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提到運動,多數人先想到“減肥”“延壽”,但它最即時的效果其實是改善心肺功能。有種運動無需特定場地,無需高強度到出汗,卻能有效穩定血壓、血糖、血脂,堪稱心血管健康的“守護者”——抗阻運動。
抗阻運動:心血管的“守護者”
1. 改善心肺:給心臟做“力量訓練”
規律進行抗阻運動,就是在鍛煉心肌,能增強心臟的泵血能力,輸送出更多的血液和氧氣到全身。長期堅持還可降低靜息心率。
2. 調節血壓:悄悄給血管“減壓”
有研究表明,持續數月的系統性訓練后,收縮壓與舒張壓均可顯著下降。這說明 抗阻運動 并非“即時特效藥”, 關鍵在于長期堅持,通過逐步改善血管彈性、降低外周阻力,實現為血管“減負”。
3. 改善血脂:優化血液中的膽固醇
?降低“壞血脂”:顯著降低總膽固醇、甘油三酯和被稱為“壞膽固醇”的低密度脂蛋白水平。
?提升“好血脂”:有助于升高高密度脂蛋白,從而更好地保護心血管。
4. 調節血糖:提升“糖處理能力”
2023年美國心臟協會(AHA)發布科學聲明指出:經常參加抗阻訓練,可使糖尿病發病率降低17%,并幫助老年人、糖尿病前期和2型糖尿病患者降低空腹血糖0.1—0.28毫摩爾每升。
對老年人群,特別是糖尿病高風險或已患病者而言,無需極高強度,規律的中等強度抗阻運動即可產生顯著預防與管理效果,并降低相關心血管并發癥風險。
試試這4個“零門檻”抗阻運動
1. 自重深蹲
雙腳與肩同寬站立,腳尖自然向前,緩慢彎曲膝蓋下蹲,可以想象自己正在坐椅子,直到大腿幾乎與地面平行。保持背部挺直,腹部收緊,再通過下肢發力恢復站姿。
2. 臀橋運動
仰臥,雙腿彎曲,雙腳與肩同寬踩于地面。發力時將臀部向上抬起,使身體從肩膀到膝蓋呈一條直線,在頂峰處感受臀部肌肉收緊,停留2秒后緩慢下放。
![]()
圖源:健康時報
3. 墻壁俯臥撐
雙手抬起與肩同寬,指尖觸墻后,手掌平放在墻上。彎曲手肘,直到前額輕觸墻面。訓練時注意收腹、沉肩,保證身體一線。

圖源:廣州市12320衛生熱線
4. 彈力帶及器械訓練
可以用啞鈴、沙袋、彈力帶等方式增加外加阻力。
做抗阻運動,記住這3點
1. 量力而行,安全第一
進行抗阻訓練時,首先要控制強度,運動時心率建議不超過最大心率(220-年齡)的85%。對于初學者和老年人,優先選擇啞鈴、彈力帶等固定器械進行訓練,以降低跌倒風險。
2. 保持規律,貴在堅持
建議每周進行2—3次訓練,給肌肉留出足夠的恢復時間。長期堅持,才能看到血壓、血糖、血脂“悄悄”在改善。
3. 動作科學,質量優先
訓練時應集中意念感受目標肌肉的收縮與伸展,避免用慣性。同時,掌握正確的呼吸節奏:發力時呼氣,放松時吸氣,切忌憋氣。
來源 | 人民日報客戶端,原標題:《被低估了的“護心運動”,不是走路! 》
編輯 | 李雪
責編 | 姜玉函
![]()
關注民生周刊視頻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