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王玉平,土生土長的北京人,是中國 20 世紀 90 年代崛起的“新生代”藝術家群體之一。自 2009 年起,他開始頻繁出現在北京街頭,以“我在馬路邊”為題,捕捉并記錄時代刻印在北京城市肌體上的痕跡。五十多年來,王玉平幾乎什么都畫:一盤鹽烤銀杏、喝空的咖啡杯……他逮著什么畫什么,不挑題材,不設邊界。但最讓王玉平津津樂道的,并非其藝術創作,而是他家中收藏的、大量旁人眼中的“破爛”
舊電器、舊工具、廢棄生活用品、懷舊鐵皮玩具……王玉平自認為是個戀物者,所有這些日常淘弄的小東西,日積月累,隨時間沉淀,最終構成了一部難忘的生活回憶錄。
![]()
為了這次拍攝,王玉平專門換了一身“講究”衣服。紫色 T 恤衫上印著一臺打字機,打字機本是王玉平的畫作,也是他從北京地攤上淘來的舊物。精心搭配的皮鞋,上面亦有涂鴉。王玉平邊展示邊介紹:“我有個朋友是做服裝的,瞧我畫的打字機有意思,就把它給印上去了,我自己也特別喜歡。我可能有點戀物癖,就喜歡這種帶一點工業感的老物件。老打字機、老縫紉機,甚至老滅火器,我都有。至于腳上這雙皮鞋,是我有一天畫畫,感覺地上有點空,就把剩下的顏料往地上涂,后來我一看,覺得腳上也有點空,順勢又給涂鞋上了。你看我的畫室,亂糟糟什么都有,我常分不太清楚,哪塊是藝術,哪塊是生活。”關于藝術創作,王玉平坦言:“畫畫這一塊以前聊得太多,嘴里覺得沒味兒了。” 所以這回,他挺想聊聊生活里的收藏。就這樣,王玉平給我們講述了他與諸多生活舊物的故事。
逛跳蚤市場
我愛逛跳蚤市場,滿世界淘老物件。但我又不像個正經的收藏家,朋友們有收藏書畫、研究古董的,我不是,我就愛收集些生活里不值錢的小東西。媳婦說我收的是破銅爛鐵,一點沒錯,家里很多物件,都是我在大街地攤上收的。
有三個小汽車,是我在布拉格的一個跳蚤市場買的,合人民幣10 塊錢一個,可能就是老人家不在了,兒女不喜歡、嫌礙事,就論堆給了收廢品的。布拉格跳蚤市場的特點是便宜,對比之下,英國的跳蚤市場就都挺貴,所以,在所有這些跳蚤市場里,我最愛逛布拉格的。
有一回,我淘到一盞防風油燈,是第一次世界大戰時德國士兵使用的。它底下有打火的地方,還配有打火石,你在里面點火,風是吹不到的,特別棒。把這盞燈淘回國,還有一個小插曲。在機場等飛機時,我聽喇叭里有人喊我的名字,讓我出來,配合檢查行李。機場的警察們神情嚴肅,說軍犬聞到了味道,問我行李里裝了什么東西。我一下想起來,煤油燈!趕緊拿出來給他們確認。其實里面早已經干了,只是那個煤油的味道,常年揮之不去。大家確認了一番,沒問題,就把我放行了,差點誤了飛機。
![]()
很多人問我,在跳蚤市場里淘寶貝,有什么秘訣?我說,這就好像老編輯們挑錯別字,往那一看,一頁紙里的錯別字自動就跳他們眼前了。我逛跳蚤市場時不用辛苦翻找,喜歡的東西都自個兒往我眼前蹦。好比桌上這臺電話機,在雅典逛舊貨市場時,隔著特別遠,它一下就被我給看見了。我覺得,它一定是一直在那等著我的。
