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國際會議,兩大不同愿景,中美在吉隆坡的交鋒悄然塑造著未來的世界格局。
會談持續兩天,首日即談了五個半小時,外界的持續關注,但中方四個字還是令美國有點想法了。
![]()
中方通報中出現的“初步共識”四個大字!
不過這“初步共識”這四個字表面簡單,背后卻是兩天緊張博弈的結果。中美雙方談判團隊在10月25日至26日進行了密集磋商,涉及眾多核心議題。
這次談判的地點選擇本身就蘊含深意。此前中美談判多在日內瓦或倫敦等西方陣營城市舉行,而本次選擇在馬來西亞吉隆坡,一個發展中國家,顯示出中美談判的“主場優勢”正在發生變化。
![]()
而談判桌上有趣的一幕是我方代表與貝森特財長的再次交鋒。三個月前,貝森特曾公開指責李成鋼,而此次面對同樣的談判對手,美方態度明顯軟化。
美方最終同意不再考慮對中國加征100%關稅,并延長現有24%關稅的暫停期90天。這些實質性進展表明,美方之前的強硬立場正在發生現實性轉變。
而如今“初步共識”的出現已經便是可以清楚中美經貿關系出現實質性轉向。從之前的“互相拉扯、越鬧越僵”,逐漸轉向“有限緩和、不想失控”的新階段。
![]()
自然地,這一轉變在全球市場引發立即反應。會談結束后,美股期貨應聲上漲,大宗商品價格趨穩,全球市場此前對貿易戰升級的擔憂得到緩解。
而美方態度的轉變尤為引人注目。特朗普在東盟峰會期間一改此前強硬姿態,表示有信心與中方達成“非常全面的協議”,甚至提到“中美應該各退一步”。
就連此前鼓吹對華加征100%關稅的貝森特財長,也改口稱雙方構建了“非常成功的框架”,明確表示“不再考慮”追加高額關稅。
![]()
只得說中方在談判中展現出的從容不迫,源于多個方面的戰略定力。李成鋼副部長在談判中的表現就是例證,此前他曾當著美國代表的面,用英語下令調查英偉達,展示出中方不屈服于壓力的決心。
更深層次的底氣來自中國經濟結構的韌性和多元化發展。海關數據顯示,2025年前三季度,中國對東盟出口增長12.6%,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出口占比升至34%,有效對沖對美出口下滑。
同時,中國在悄悄推進“去美元化”的布局。非洲肯尼亞將美元債務轉換為人民幣債務,年省2億多美元;澳大利亞必和必拓公司開始用人民幣結算礦產。
![]()
也是因為中國正在構建一個依賴美元的大宗商品貿易體系,從而在與美方談判中增加了籌碼。
更不必說在稀土、藥物原材料、高精化工等領域,美國的依賴性成為中方的重要籌碼。美國自己摸底發現,這些關鍵領域短期內根本無法擺脫對中國依賴。
很顯然,如今中美關系走到現在,特朗普必須接受的現實是:中美經貿關系的本質已是互利共贏,而非美國單方面說了算。過去美國試圖通過“關稅牌”迫使中國讓步的策略已被證明是徒勞的。
![]()
而貿易戰四年來的數據也說明了一切。美國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報告顯示,自2018年貿易戰升級以來,美國消費者已為關稅支付超過1270億美元,平均每個家庭年支出增加930美元。
這種相互依存關系的重構,意味著兩國都需要重新定位自己在雙邊貿易中的角色。雖然中美經貿關系再也回不到過去,但找到新的平衡點是唯一理性的選擇。
如今美股期貨上漲,大宗商品價格趨穩,世界各國企業界紛紛松一口氣,暫時不必擔心貿易戰進一步升級。
![]()
但也要知道的是,“初步共識”也僅僅是下一步雙方履行內部報批程序的開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