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圖|小六
在鄭智化因“連滾帶爬”言論引發爭議后,官方媒體罕見發聲點評。
言辭之間毫無回旋余地,非但沒有為其開脫,反而直指問題核心,態度鮮明而嚴肅!
這次事件之所以演變成全面輿論反噬,歸根結底在于他未能清醒認知自身公眾身份的邊界。
從這個角度回望,張頌文早年公開表達的一段話,竟如預言般精準預見了此類危機……
![]()
一句話引發的輿論反轉
10月26日當天,鄭智化發布一條動態,將深圳機場推上熱搜風口。
他在文中提到,在登機過程中,升降平臺與艙門之間存在約25厘米的高度差,導致行動不便。
更讓他不滿的是,現場工作人員似乎“袖手旁觀”,未及時施以援手,最終只能“連滾帶爬”進入機艙,直斥機場服務“毫無人性”。
此言一出,迅速激起大量網友同情,考慮到其身體狀況,許多人紛紛指責機場缺乏基本人文關懷,評論區幾乎一邊倒地支持維權。
然而,尚未等到官方回應,網絡風向卻悄然發生逆轉。
![]()
有民航系統從業人員站出來解釋,指出升降車預留空隙是出于飛行安全考慮,防止設備碰撞機身,并非故意設置障礙。
另有聲音質疑所謂“連滾帶爬”的描述過于戲劇化——事實上,航空公司對殘障旅客配有專用登機輪椅、抬升裝置等專業輔助工具,不可能出現如此狼狽場景。
直到深圳機場公布完整監控視頻,事件真相才得以浮出水面。
![]()
畫面清晰顯示,四名工作人員全程圍繞在他身邊,或攙扶手臂,或鋪設防滑墊,動作細致周到,根本不存在所謂的“冷漠無視”。
事后鄭智化雖補充說明稱“多地機場均有類似情況”,但并未提供任何具體案例或證據支撐。
此前力挺他的網民開始轉變立場,批評其言辭夸大;更有網友翻出過往采訪記錄,發現他曾多次情緒化發言,此次顯然又是沖動在前、核實在后。
![]()
試想,若涉事機場未能拿出確鑿影像自證清白,
僅憑這一條情緒化的控訴,便可能背負長期負面標簽,哪怕后續澄清也難以挽回聲譽損失。
因此,這場由“連滾帶爬”掀起的風波,最終并未傷及體制運轉,反倒讓當事人陷入信任危機。
不僅多年積累的公眾好感一夜歸零,還招致權威媒體點名警示,形象受損嚴重!
![]()
官媒銳評,直接點出核心問題
《浙江日報》發表評論文章明確指出,像鄭智化這樣具備廣泛社會影響力的公眾人物,發言必須秉持客觀與嚴謹原則。
不能因個人情緒波動,就采用極端化表述誤導公眾判斷。
文章特別強調,公眾人物的話語天然帶有放大效應,極易牽動大眾情感走向。
![]()
一旦信息失實,不僅會造成輿論偏差,更會傷害那些默默堅守崗位的一線勞動者,例如本次被誤解的機場地勤團隊。
通篇評論立場堅定,邏輯清晰,毫無模棱兩可之意,將責任歸屬講得透徹分明。
以往類似事件中,部分輿論常采取“各打五十大板”的調和姿態。
但此次《浙江日報》毫不含糊,旗幟鮮明地站在事實與理性一方,未因其藝術成就而網開一面。
![]()
不少網友表示,這正是主流媒體應有的擔當:不看頭銜看事實,有錯必糾,該提醒絕不沉默。
尤為值得注意的是,評論還深入探討了“輿論責任”的議題。
當下網絡傳播速度極快,公眾人物一句未經核實的話,幾分鐘內便可席卷全網。
![]()
即便后續做出修正,先前造成的誤解往往已難以徹底消除。
正如本次事件,盡管視頻還原了真實情況,
但仍有不少人未曾關注后續進展,至今仍誤認為該機場存在歧視殘障乘客的行為,留下持久負面影響。
而這,正是輕率發言所遺留的深遠“后遺癥”。
讀完這篇評論,不禁讓人聯想到演員張頌文曾在一次行業活動中的肺腑之言。
如今回味起來,才真正體會到那番話語背后的深遠洞察……
![]()
張頌文早有預判
當時他站在講臺上鄭重告誡在場演藝人士:
“作為公眾人物,我們每一個舉動都自帶傳播屬性,每句話、每個行為都會被無數雙眼睛看見,甚至被模仿。因此必須時刻保持敬畏之心,謹言慎行。”
彼時有人覺得他過于拘謹,顯得太過克制。
可對照今日鄭智化的遭遇,才明白他所說的并非教條訓導,而是基于現實的經驗總結。
張頌文本人正是“言行一致”的典范。
![]()
他從不在社交平臺隨意點評公共事件,接受采訪時始終堅持平實陳述,避免渲染與煽情。
曾有人問他如何看待流量導向型藝人,他并未貶低,而是溫和回應:“每個時代都有不同的成長路徑,關鍵在于專注本職,踏實前行。”
既展現了包容態度,又傳遞出職業操守的重要性。
這種拿捏得當的表達方式,恰恰是當下許多公眾人物亟需補上的功課。
![]()
反觀鄭智化此次的失誤,本質上是對“影響力權重”的忽視。
或許在他看來,只是抒發一次個人經歷的情緒宣泄,
但他忽略了自己擁有數百萬粉絲的關注量級,一句話足以點燃全民討論。
倘若當時能先了解操作規范,或以更克制的語言表達訴求,比如“登機過程遇到不便,建議優化流程”。
![]()
而非使用“連滾帶爬”“沒人性”等強烈情緒詞匯,
這場輿論風暴本可避免,也不會引來官媒公開警示。
歸根結底,是他未能意識到,公眾身份意味著更高的表達門檻與社會責任。
不過話說回來,即便不是公眾人物,日常發言也應講求依據、尊重事實!
![]()
結語
《浙江日報》的點評,并非要對鄭智化進行人格攻擊,而是為所有身處聚光燈下的人敲響警鐘。
張頌文當年的忠告,也不是居高臨下的說教,而是歷經沉淀后的真誠分享。
公眾人物的影響力是一把雙刃劍,善用則能鼓舞人心、推動進步,濫用則易扭曲認知、擾亂秩序。
愿此次風波成為一面鏡子,讓更多人銘記:言語審慎,不僅是對他人的尊重,更是對自己的保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