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欄語
近日,“川觀新聞·消費質量報”客戶端發布征集令——大聲講出“我的消費維權故事”,邀請廣大消費者分享消費維權經歷。征集令發出后得到讀者朋友們的積極響應,紛紛講出自己的消費維權故事。即日起,《消費質量報》和“川觀新聞·消費質量報”客戶端同步開設“大聲講出‘我的消費維權故事’”專欄,對征集稿件進行選登。
![]()
我的消費維權故事①
陷入“定金”困局 投訴維權成功
□ 講述人 趙敏
我是來自邛崍市的一名消費者,看到“大聲講出‘我的消費維權故事’”征集令后,我就想分享一下自己的消費維權經歷,同時也借此機會感謝消費質量報在我的維權過程中給予的幫助。
今年5月,我丈夫為給我驚喜,在購買新能源汽車時支付了6000元“定金”,后因車輛情況溝通不暢,我們希望能退款,卻遭到4S店以“定金不退”的理由拒絕,并且態度十分強硬。我們是第一次買車的普通家庭,當時我又正值孕期,遇上這樣的事我們感到既無助又焦慮。
抱著試一試的心態,我向消費質量報進行了求助。維權記者在了解我們的訴求后,幫助我們梳理了維權關鍵點,并通過全國12315平臺提交投訴材料。在此后的協調過程中,維權記者多次與市場監管、商務等政府部門溝通,推動面對面調解。然而維權過程并非一帆風順,商家數次臨時變卦、協商幾乎破裂。這時候我們一方面在維權記者的提醒下盡力保持了冷靜和克制,避免跟商家產生不必要的沖突,另一方面也在維權記者的協助下持續與相關部門、商家進行溝通。最終,在邛崍市商務局的介入下,我們成功追回了全額款項。
這次維權經歷讓我印象非常深刻,尤其是感受到了“媒體力量”——不僅提供了一個幫助消費者進行維權的平臺,還讓我們學習到了消費者在遇到權益受到損害時應該怎樣合法維權。值得一提的是,在這次維權過程中,我們被邀請參加了一場消費維權沙龍活動。在活動中,市場監管部門一線執法人員針對消費維權提出了專業建議,同時還科普了消費常識,讓消費者不會再落入同一個消費陷阱。希望這樣的活動能多多舉辦。
來源 | 消費質量報
編輯 | 陳蕊妮
校對 | 聶行
責編 | 涂偉
審核 | 開永麗
版權聲明 | 本文僅作分享之用。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系刪除。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