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耀科技大學這幾年的發展真是夠 “猛” 的,妥妥的 “高開瘋走”。當初籌建的時候一堆人質疑,說民辦大學能有什么氣候。
結果人家第一批招生就全是 600 分以上的尖子,不少學生分數夠上名牌 985,愣是放棄了老牌名校,把寶押在了這所剛成立的民辦大學上。
福耀科大用生源打了第一場漂亮仗,更讓人意外的是,最近福耀科大又官宣要招研究生了,可仔細一看規矩,不少人立馬想起張雪峰當年說的話。
![]()
福耀科技宣布招收研究生,學籍歸屬揭露民辦高校的心酸,張雪峰又說對了!
這次,福耀科技大學的招生模式,根本不是學校獨立招生,而是跟同濟大學搞聯合培養,招來的研究生學籍全掛在同濟大學名下。
畢業后,拿的是同濟的畢業證和學位證,跟福耀科大沒啥直接關系。其實早在前兩年,福耀科大宣傳 “本碩博貫通培養” 吸引高考考生的時候,就有家長特意去問過張雪峰,想知道這模式靠不靠譜。
![]()
當時張雪峰一句話就點透了:“碩士點是說有就有的嗎?” 這話一點沒毛病,國內高校申請碩士點哪有那么容易,不是說師資強、有錢就能搞定的,必須得熬夠年頭、滿足各項硬指標。
就拿 2024 年來說,全國才新增 63 所碩士學位授予單位,這些學校個個都是辦了多年的老校,壓根不是福耀科大這種,剛招生沒多久的新校能比的。
所以張雪峰當時就斷定,福耀科大初期肯定只能搞聯合培養,現在看來,這預言是真準。也揭露了民辦高校,而且還是新建高校的心酸。
![]()
福耀研究生的含金量,怎么樣?
這次跟同濟大學合作的具體方案里,寫得很清楚,2026 年計劃招 30 名碩士研究生,專業涵蓋計算機、機械工程、材料科學與工程這些硬核領域。
學生先在同濟上完所有課程,之后再跟兩邊的導師商量,決定在同濟還是福耀科大做科研、寫論文。
![]()
表面看是雙導師、雙校培養,能共享資源,但核心的學籍、畢業要求、證書頒發全是按同濟大學的規矩來,說白了就是 “在福耀讀書,算同濟學生”。
這種模式一出來,爭議立馬就來了,有人說這不就是大學版的 “借讀” 嗎?就像以前高中,學生在 A 校上課,學籍卻在 B 校,看著兩邊都沾邊,實際挺尷尬的。
最現實的問題就是畢業找工作,學生到底該說自己是同濟的,還是福耀科大的?按證書說是同濟的,沒毛病,畢竟同濟大學的牌子,在國內認可度,確實比剛起步的福耀科大好得多,這算是個優勢。
![]()
可現在用人單位招人都精細得很,稍微一查培養背景,就知道是聯合培養的,不是同濟本校統招的,到時候會不會被另眼相看,真不好說。
聯合培養很常見,好處也不少
聯合培養這種模式在,國內高校里其實挺常見的,比如中科院海西研究院,就常跟福州大學、上海科技大學搞聯培,學生能享受到兩邊的科研設備、圖書資源,畢業還能拿高校證書和研究院的學習證明,不少畢業生深造、就業都挺順利。
![]()
福耀科大這次跟同濟的合作也是這個路子,雙導師能給學生更全面的指導,福耀的產業資源和同濟的學術積淀結合起來,說不定能碰撞出不一樣的火花。
(圖片均來源于網絡,如若侵權請聯系刪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