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重,還有治療的意義嗎?”
這個沉重的問題,來自河南平頂山的左承兵師傅。2023年4月,他在平煤神馬集團總醫院做了胃腸間質瘤手術,手術很成功,恢復得也不錯。但誰都沒想到,一年后復查時,發現腹腔內出現了轉移。
在醫生的建議下,左師傅開始服用靶向藥格列衛。同時,聽說秦皇島有位大夫治療經驗豐富,他也特地趕去尋求中醫藥治療。
然而,2025年2月22日的復查結果讓人揪心:肝內多發低密度病變,腹盆腔、腹膜后多發軟組織團塊較前增多、增大,還出現了腹盆腔積液……這意味著靶向藥已經耐藥,病情仍在進展。
![]()
醫生建議換用二代靶向藥,但家屬很猶豫:“二代不行,就吃三四代?感覺不靠譜,就沒吃。”
鄰居的故事帶來希望
就在一家人不知何去何從時,鄰居張阿姨知道了情況,建議他們試試鄭州的專家:“你不要往秦皇島跑了,那么遠,咱們河南就有,鄭州就有,何必舍近求遠。”
左師傅的愛人回憶道:“我們有個鄰居張阿姨,當年是抬著進醫院的。當時已經不行了,家人抬著她來找袁院長。現在,已經過去十三年了。”
張阿姨患的是乳腺癌,手術、化療后因為感染昏迷了四天,后來又因骨轉移導致下肢癱瘓,有半年時間連翻身都困難。當時,連她最好的朋友都勸家人放棄。最后,家人帶著張阿姨找到鄭州希福中醫腫瘤醫院的袁希福院長,喝了5天中藥后燒退了;喝了三個月,慢慢能走路了……
“現在她情況怎么樣?”
“現在很好,天天騎著電動車來回跑。”
重拾信心,初見成效
有了張阿姨這個活生生的例子,2025年2月24日,左師傅一家毫不猶豫地來到鄭州希福中醫腫瘤醫院,找到了袁希福院長。
![]()
服用中藥后,左師傅的腹痛明顯減輕,從兩三天下一次減少到四五天一次,疼痛程度也減輕了。家屬說:“一個月后,我們就感覺好轉了。最起碼食道、胸椎這里不悶不脹了,肚子也變軟了。之前按上去硬硬的,現在軟了很多,后背疼痛也減輕很多。”
2025年4月7日上午,左師傅到醫院復診。袁希福院長特意邀請他們分享經歷,鼓勵更多患者。
袁院長以左師傅和張阿姨的經歷告訴大家:“病重,依然有治療的意義和價值。如果放棄了,像張同志那樣,如果當年她放棄了,可能就真的沒有以后了。”
![]()
“我想說的是,自助者天助。不管病情多重,哪怕是抬著來的,只要不放棄,都有康復的希望。第二點,即使是西藥、化療、靶向藥都耐藥了,走投無路了,我們老祖宗留下的這門醫術,依然能給大家帶來康復的希望。不是我水平有多高,而是炎黃子孫傳承的這門醫術,我們只是學習傳承,繼續為大家服務。”
從靶向藥耐藥到找到新的治療方向,左師傅的經歷告訴我們,即使在最困難的時候,也不要輕易放棄希望。每個人的抗癌之路都不相同,但堅持和信心,往往是走向康復的重要力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