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故宮百年,國色新韻:
水墨藝術家彭薇對話
故宮博物院副研究館員陳露。
![]()
![]()
![]()
兩側投影畫面為陳露(左)與彭薇(右)作品?
黑,五行之中屬水,象征著莊嚴與智慧。故宮中唯一使用黑色琉璃瓦的建筑是位于文華殿中的文淵閣,用黑色琉璃瓦取避火之意。
紫禁城曾經經歷過一場中國古代最大的文化工程。清乾隆帝親自主持修編《四庫全書》,耗時19 年,共計36000 余冊,約8 億字。《四庫全書》分經史子集四部,是對中國古典文化最系統最全面的一次梳理和總結。文淵閣作為皇家藏書樓四庫七閣中的一座,就是專為保存《四庫全書》而修建的。
墨色至簡,只以濃淡勾勒、渲染而成,卻以巨大的體量支撐起中國傳世文獻與書畫藝術的主架構。故宮博物館珍藏著自宋至清的大量水墨畫珍品,它們的魅力穿越千百年時光歷久彌新。
![]()
石濤《對菊圖軸》 清 故宮博物院藏
圖源:視覺中國?
![]()
![]()
故宮博物院藏品浩如煙海,以字畫為例,涵蓋了從晉唐到明清的完整序列,唐代馮承素摹《蘭亭序》、張擇端《清明上河圖》等都堪稱“國寶中的國寶”級珍品。而這些數不勝數的藏品,無論以真跡還是珍貴的摹品為展,呈現在民眾面前,也有超過百年歷史。
1914年10月11日,當時的古物陳列所(位置在故宮的武英殿和文華殿),在“化私為公”后第一次將皇室收藏在紫禁城宮殿群向民眾售票開展,可以說是劃時代的大事件,彼時溥儀還住在紫禁城中。北京的畫家,如金城領導的“中國畫學研究會”和后來的“湖社畫會”通過參觀古物陳列所,得以系統臨摹、研究此前難得一見的宋元名畫真跡,很大程度推動了傳統繪畫的復興和研究,也為故宮臨摹事業打下基礎。
![]()
1925年故宮博物院成立,1948年兩館合二為一,博物館意識到所謂“摹本保,真跡藏”,用摹本代替真跡可以減少珍貴原作的磨損等風險,開始將臨摹系統化。當時,金城先生的弟子陳少梅,善臨唐寅風格,他的學生(后來成為他太太)的馮忠蓮,用十年完成了《清明上河圖》摹本,技藝精湛,被譽為“當代摹畫第一人”。20世紀50年代,故宮博物院正式成立“摹畫組”。
故宮的臨摹歷史,從民國初年畫壇先賢為復興國畫而進行的學術臨摹,發展為故宮博物院一項制度化、科學化的文物保護史。百年過去,如今的故宮臨摹技術在用全新的方式開啟一場中式審美的觀看之道。
![]()
“中國水墨是自然又灑脫的狀態,而且水墨工具簡單,隨時都能畫,哪怕只有五分鐘,也能帶來安定感。它就像一種修身養性的方式,繪畫如同今天講的冥想。”當代水墨畫家彭薇在同為水墨畫家父親的影響下成長,看展玩筆,故宮藏畫,都是她的啟蒙。陳露作為故宮博物院臨摹組的副研究館員,與水墨畫家彭薇坐在一起,用臨摹技術與創作自由打底,以情感和時空穿越的微妙感受為意境,和千百年前故宮藏畫的作者們聊聊天。
![]()
![]()
彭薇 X 陳露
彭薇:很巧,我跟故宮繪畫的緣分起源于臨摹。父親是水墨畫家,家里到處都是宣紙、顏料這些東西,所以大概2歲我就拿著毛筆涂涂抹抹。畫國畫對我來說很自然。5歲,和父親第一次去故宮,印象最深的是看到《清明上河圖》,平躺在展柜中,非常逼真,我們看了標簽才知道是臨摹品,但我像看到原作一樣驚喜。
陳露:您剛才說《清明上河圖》那件摹品跟您好有緣,因為那件展品有可能就是馮忠蓮女士臨摹的,那件摹品太珍貴了,80年代展出后也是很少跟公眾見面。
