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4日,由中國國家畫院指導,寧夏回族自治區文化和旅游廳主辦,《中國美術報》社、寧夏美術館(寧夏書畫院)承辦的“燦若星河——畫院(青年藝術家)優秀創作成果展覽”之“塞上江南——寧夏書畫院優秀作品展”在《中國美術報》藝術中心開幕。
![]()
部分嘉賓合影
中國國家畫院院長、中國美術家協會副主席劉萬鳴宣布展覽開幕。寧夏美術館(寧夏書畫院)黨支部書記史峰介紹展覽情況,寧夏回族自治區文化和旅游廳黨組成員趙懷志、中國國家畫院原副院長曾來德先后致辭。寧夏美術館副館長(寧夏書畫院副院長)李東星主持開幕式。
![]()
開幕式現場
中國美術家協會副主席賈廣健,中國國家畫院原副院長紀連彬、于文江,中國國家畫院國畫專業委員會副主任范揚,廣州畫院院長宋陸京,中國美術館研究部主任裔萼,中國國家畫院辦公室主任董雷、美術館館長李虹霖、信息中心主任劉德峰、辦公室副主任吳笛、美術館副館長常欣、人物畫所原所長李曉柱、書法篆刻所原所長魏廣君,中國國家畫院藝術家張立柱、邢少臣、洪厚甜、王輔民、蔡大禮、徐冬青、任賽、唐朝軼、梅躍輝,寧夏回族自治區人民政府駐北京辦事處副主任王清泉,浙商銀行副行長李權林,《藝術市場》雜志副主編劉禮福,杭州中東歐文化經貿交流有限公司董事長陳國方,寧夏美術館(寧夏書畫院)展覽交流部主任李勇、展覽交流部副主任張士昊、典藏研究部副主任楊梅、展覽交流部周鴻娟;以及《中國美術報》社社長金新,副總編輯馮知軍、馬子雷,副社長顏培大,運營總監李回源,藝術中心主任王會、副主任饒懷安等參加開幕式。
![]()
劉萬鳴宣布展覽開幕
劉萬鳴表示,“燦若星河——畫院(青年藝術家)優秀創作成果展覽”近年來推出了眾多極具學術價值的展覽,涵蓋畫院展及青年藝術家新人新作展等。今天,“塞上江南——寧夏書畫院優秀作品展”亮相,意義非凡。展出作品詩意盎然,盡顯寧夏風土人情與人文魅力。中國國家畫院與寧夏書畫院是兄弟單位。未來,中國國家畫院定會把握時機,組織藝術家走進銀川,走進寧夏書畫院,開展學習與調研活動。
![]()
史峰介紹展覽情況
史峰介紹道,今年恰逢寧夏書畫院成立40周年。這次展覽通過39件作品,展示了寧夏山川風貌,傳遞了時代精神,既是寧夏書畫院40年歷程的一個小結,也是向中國國家畫院和各位藝術家的一次匯報。近年來,寧夏回族自治區黨委和政府投資建設了寧夏美術館,這是一座開放型、綜合型、現代化、多功能的美術館,可全方位滿足各類大型展覽和群眾文化需求,真誠邀請各位藝術家到寧夏寫生采風汲取靈感、挖掘題材、創造佳作。
![]()
趙懷志致辭
趙懷志表示,此次展覽不僅是對寧夏美術40年發展歷程的回顧與總結,更是京寧兩地文化藝術交流搭建的重要橋梁。期待此次展覽讓更多觀眾領略寧夏美術的獨特風貌與深厚底蘊,感受“塞上江南”的別樣風情與藝術魅力。這既是寧夏美術事業邁向全國舞臺的重要一步,也是推動區域文化交流、促進文化繁榮發展的生動實踐。希望寧夏美術館(寧夏書畫院)以此次展覽為契機,繼續堅守藝術初心,勇攀創作高峰,推出更多反映時代精神、展現地域特色的精品力作。
![]()
曾來德致辭
曾來德說:“寧夏是我的第二故鄉,16歲我因當兵來到這里,那時銀川條件簡陋,如今已發展為現代化大都市,賀蘭山周邊也大變樣。對我而言,寧夏是我人生起點與藝術啟蒙之地。寧夏的特殊地理環境與多元文化是畫家創作的好題材。這里既有大漠孤煙的壯闊,又有江南的溫婉,寧夏藝術家長期扎根于此,用手中畫筆展現這片土地的歷史文化與社會變遷,今天的展覽正是他們對熱土的描繪與巡禮。”
![]()
李東星主持開幕式
賈廣健在采訪中談到,此次展覽展出的寧夏書畫院的作品令人眼前一亮,參展藝術家涵蓋老中青三代。這些作品深受地域文化與自然環境的影響,充滿獨特魅力。從作品中,能清晰地看到藝術家們對藝術語言的積極探索,在不同題材表達里,盡顯各自創作狀態與思考深度。
