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待到重陽日
還來就菊花
![]()
![]()
重陽節,是中國民間傳統節日,日期在每年農歷九月初九。“九”數在《易經》中為陽數,“九九”兩陽數相重,故曰“重陽”;因日與月皆逢九,故又稱為“重九”。

重陽節的由來
![]()

![]()
重陽節歷史淵源
據現存史料及考證,古人在九月農作物豐收之時祭天帝、祭祖的活動,是重陽節作為秋季豐收祭祀活動而存在的原始形式。
![]()
重陽節歷史演變
重陽節起始于上古,普及于西漢,鼎盛于唐代以后,承載了豐富的文化內涵。在民俗觀念中“九”在數字中是最大數,有長久長壽的含意,寄托著人們對老人健康長壽的祝福。

重陽節有哪些習俗
重陽節的傳統習俗圍繞“祈福、敬老、賞秋”展開,主要包含登高、賞菊、佩茱萸、吃重陽糕等,蘊含祈福、敬老與慶祝豐收的寓意。
![]()
![]()
登高望遠
![]()
重陽節登高的風俗歷史悠久,其由來大致有三:其一是源于古人的山岳崇拜;其二是源于“清氣上揚、濁氣下沉”的氣候;其三是登往高處乘清氣升天。
![]()
賞菊簪菊

![]()
![]()
重陽日,歷來就有賞菊花的風俗。從三國魏晉以來,重陽聚會飲酒、賞菊賦詩已較為流行。且在中國古俗中,菊花不僅象征長壽,又為文人們贊美作凌霜不屈的象征。
![]()
敬老愛老
![]()
“九”與“久”諧音,且九在數字中是最大數,寓意長壽和健康,因此重陽節也被稱為“老人節”。這一天,人們通過各種方式表達對長輩的尊敬和祝福,祈求他們健康長壽。
![]()
吃重陽糕
重陽糕,以層層疊疊的精巧形態、軟糯香甜的豐美口感,成為重陽節不可或缺的時令美食,同時,它也承載著長輩對晚輩的美好期許。
![]()
![]()
重陽至,念安康
這些代代相傳的習俗,就像一條條紐帶,將古人的生活情趣與現代人的節日記憶連接起來,讓我們在遵循習俗的過程中,感受重陽節獨有的文化溫度。
![]()

文人墨客的重陽情懷
![]()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過故人莊》
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
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
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
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
《九日齊山登高》
江涵秋影雁初飛,與客攜壺上翠微。
塵世難逢開口笑,菊花須插滿頭歸。
但將酩酊酬佳節,不作登臨恨落暉。
古往今來只如此,牛山何必獨沾衣。
這三首詩,從不同角度詮釋了文人墨客的重陽情懷,既有對親人的思念、對友情的珍視,也有對人生的豁達感悟,它們共同構成了唐代重陽文化的豐富畫卷。
重陽安康
愿歲月慢行
溫暖常伴
![]()
來源:懷遠發布
編輯:李曉(實習生)
一審:韓 菲 二審:李文聰 三審:劉亞彬
![]()
![]()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