![]()
彭薇:確實幸運,我那時候還沒有展柜高,是爸爸把我抱起來看的,雖是摹本,但幾乎亂真,真是讓我感覺到了傳統繪畫的偉大。
陳露:馮忠蓮女士可以說是故宮臨摹承上啟下的關鍵人物。民國時期張大千、黃賓虹等先生在古物陳列所的中國畫研究室親自教過臨摹,而中國畫研究室之所以能成立,得益于金城先生早期籌建古物陳列所時所倡導的對傳統書畫的臨摹與研究,而金城又是中國畫學會及湖社畫會的奠基人,他的學生陳少梅先生則是馮忠蓮女士的老師。當今故宮的臨摹,還保存師承制。我們來故宮就先拜師,我當時拜的師父是祖莪老師,而她的師父就是馮忠蓮女士,所以我們是傳承有序的代際關系。我剛進宮的時候感覺穿越感特別強。老師們都在埋頭畫畫,工作時很安靜。當時馮忠蓮女士下一代的學生比較多,他們是在1980年前后陸續考到故宮來的,從事古書畫臨摹已經將近30年。而我們作為第三代傳承人進入故宮,做了兩件事情:一是做故宮書畫臨摹作品的展覽工作,因為上一代老師們已經臨摹了300多幅作品,這些作品可以承擔起傳播傳統技藝和對公眾進行美育的作用;二是在老師們的基礎上繼續重新建構古書畫臨摹的體系。我們在延續老先生的臨摹手法,對傳統畫法的深入理解、認知的這一整套的師承體系之外,又結合現在文物保護中的無損分析技術,通過科學手法更深入地觀察畫面。
![]()
![]()
左:陳露作品《大音》
右:陳露作品《湖隱》?
彭薇:聽說你最近在臨摹《十二美人圖》。去年,我有幸在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看到其中幾幅原作,沒想到尺幅巨大,幾乎接近真人,細節精微無窮。要臨摹這樣的作品可是個大工程,在這個過程中,你們會用一些現代的高科技來輔助嗎?有什么有意思的發現嗎?
陳露:國畫經常會有打底和背托,可能用到各種礦物質顏料。我們用高光譜技術來分析這些被掩蓋在下面不易分辨的顏色。我開始臨摹《十二美人圖》時申請了一個課題,把臨摹技術跟科技手段相結合,在臨摹前先對畫作進行無損分析技術檢測。比如,我觀察到其中一幅畫中,侍女的領口有一個很復雜的花紋,有一塊很小的顏色色調不清晰。我用高倍顯微鏡去看它的絹絲紋理,放大之后看到絹絲孔隙里有閃光,檢測人員比較謹慎,他說閃光并不等于是金屬材料,所以又用了高光譜的技術對顏色進行顏料成分分析,結果發現金成分在那個區域有反應,最終判定它是背托的金色——這令人非常詫異,繪畫中用金大多是為了表現金屬的璀璨光澤,但清宮繪畫將金施染在畫的背面,只保留其微弱的質感,這體現了清宮繪畫其實有很豐富的表現手法和構思理念。所以臨摹的過程,也是揭開古人繪畫秘密的過程。
彭薇:太有意思了。臨摹是幾乎所有創作者的起點。只有你真正去做的時候,才會去看,你會看了,才會做得好,會看和會畫總是這樣相互影響。近年來,我在畫人物,才留意到以前不太在意的清宮肖像畫其實非常厲害,比宋代又進一步。去年我在克利夫蘭藝術博物館的“人間天堂:中國江南珍寶展”上看到故宮借來的康熙皇帝肖像,面部和服飾刻畫不亞于德國畫家荷爾拜因。他的衣服是不可名狀的靛藍色,畫家在黑青色上用淺一度的石青色畫花紋,石青色花紋上又疊畫了再淺一度的藍色花紋——遠看以為是一個顏色,湊近才能發現。這種礦物顏料層層累積出的物質感是任何高清印刷品做不到的,只有臨摹手段才能辦到。
![]()
![]()
左:彭薇作品《松》系列之一(2020)
右:彭薇作品《遺石》系列之一(2020)?