在討價還價這方面,我反而還總吃虧。遇到喜歡的東西,那種發亮的眼神兒是藏不住的。有時候我心里覺得貴,假裝看看別的,心不在焉地往遠處溜達,但攤主們都太有經驗了,他們看我一眼,就知道我是奔著什么來的,但凡喜歡的東西,根本講不下價。有幾把扇子,扇面畫著我淘來的儀仗兵鐵皮玩具。扇子背面就有關于當時的文字記錄 :“2013 年 7 月,我在倫敦的跳蚤市場、一個老奶奶的攤上買的。標價 115 磅,好像打了 85 折。” 現在想想,八五折之后,也挺貴的。
所有這些收藏里,我對車類的鐵皮玩具格外有感覺,也收藏最多。因為我的父親就是車隊司機,各種車型都開過。像第二次世界大戰留下來的美國道奇大卡車,一直到二十世紀七十年代,車隊里還在使用。印象最深的就是車里點火的開關位于油門右上方,用腳掌踩油門時,右腳尖還需要抬一下,同時把馬達給點著,這個細節可好玩了。我還收藏了五十年代的老式紅旗車、老公共汽車的鐵皮玩具模型。過去的公交車跟現在很不一樣,記得小時候,我去北京市少年宮學畫畫,要坐一趟 5 路公共汽車,是從北京南邊的櫻桃園一直開到景山后街,整個車體紅紅的,是捷克的斯柯達圓面包車型,特別好看。記得當時每次坐公共汽車,我都愛站司機身后,看他每次怎么停靠站,怎么按啟動的按鈕。有好幾次,我都怕自己會忍不住伸出手,替他按。
九十年代初,我常到潘家園淘東西。當時的潘家園和現在不一樣,沒那么商業化,還能淘到些好東西。我在里面淘到一個油罐車的鐵皮玩具,這種油罐車在我小時候很常見,應該也是捷克的,或是羅馬尼亞的。我出生于上世紀六十年代,當時我們國家跟東歐關系特別好,街上的很多大型油罐車、柴油車都是捷克產的,現在已經看不到了,所以這些玩具也記錄了一個時代。
我把淘來的這些鐵皮玩具擺在家里各處,常常把玩。撫摸著它們,就好像回到了小時候。光玩還不夠,我還要把它們畫下來,用不同角度畫,在不同時間里畫。我感覺畫筆成為了我手指的延伸,在撫摸、在回味。
玩不夠,畫不夠
有個說法叫“童年報復性補償”,說的是小時候心里特別想要的東西,比如玩具,當時沒條件買,某種童年的心理需求沒有被滿足,長大以后就會報復性消費,這種心情我特別能理解。
我記得小時候,街坊(鄰居)的小孩有一副陸戰棋,很特別。上面除了寫著師長、連長這些職務的字,還有根據不同軍級刻著不同裝扮的浮雕彩繪的小人。總司令從容優雅;軍長全副武裝,頭戴大檐帽,腳蹬馬靴,腰挎戰刀,最威風 ;連長挽著袖子,手里拎著駁殼槍,一副身先士卒的勁兒……其實每次下棋的時候,最大的樂趣不是看他們沖鋒陷陣,而是擺好了陣勢,看著他們個個威風而立、恪盡職守的樣子,禁不住用手去撫摸他們,亦真亦幻。小時候我最羨慕有這套棋的孩子,成年以后,我到處找,想買套一模一樣的,可惜再沒找見過。
![]()
因為童年物質的缺少,也因為珍惜,我變成了個很能保存東西的人。一九七幾年的《世界美術》雜志,我從第一期開始訂閱,到現在四十多年了,還好好地在家里存著。過去的小人書,每買一本,我都給它包上書皮、寫上編號,放進我的一個小木箱子里,到現在還時不時拿出來看看。
