失,但這并不影響掌握著真實信息的印度高層,進行廣泛的自我檢討與反思,以爭取在下一場與巴基斯坦的沖突當中,取得宣傳上的,與現實中的雙重勝利。
![]()
恰好,最近美國與烏克蘭關于中國衛星情報的一系列炒作,一下子給了印度很好的,上一輪沖突當中,為什么沒能擊敗巴基斯坦的思路。就在不久之前,在俄羅斯對烏克蘭能源設施開展的一次系統性空襲行動后,烏克蘭公開指責,在俄羅斯展開空襲行動前后,中國衛星過境了烏克蘭幾個被空襲設施的上空,所以是中國向俄羅斯提供了衛星情報,以及打擊效果評估。
雖然這種無端指責不值一駁,但印度人還是迅速的如獲至寶,印度媒體《歐亞時報》這兩天刊登了一篇文章,援引印度陸軍副參謀長,中將拉胡爾·辛格的采訪表示,中國向自己的友好國家提供衛星情報,這是有先例可循的,印度與烏克蘭一樣,也是中國衛星情報出口的“受害者”。
![]()
這位印度中將表態稱,巴基斯坦對印度軍隊部署與調動的掌握情況,超出了印度的預料,也超出了巴基斯坦所應當具備的能力。這明顯是有外部勢力,在幫助巴基斯坦,為巴基斯坦提供高度時間敏感性的衛星情報。
印度的任何軍事準備,都在第一時間被巴基斯坦所知曉,并迅速做出反應,嚴重影響了印軍的打擊效率。
而印度人認為,能為巴基斯坦提供這種情報支持的,也只有中國。同時中國也有動力,將印巴戰場作為一種測試自己軍事能力的試驗場,為以后與印度的作戰進行準備。
同時在公開場合,中國從來沒有嚴肅否認過,中國向巴基斯坦提供軍事情報的事實,只是模糊的表態,中巴軍事合作不針對第三方。既然中國沒有明確否認,那就是默認事實,就是公開承認,所以印度在上一場印巴戰爭當中面臨的困境,都怪中國。
![]()
能想到情報上的問題,印度人相比過去還是有很大的水平提升的。但隨意指責中國在印巴沖突當中發揮的作用,毫無證據的空談中國給了巴基斯坦多大的幫助,除了體現出印度政府,軍隊以及科研系統的無能之外,什么都體現不了。
中國向或者不向巴基斯坦提供巴軍想要的衛星照片,都是很正常的,不應受到印度指責的行動。畢竟中巴之間的軍事合作程度之深,兩軍交流之密切,進行一定程度的情報共享,是很自然的事情,與第三方無關。
更不要說以當下商業衛星的發展水平,即使我們不向巴基斯坦提供衛星情報,巴基斯坦人也可以通過各種渠道,去購買自己想要的東西。
烏克蘭人實際上就大量通過購買商業衛星照片的方式,去組織對俄羅斯縱深的襲擊行動,印度人不可能不知道。
![]()
但印度人在明知道自己的兵力機動與集結,可能會被衛星拍攝,可能會被巴基斯坦以技術手段探測,卻還不進行任何必要的干擾與隱蔽,這總不能也是中國的責任吧。
印度人自詡為不亞于中國的航天強國,卻連基本的衛星情報能力都沒有,不能也是中國人的責任吧,中國也沒有從商業渠道上,封鎖印度對衛星照片的獲取能力吧。
那說白了,印度人在軍事情報戰上失利,落到他們自認為的,一舉一動都被巴基斯坦掌握的處境當中,自己卻對巴基斯坦的戰役組織有關情報,一無所知。
不就證明他們在技術上落后于巴基斯坦,實戰意識上落后于巴基斯坦,參謀部水平上也落后于巴基斯坦嗎,那遇上的要是中國,印度又哪來的自信打贏呢?
