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癌癥是可防可治的,但癌癥絕不是好治之癥!”
在2024年底的一場抗癌經驗分享會上,李樹海師傅面對臺下的病友,認真地說出了這句話。這句話背后,是他與疾病共處、安穩度過十六年的親身經歷。
![]()
故事要從2009年6月說起。那時的李師傅,身體開始出現異常:便血、腹痛、腹脹、便秘,還持續低燒。去醫院檢查,卻沒查出明確原因。
心里不踏實的他,干脆自己跑到新華書店,一本一本地翻看醫學書籍。當終于在書中看到與自己情況相似的描述,而描述指向的卻是“癌”時,他的心情可想而知。
同年11月,在南陽中心醫院通過胃鏡和腸鏡檢查,他確診了“結腸癌”。診斷明確后,他很快接受了腸癌手術,并在術后第三天就開始了化療。
![]()
“我做了六次化療,化療以后出院,整天踩到走到地上,沒有一點力量,好像踩到棉花上一樣。飯也吃不下去,覺也睡不好,我感覺到這個生命,好像走到盡頭。”
李師傅回憶道,當時打升白針就像拆東墻補西墻,效果短暫,身體極度虛弱。
更讓他無法安心的是,治療結束后的復查顯示,他的肺部發現了結節。這個發現像一塊石頭壓在心頭,畢竟癌癥的威脅是實實在在的。左思右想,他決定主動去尋找康復的希望。
李師傅做了一個很實在的決定:他到縣里去尋訪那些經歷了癌癥且依然好好活著的患者及家屬,想看看他們是怎么做的,有什么可以借鑒的經驗。
一番走訪下來,他發現這些狀態不錯的康復者,都有一個共同點——都吃過中藥調理。
這引起了他的重視,便開始詳細打聽。他提到:“有一個叫郭×的人,他當時得的是肺癌,我找他的時候都已經三年了,我見他紅光滿面、聲音洪亮,感覺根本不像這種人。他給我說是到希福中醫專科醫院去。”
這個活生生的例子,給了李師傅極大的信心和明確的方向。
![]()
2010年11月15日,李師傅來到了鄭州希福中醫腫瘤醫院,從袁希福院長那里開了中藥。由于當時整體情況尚可,他直接進入了每年春秋兩季的鞏固用藥階段。
那時,他主要的問題是大便次數多,一天五六次,且感覺排不凈,偶爾右胸疼痛。對癥服用中藥一個療程后,大便次數就減少到一天三四次。
他特別記得服藥初期的體驗:“當時取了藥后,吃了第三天、第五天沒有任何效果。結果到10天奇跡出現了。我好走步,第十天感覺到走路都不一樣,有力量。慢慢地,這一天每一次連續往上走四五公里。從這以后啊,我就堅持吃這個中藥。”
除了堅持用藥,他還積極參加抗癌俱樂部等活動,與病友交流心得,堅持鍛煉身體,努力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
![]()
這份堅持,也獲得了身體的積極回應:
- 2011年10月復查,腫瘤標志物正常,右肺內結節穩定。
- 2017年9月,他參加了希福中醫第五屆百位康復明星康復經驗交流大會,還作詩與大家分享心情。
- 2021年復查,肺內結節較前穩定,甚至有所縮小。
- 2024年11月7日,他再次登臺,在“鄭州希福中醫第六屆百位抗癌明星康復經驗交流大會暨2024龍年中國行南陽站”公益活動中,分享了自己這十六年來的經歷與思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