漆畫,是以天然大漆為主要媒介獨具審美特質的新興繪畫形式,兼具深厚的漆藝屬性與繪畫屬性。其核心魅力之一,便在于創作過程中誕生的“意外之美”。這種美并非純粹的偶然,而是源于大漆材料的特性、創作者與材料的互動,以及深植于東方哲學的藝術觀。大漆材料的獨特性,尤其是其可打磨性,為“意外之美”提供了物質基礎。多層髹涂的色彩在流淌、交融過程中充滿了不可預測性,經過精心打磨,難以掌控的漆層,呈現出溫潤柔和的質感,并形成意想不到的肌理與色彩變化。這些由材料自身特性引發的、超越預設的效果,往往創造出更具生命力的視覺體驗。
![]()
織情敘意
190cm×180cm
漆畫 2014年
獲第十二屆全國美術作品展覽暨“中國美術獎” 金獎
“意外之美”的產生并非全然被動。現代漆畫家的創作實踐表明,那些看似隨意的漆層肌理,往往是經過無數次實驗后有意為之的結果,意外是必然的一種表現形式。中國宋代瓷器的窯變、西方抽象表現主義如波洛克的“行動繪畫“等,這種對材料潛能的主動探索與引導,都揭示了藝術創作中偶然性的普遍價值。在漆畫創作中,藝術家需要在控制與放任之間尋找精妙的平衡。如何敏銳地判斷、捕捉并利用這些偶然產生的效果,成為藝術創作的閃光點,也是創作者審美境界的體現。真正的匠人面對“意外”甚至“錯誤”時,并非簡單否定,而是以開放的心態觀察、思考,將其轉化為寶貴的創作靈感。這種將偶然效果轉化為可控技法的智慧,恰恰構成了藝術創作的另一重境界,展現了“順應自然”的深刻理念。
![]()
悠光
100cm×100cm
漆畫
2019年
磨顯作為漆藝核心表現手法在于它通關多層髹涂色彩經砂紙打磨呈現出的含蓄、溫潤、高貴,有別于其他繪畫媒介。這要求藝術家必須深入理解漆材料的獨特性,將材料的所謂“限制”轉化為創作的獨特優勢,困境恰是涅槃的契機,讓工藝特性真正服務于藝術表達。避免簡單地用大漆模仿其他畫種、再現物象,這只會消解漆畫自身的獨特價值。磨顯之道,實為觀道,磨穿漆層的“失誤”意外露出底層色彩,恰是雪地紅梅,正是漆畫最為動人之處。各藝術門類的局限,往往正是其特色與生命力所在。
![]()
競發
120cm×120cm
漆畫
2021年
從藝術哲學審視,漆畫中的“意外之美”深刻體現了“天人合一”的創作理念。對材料特性的高度尊重,是東方藝術哲學中“道法自然”智慧的生動實踐。在此過程中,藝術家不再是材料的征服者,而是與材料對話的合作者。每一次意外的漆層效果,都是材料自身的“語言”表達,藝術家則扮演著發現者與引導者的角色。這種創作方式超越了主客對立,使作品成為人與自然共同創造的結晶。漆畫創作應在堅守本體語言的同時,積極吸收多元藝術養分,實現漆畫傳統的創造性轉化與創新性發展。
文/張玉惠,來源:綜合蓮福美術館、020藝術觀察)
作品欣賞
![]()
紋心雕龍
200cm×200cm
漆畫 2015年
獲2015中國(廈門)漆畫展優秀作品獎
![]()
盛意
80cm×80cm
漆畫
2017年
![]()
那時花開
120cm×120cm
漆畫
2016年
![]()
焦點
180cm×180cm
漆畫
2013年
![]()
地標
150cm×150cm
漆畫
2018年
![]()
海路
150cm×150cm
漆畫
2017年
![]()
暖暖陽光
120cm×120cm
漆畫
2019年
藝術家簡介
![]()
張玉惠,廈門大學藝術學院美術系副主任、副教授,中國美術家協會漆畫藝術委員會委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