![]()
中國確實為巴基斯坦提供了非常大的幫助,但這個幫助不是印度人自我認為的,戰術上的情報上的支持,而是在更加戰略的,更加技術與政治層面上,而且這種幫助,確實是完全顛覆了南亞的空中實力對比的。
簡單的講,就是中國用巴基斯坦的軍費財政能力所能夠接受的范圍內,幫助巴基斯坦建立起了一整套的,成體系的,且技術先進的戰術空軍體系。
如果將時間往前推7到8年,那么在一般印象當中,南亞地區的空軍力量對比,是巴基斯坦擁有更精銳的,更有實戰經驗的優秀飛行員梯隊,而印度擁有更大規模,更年輕,技術更先進的空軍戰術機隊。
這是很容易理解的,印度比巴基斯坦經濟發達的多,軍事預算充足的多,在先進裝備都靠買,且雙方買的價格也差不多的情況下,印度自然能夠贏得錢包的競賽。
![]()
但隨著中國航空工業實力的快速發展,以及印度政壇長期低效的決策流程,以及內斗傳統導致的空軍更新遲緩,局勢完全不一樣了。巴基斯坦在決定空軍新一代裝備,向中國一邊倒之后,用遠比印度便宜的多的價格,買到了一批又一批的,比印度空軍更加先進的戰斗機和配套彈藥,以及成體系的裝備。
所以在印度苦等他們2.2億歐元一架,還是功能并不齊全的陣風到貨的時候,巴基斯坦用6.4億人民幣一架,且分期11年付款的價格,先一步實現了殲十CE與最先進空空導彈的成軍。
這一下子改變了南亞的空中實力對比,打破了印巴之間一邊掌握飛行員優勢,另一邊掌握機隊優勢的實力平衡。
![]()
從這時候開始,印度就要用3倍于巴基斯坦的空軍裝備預算,才能實現戰斗機隊上與巴基斯坦的并駕齊驅。而且巴基斯坦可以用分期來分攤壓力,可以用自產機隊來高低搭配,而印度人卻沒有同等的條件。
這對印度人來說,是最毀滅性的打擊,這意味著印度空軍,再也不可能奪取對巴基斯坦空軍的技術優勢,要永遠的在小規模沖突當中,被巴空軍壓著一頭了。
印度的困境就在這里,相比于一般的第三世界國家來說,他太大了,大到無法作為一個中等國家,與聯合國五常在國防安全上,發展過于深入的合作關系,進行全面的技術引進以及自主吸收,無法降低維持龐大軍隊所需的外購成本。
但是印度又不夠強,無法獨立自主的建設起一套國防工業與裝備體系來,做不到用自產技術替換外來先進技術,實現規模上的自主化優勢。
![]()
巴基斯坦可以在空軍建設上,一邊倒的進行全面的中國化,從預警機到戰斗機到先進彈藥,再到自動化指揮系統,全部使用中國體系中國裝備,但對印度來說,這是不可能的。不論是內部利益,還是國際關系上,印度要對外采購,都只能進行多方采購,美俄歐先進裝備都要買,而且都要高價買。
同時,印度又無法自己建設起一套對等的空軍體系出來,用自己的預警機,自己的戰斗機,自己的雷達網,去對抗巴基斯坦的中國體系。
最終的結果就變成了,印度的軍費幾倍于巴基斯坦,每年為空軍撥出的采購經費,都足夠巴基斯坦多年使用,但卻處在全面的落后地位。
如果巴基斯坦還是過去那支與印度空軍類似的,先進裝備靠全球買,用美國進口戰斗機,瑞典進口雷達,歐洲進口導彈的空軍,巴基斯坦人確實是哪怕精銳飛行員水平再高,也無法戰勝印度空軍的。
![]()
畢竟同樣都是采購西方高級軍事裝備,印度比起巴基斯坦永遠能買的更多,哪怕是2換1,優勢也是印度人的。
但在巴基斯坦開始一邊倒的建設一支以中國裝備,中式體系為絕對核心的空軍之后,情況就完全不一樣了,巴基斯坦采購的先進技術裝備的價格,以及能得到的付款便利,都不是印度能夠對比的。
印度人在印巴空戰后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自己裝備上的問題,所以在印巴空戰之后,開始快速的推進一系列新的戰機采購,一方面是談判采購更多的陣風,另一邊是升級手中的現有蘇三零等戰機,同時也開始規劃買一些蘇五七之類的五代機,重奪自己在技術上的優勢。
![]()
但這其實都沒有意義,對巴基斯坦來說,印度就是攢三五年錢,買了一兩個中隊的蘇57乃至F35,而巴基斯坦不過是從中東的伙伴國家,再要一些援助的預付款,從中國這里用政策貸款,再買兩個中隊殲35就能實現平衡,而且還能比印度更早的實現五代機成軍。
再加上戰斗機還是比較好解決的事情,那印度的空中預警與指揮體制呢,先進預警機,以及自動化防空指揮系統的搭建,可就不是那么簡單的事情了。等南亞兩國也開始隱身化之后,巴基斯坦還能外購中國的反隱身空防體系,印度人又要怎么辦呢?這就是莫迪政府不敢回答,也根本回答不了的問題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