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記者 楊林宋)10月26日,演員、主持人曹穎因過量喝咖啡患焦慮癥的話題登上微博熱搜榜,引發不少咖啡愛好者的熱議。事實上,她在直播中回憶道:“陪伴孩子九年間,產后抑郁未完全康復,加上每天接送孩子、往返北京錄節目的高強度工作,經常靠濃咖啡提神,最終導致身體出現問題,甚至出現低鉀癥狀。”
咖啡真的會導致焦慮嗎?海南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醫學心理科主任周圓月告訴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記者,焦慮往往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咖啡本身并非焦慮的“元兇”,關鍵在于飲用方式、劑量與個體狀態。
![]()
10月26日,#曹穎自曝因過量喝咖啡患焦慮癥#登上熱搜話題。社交媒體平臺 圖
“每個人的心理狀態、對咖啡因的代謝能力存在差異,曹穎的經歷可能受到當時作息、工作壓力、情緒基礎等多種因素影響。”周圓月解釋道,焦慮本身可能伴隨心悸等癥狀,而咖啡因過量確實可能誘發類似反應,但不能簡單將二者疊加的效應歸因于“咖啡直接導致焦慮”。
從生理機制來看,咖啡因會刺激腎上腺釋放腎上腺素,導致心跳加速、呼吸急促、血壓升高、肌肉緊張。同時,咖啡因通過阻止腺苷發揮作用,可能干擾γ-氨基丁酸等具有鎮靜作用的神經遞質,使大腦持續處于興奮狀態。周圓月表示,對于本身就有焦慮傾向的人來說,這種生理喚醒容易被大腦誤解為“危險信號”,誘發或加重焦慮;即便是普通人,在壓力或睡眠不足時過量飲用咖啡,也可能引發明顯的緊張和不安。
想要享受咖啡又降低焦慮風險,科學飲用是關鍵。周圓月建議,健康成年人每日咖啡因攝入量控制在400毫克內(不超過5杯),避免空腹飲用;選擇無糖或少糖的咖啡,減少添加物對情緒的干擾,避免攝入過多糖分;若飲用后出現心悸、手抖等不適,應立刻停止飲用,日后減少攝入量或更換低因咖啡。同時需注意,睡前6小時內飲用咖啡可能影響睡眠,而睡眠紊亂本身就是焦慮的重要誘因。
周圓月強調,應對焦慮更需系統方法。當出現持續焦慮情緒時,可通過規律運動釋放壓力,瑜伽、慢跑等運動能有效調節神經遞質水平;建立穩定的作息習慣,避免生活節律紊亂加重情緒波動;學會正向思維,通過與親友溝通或寫情緒日記疏導壓力。若焦慮癥狀持續6個月以上并影響正常工作和生活,應及時前往精神心理科就診,尋求專業評估與干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