我太喜歡這些小人書了,里面的很多內容背著也能畫下來。我畫封面,畫里面的人物,畫了不知多少遍,卻一點不覺得枯燥。比如書中的一頁,因為經常翻閱,出現了一個小小的卷角,這種細節我會再把它們畫下來。現在家里衛生間的門是一扇磨砂玻璃,我也在上面畫小人書《敵后武工隊》上的人物,前前后后,大概畫了二十來年。在畫的過程中,我仿佛回到了無憂無慮的童年。
這些年,我們一家人在家里的墻上、水泥地上、門上、地板上隨興亂畫了好多好玩的東西,養成了在畫布之外糊涂亂抹的壞習慣。比如我從泰國帶回來一個木板拼的圓盤,是個電子表,上有彩繪,掛在墻上,顯得有點孤單。老婆就命我并排畫三個假的。一個畫的是小人兒書《列寧在十月》的封面,列寧揮手,紅旗飄舞。一個是作家巴別爾。還有一個是臨摹宣傳畫《生命不息,沖鋒不止》,我畫了解放軍士兵頭負重傷,掙脫開為他包扎傷口的女衛生員,端著槍奮起沖鋒的姿態。完成之后,我又模仿旁邊的電子表,畫出立體感,惹得來人禁不住想去摸摸。
我在紙上畫家里的小物件兒,打字機、醬豆腐瓶、刮胡刀……我喜歡這些小東西,又覺得沒有盡興。于是,我又起了把它們畫在浮雕上的念頭。我用毛筆去撫摸它們,給它們生命,就像小時候手里的軍旗子兒,我是它們的主宰。
有朋友建議我畫在圓雕上,我說那太真實,阻隔了我的觸覺伸展。我愿意活在溫暖的感覺里,雖然很多時候,畫中內容也并非真實,但我愿意信以為真。
留一處做夢的地兒
好多朋友第一次來我的畫室,都會問地上這些畫是怎么來的?其實這不是所謂的“藝術創作”,是我嫌水泥地面愛起灰,后來發現,每次畫畫之后,把剩下的顏料涂地上,我也不用去涮筆和倒水了,水泥地也不起灰了。
現在,地上的畫很像一塊又一塊花磚的拼貼,這些都不是一次性完成的,也不知道什么時候多了一塊,什么時候又多一塊,就這樣日積月累,形成了今天的模樣。有時候,同一塊地面我畫了很多遍,新覆蓋上舊的。還有些時候,我畫著畫著,已經把畫布上的事兒全忘了,直接就在地上玩開了。因為地面讓我更沒有負擔,更可以胡作非為。
![]()
畫畫對我來說是肌肉記憶,即便如此,有些畫仍然需要時間來完成。有一幅畫,我畫了四五年,每次都覺得缺了點什么東西,畫著畫著就沒感覺了。這時候必須要停下來,只能等待。等待不知道什么樣的機會出現,或許是下一次經過它的時候,或許是被什么事兒撩動一下的時候。和我收藏的那些需要時間沉淀的老物件一樣,我想,一幅畫也需要經過漫長的等待,才能最終成形。最后,我把這張畫命名為《漫長的等待》。
我沒有遠大的抱負,能堅持畫那么多年,不為別的,就是當個玩兒。你看我的畫室亂糟糟,有心愛的玩具,有工作的東西,還有隨處躺臥的地方,其實這就是我最喜歡的生活狀態,不把生活和所謂的藝術區分開,這掛一件衣服、那扔一雙舊鞋,都是在玩兒,在過日常。我喜歡這種沒有邊界的感覺,在里面我可以忘了時間,忘了自己是誰,忘了自己在哪,它是一個我做夢的地兒。
到了這個歲數,我對許多事情都不再有執念。我允許自己的作品不那么完美,允許它存在一些不那么“正確”的東西,存有一些遺憾。而我最理想的生活,就是待在這間屋子里,搗鼓我這些“破玩意兒”。
![]()
統籌·周玉潔
采訪、文·KOMA
攝影·潘雨釩
設計·鄭健男
![]()
![]()
![]()
![]()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