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深圳機場,愣是被鄭智化的一條博文攪成了輿論漩渦。這位唱著《水手》的歌手言之鑿鑿:升降車與機艙門差著 25 公分,自己被迫 “連滾帶爬” 登機,工作人員全程 “冷眼旁觀”,末了還甩下句 “對殘疾人最沒人性”。
![]()
這話一出,網友的怒火瞬間燒向機場,仿佛隔著屏幕都能看見工作人員冷漠的臉。
結果呢?第二天監控一曝光,所有人都看傻了眼。40 秒的視頻里,哪有什么 “連滾帶爬”?分明是五名工作人員圍著忙前忙后:有機組人員扶腰,有地勤抬腿,輪椅操作員全程護著,四個人把協助登機的流程走得明明白白。
機場說的 20 公分落差是安全規范,怕刮碰機身,這解釋在視頻面前也站得住腳。合著前一天的 “人性控訴”,大半是情緒上頭的修辭?
更有意思的是劇情反轉的節奏。鄭智化先補了篇文,說南京機場反復安檢、上海機場查支架腿差點誤機,把事兒從深圳擴到全國,甚至放話 “有了引退的念頭”。
![]()
可監控一錘定音后,他又趕緊道歉,說 “連滾帶爬” 是用詞不當,一時氣憤所致。這波操作看得人眼花繚亂,合著退圈是看輿論風向定的?
就在大家以為這事該翻篇時,《經濟觀察報》突然跳出來喊 “鄭智化無須道歉”,說人家有權憤怒吐槽,遭遇的困境是真的。這話聽得人一頭霧水:困境真,就能瞎描述?要是沒監控,那幾位彎腰抬腿的工作人員不得被網暴到辭職?
有網友說得在理,這不是給 “小作文” 開綠燈嗎?下次誰都能拿 “情緒激動” 當幌子編故事了。
![]()
還好有編劇祝明出來說句實在話,這解讀才算戳中了要害。他提到好幾個殘障公眾人物都從這事里讀出 “全社會要維護殘障人士尊嚴”,但他偏說點不中聽的:尊嚴這東西,從來不是別人給的。
這話太對了。你要是行得正坐得端,就算路上被無賴推一把,那也是無賴的錯,你的體面不會掉一地。可要是為了博同情瞎編情節,把別人的幫忙說成 “冷眼旁觀”,那就算有十個人捧著,也立不住尊嚴的架子。
就像這次,機場工作人員按規范服務,轉頭就被安上 “沒人性” 的帽子,要不是監控救場,真是比竇娥還冤。
![]()
有人說這是在忽視殘障群體的困境,這話我可不認。咱們的公共設施確實在進步,機場連夜整改,說要優先安排廊橋、加保障人員、試點新連接裝置,這動作夠快了吧?政府這些年建無障礙通道、設愛心專座,哪樣不是實打實的投入?但設施要完善是一回事,拿不實言論要特權是另一回事。
祝明那句 “讓全世界讓步的那叫巨嬰” 真是一針見血。20 公分的落差需要改進,但這不是虛構 “連滾帶爬” 的理由;安檢嚴格是為了安全,更不能說成 “羞辱”。
殘障人士需要的是平等的便利,不是凌駕于事實之上的話語權。要是把 “被幫忙” 當成 “丟尊嚴”,把 “講規矩” 當成 “受刁難”,那不是維權,是巨嬰。
![]()
現在再回頭看這事,鄭智化道歉了,機場整改了,但留下的討論才真有價值。公共設施要接著完善,這沒二話;但尊嚴這堂課,不管是誰都得補補 —— 它藏在實話實說里,躲在尊重他人中,唯獨不在夸大其詞的抱怨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