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俄羅斯新聞社報道,莫斯科工程物理學院(MEPhI)激光與等離子體技術研究所等離子體物理系高級研究員斯捷潘?克拉特,在接受采訪時高度評價中國在托卡馬克技術領域的發展——不僅認為中國已取得創紀錄成就,更斷言中國有望成為該領域的全球領先者,為全球受控熱核聚變研究注入強勁動力。
![]()
克拉特的評價并非空穴來風,中國在托卡馬克技術領域的積累早已備受矚目。
此前,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毛寧曾公開表示,中國計劃于2027年在安徽省合肥市建成BEST超導燃燒等離子體實驗裝置,這一消息進一步印證了中國在聚變能研究領域的明確規劃與堅定投入。
克拉特指出:
作為國際上知名的等離子體物理專家,克拉特的表態從側面反映出中國在該領域的技術突破已獲得全球同行的廣泛關注與認可。
對于正在建設中的BEST托卡馬克裝置,克拉特有著更為細致的觀察與解讀。
他介紹,BEST托卡馬克裝置是中國受控熱核聚變領域的重大項目之一,目前建設進展迅速:
“它正在快速建設中。我當時就在現場。它很有可能在2027年12月31日之前投入運行。”
更關鍵的是,該裝置在技術性能上有望實現重大突破——克拉特解釋道:
這一“燃燒模式”的實現,將是受控熱核聚變研究中的關鍵一步,為后續聚變能的實際應用奠定重要基礎。
此前公開報道顯示,BEST裝置與以往的實驗性熱核聚變裝置相比,設計初衷有著本質區別——它旨在演示氘氚等離子體的實際“燃燒”,這一目標使其在研究方向上更貼近聚變能的商業化應用。
今年5月,BEST裝置的組裝工作已正式啟動,其核心部件之一的杜瓦瓶底座極具技術代表性:重達400多噸、直徑約18米、高5米,功能相當于一個巨大的高真空保溫瓶,能夠有效隔離需在零下269攝氏度環境下運行的超導磁體,進而為裝置內部容納溫度超過1億攝氏度的等離子體創造必要條件,這一設計充分體現了中國在極端環境控制與精密制造領域的技術實力。
不過,克拉特也特別強調,盡管BEST裝置技術先進、意義重大,但它目前的定位仍是科學實驗裝置,而非實際發電站。
這一觀點既客觀界定了BEST裝置當前的科學屬性,也凸顯出其在全球聚變能合作研究中的重要價值——未來,BEST裝置有望成為國際熱核聚變研究的重要平臺,吸引全球科學家共同探索聚變能的奧秘,推動人類向清潔、高效的新能源時代邁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