宋陸京在采訪中表示,此次展覽作品類型極為豐富,涵蓋中國畫、油畫、水彩畫等多個畫種。這些風格各異的作品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示了寧夏書畫院的整體創作實力。寧夏有著獨特的自然與人文之美,透過一幅幅精心創作的作品,觀眾不僅能領略到這片土地的魅力,更能深切感受到寧夏書畫院同仁們扎實的藝術功底、高超的創作水平以及獨特的藝術追求,彰顯出寧夏書畫藝術蓬勃的生命力。
![]()
![]()
![]()
![]()
![]()
![]()
![]()
![]()
![]()
展覽現場
部分展覽作品欣賞
![]()
周一新 《畫說非遺系列之一》 中國畫 136cm×68cm
![]()
李東星 《秦音雅韻映晚情》 中國畫 138cm×69cm
![]()
何占福 《賀蘭山蘇峪口》 中國畫 180cm×97cm
![]()
胡小敏 《秋山賦》 中國畫 180cm×96cm
![]()
劉暉 《西部表情之一》 中國畫 200cm×100cm
![]()
馬小加 《繁花似錦系列》 中國畫 180cm×243cm
![]()
楊華 《李家橋詠黃河長聯》 書法 180cm×29cm
![]()
陳曦 《賀蘭山下是我家》 中國畫 180cm×96cm
![]()
趙海霞 《晚風吹過》 中國畫 138cm×69cm
![]()
劉朋 《厚土·情深》 中國畫 120cm×100cm
![]()
張樹蘋《相伴》中國畫 138cmx69cm
![]()
楊梅 《暖燈》 中國畫 40cm×40cm
![]()
李奕粱 《路過風》 油畫 130cm×80cm
![]()
柴建方 《曾小云〈江城子〉一首》 書法 180cm×60cm
![]()
趙忠 《太行豐碑》 中國畫 185cm×130cm
![]()
梁永貴 《高原雄風》 中國畫 180cm×97cm
![]()
陳源龍 《毛澤東〈清平樂·六盤山〉》 書法 180cm×97cm
![]()
曹廣福 《蘆蕩起波萬頃金》 中國畫 120cm×120cm
![]()
馬建軍 《暖日香華醉春風》 中國畫 180cm×97cm
![]()
王應權 《歲月悠悠》 油畫 85cm×180cm
![]()
張鍵 《地緣·民宅之一》 水彩 39cm×54cm
![]()
孫立人 《園林》 油畫 80cm×120cm
![]()
陳秀梅 《塞上風韻》 中國畫 136cm×68cm
![]()
沈利萍 《春華秋實》 中國畫 136cm×68cm
![]()
王枰 《詩藏云壑間》 中國畫 136cm×68cm
![]()
傅寧 《初夏放舟青銅峽口》 書法 190cm×92cm
![]()
高凱宏 《筑夢》 版畫 77cm×110cm
編輯 | 李振偉
攝影 | 武廣宇
制作 | 殷 鑠、劉根源
校對 | 安亞靜
初審 | 殷 鑠
復審 | 馮知軍
終審 | 陳 明
《中國美術報》藝術中心內設美術館、貴賓接待室、會議室、茶室、視頻錄播室,背靠中國國家畫院,面臨三環,功能齊全、設備完善,誠邀您到此舉辦藝術展、品鑒會、研討會等活動。
地址:北京市海淀區西三環北路54號
聯系人:王會
聯系電話:010-68464569 18611300565
《中國美術報》為周報,2026年出版43期。郵發代號:1-171
1.全國各地郵政支局、郵政所均可訂閱,258元/年
2.直接向報社訂閱,發行聯系人:吳坤 電話: 13071178285
新聞熱線
電話:010-68469146
郵箱:zgmsbvip@163.com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