我從古畫中真是“偷”來非常多靈感,上大學時沒有特別去關注古畫,后來真正開始自己的創作,才發現古代資源取之不盡,永遠讓人吃驚。穿越到畫中的“時間和空間”里我好像獲得某種自由。看古畫時,我從沒想到它是過去的,比如,我看仇英的《漢宮春曉圖》,畫里侍女澆花畫得特別天真憨傻。我才發現仇英是這么可愛的一個人啊。畫中非常重要的一個位置,一位畫師在大殿里給宮女畫像,那不就是他本人嗎,但我也立刻想到如果是我來畫這張鴻篇巨制,肯定也會把自己放進去。一件好作品,承載著過去的種種,同時也帶著當下的氛圍,它既有時間感,又超越了時間,永遠是新鮮的。
![]()
陳露:是的,我很認同一個心理學家說的話:人最大的特質是具備穿越時空的能力。藝術家在研究作品的時候,其實是在調動起自己“穿越”的那根神經,好像你就是那個畫家,你甚至能感受到他在一個什么樣的狀態、什么樣的心境下去畫的。我看您的作品,尤其是這幾年的創作,不但能看到其中古畫的元素,同時又轉化成您自己的語言,帶著自己的情感,您的創作就是一件獨屬于您的作品。中國畫家遵循傳承的框架,但他最終還是要呈現人的本性。中國人的情感、思想,還有他那種小小的情緒都在這些繪畫細節里面。當我們處在這個狀態中,你會發現時空的概念減弱了,即便我們現在車水馬龍,他們那時候鳥語花香,但這些都不重要,同感的狀態下,我們和百年前的畫家沒有距離。
彭薇:我們總說中華文明上下五千年,傳統多偉大,尤其是畫水墨的人,總在念叨“傳統”,同時又覺得要沖破它去尋求自己很難。就像大學時期我臨摹古畫,去研究古人畫畫的辦法,但我依然覺得“傳統”離我很遙遠。后來才發現,我需要與傳統建立一種私人關系。所謂的傳統只有落實為具體的事物,畫中人物的一顰一笑,服飾上的一款團花等,只有你開始使用它,借鑒它,以現在的私人的目光去看它,就能將過去時轉化為現在時,成為活的傳統。其實我也非常感激像你這樣的古畫臨摹者,如果原作不能長時間展覽,逼真的臨摹品就尤為重要,對傳統的保護和發揚也有巨大作用!
![]()
陳露:臨摹這個事情,你深入地去理解它之后,你會發現,這是一件很有使命的事兒,我們通過臨摹,對古代書畫作品做深入理解和深入研究,再通過實踐把這些信息呈現出來,傳承下去,并通過成果轉化展示給更多的人。現在故宮臨摹作品也在全國各地陸續辦展,讓更多人近距離去了解故宮書畫藏品,傳統技藝的價值,也更多地了解中國畫的發展脈絡與審美意境。除了保護珍貴的文物,這也是故宮臨摹作品的重要意義。
原文刊載于《時尚COSMO》11月刊
監制:朱瑾
編輯:若菲、王鐳靜、曾瑤
視覺:卞玉清
特約顧問:顧世寶
文:張令蕓
攝影:楊錦龍
導演&創意:Jing Long
攝像:龍龍、博倫、張樂嘉
攝像助理:牟鵬飛
剪輯:龍龍龍、張樂嘉
妝發:星月Moon、Chenchen
造型:Xiaoxue Liu
開篇時裝攝影:Mario Wang
編輯&造型:Lillian Liu
化妝:楊凱淳
發型:DengDeng
模特:張熙晨(龍騰精英)、呂葉子(巨合模特)
美術:Josh
攝影助理:張波
服裝助理:RONG、Amber
器材場地提供:東西影棚
編輯助理:徐夢然
場地支持:彭薇工作室
新媒體排版:Yuri
美編:棒棒
圖源:時尚COSMO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