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會后的打車驚魂:從辱罵到宰客的兩重遭遇…
10 月 27 日,外地男子高先生在武漢參加完農機展后,想用網約車返回酒店,卻未料這場常規出行竟變成一場鬧劇。網約車司機來電稱會展中心擁堵無法進入,高先生當即表示理解,主動步行數百米赴約,全程僅耗時 3 分鐘。
![]()
可上車后,司機便用武漢方言劈頭蓋臉辱罵,雖多數內容聽不懂,但 “在這打什么車” 等字句清晰刺耳。當高先生反問 “你什么態度”,司機竟切換普通話持續辱罵,甚至在他下車后追罵,最終甩下一句 “不坐就滾” 后駕車離去。受辱后的高先生隨即前往警務室報案做筆錄,決心維權。
![]()
轉向出租車的高先生遭遇了更離譜的狀況:在出租車等候區,多名司機聽聞 9 公里的目的地后均拒絕打表,一口價喊至 100 元。面對質疑,司機直言 “進來都要兩個小時,不可能打表”,甚至提出要中途拼客。
![]()
要知道,武漢出租車起步價 6 元,9 公里正常打表僅需 30 元左右,這一報價竟是合理價格的 3 倍多。歷經多次詢問,他才遇到愿意合規運營的司機,最終僅花費 33 元抵達酒店。
![]()
輿論發酵與平臺回應:封號之外的監管拷問
高先生將經歷發布至網絡后,話題迅速登上熱搜。網友們一邊譴責網約車司機的惡劣態度,一邊分享相似遭遇:“武漢出租車不打表是常態,價格低了根本不拉”“方言口頭禪聽著像罵人,外地人很不適”。更有人揭露,曾有司機群內號召 “統一起步價 100 元”,形成宰客同盟。
![]()
10 月 28 日,網約車平臺率先回應,對涉事司機作出 “取消資質、永久封號” 的處罰,這一結果被網友評價為 “咎由自取”。但相較于網約車的快速處置,出租車行業的沉默更顯刺眼 —— 截至目前,涉事出租車司機尚未受到明確處理。
![]()
此事雖非旅游糾紛,卻讓 “武漢文旅” 成了網友宣泄的出口。正如網友所言:“出租車是城市名片,武漢這次遞出的名片太掉價”。這種情緒并非空穴來風,早在 2024 年武漢國博展會期間,就曾查處多起出租車拒載宰客案件,如今亂象復現,暴露出監管仍有漏洞。
![]()
亂象根源:是擁堵之困還是逐利之心?
面對質疑,有司機辯解 “堵車兩小時,打表不賺錢”。但這一說法難以成立:會展中心客流密集,司機是主動前往攬客而非被迫派駐,擁堵成本理應由運營方通過合理機制消化,而非轉嫁給乘客。更關鍵的是,合規司機的存在證明 “打表運營并非不可行”,所謂 “成本問題” 本質是部分人想趁機宰客的托詞。
從行業背景看,武漢并非沒有整治舉措。2024 年 10 月以來,當地交通執法部門已查處客運違規行為 281 起,約談 9 家網約車平臺并清退不合規車輛,還計劃 2025 年底實現出租車語音監控全覆蓋。今年 7 月實施的《武漢市網絡預約出租汽車經營服務管理辦法》,更明確了運力調控與平臺監管責任。但政策落地的 “最后一公里” 仍未打通,展會等重點場景的臨時監管缺位,讓少數司機有機可乘。
破局關鍵:從應急處置到長效規范
此次事件為武漢客運行業敲響警鐘。要挽回城市形象,僅靠平臺封號遠遠不夠:一方面需強化現場監管,在展會、車站等重點區域增派執法力量,推廣 “即查即處” 機制;另一方面要落實平臺與企業主體責任,將司機服務質量與準入資格直接掛鉤。
更重要的是,要讓合規者獲益、違規者受罰。那位愿意打表的出租車司機證明,規范運營同樣能獲得客源;而永久封號的處罰也警示從業者,職業素養是不可觸碰的底線。正如武漢市交通執法部門所言,唯有 “線上線下聯動執法、從嚴從快處理投訴”,才能真正凈化市場環境。
城市文明的細節,藏在每一次打車體驗里。武漢要摘掉 “宰客” 標簽,既需要監管部門的硬手段,也需要從業者的自覺自律。畢竟,比起 100 元的宰客價,33 元的合規車費,才是城市最體面的名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