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本文內容均引用權威資料結合個人觀點進行撰寫,文末已標注文獻來源,請知悉。
2018年,馬來西亞在92歲老總理馬哈蒂爾的主導下,突然撕毀了與中國簽訂的東海岸鐵路合同,拒付361億人民幣違約金,并迅速向日本"求助"希望接手。那么,這個項目如今進展如何了?
一場政治豪賭引發的經濟危機
馬哈蒂爾為什么叫停正在建設中的東海岸鐵路項目?
![]()
馬哈蒂爾的理由聽起來冠冕堂皇,說什么項目造價過高,加重國家財政負擔。但明眼人都知道,這更像是新政府為了否定前任政績而采取的政治手段。按照合同條款,單方面毀約需要支付217.8億林吉特的違約金,折合人民幣361億元。
然而馬哈蒂爾的態度異常強硬,一分錢違約金都不給,還要求中方退還已支付的預付款。他的算盤是通過這種強硬姿態,向選民展示"不向大國屈服"的形象,同時甩掉這個被他認為是"不平等條約"的包袱。
![]()
停工帶來的損失幾乎是立竿見影的,項目涉及的2250名當地工人瞬間失業,東海岸地區的失業率急劇攀升至18%,產品也大量積壓,每月損失超過200萬林吉特。并且違約導致了,馬來西亞國際信用評級下調,融資成本上升1.7個百分點,僅2019年一年就因利息增加多支出了10億林吉特。
日本為何對馬來西亞說"不"
面對與中國關系的惡化,馬哈蒂爾把希望寄托在老朋友日本身上。早在上世紀80年代,他就推行"向東看"政策,與日本建立了密切的經濟合作關系。這次重新執政后,他迅速將日本列為首個正式訪問的亞洲國家,并在多個場合對日本新干線技術大加贊賞。
![]()
2018 年 8 月,馬哈蒂爾專程前往東京,為推動東海岸鐵路項目合作,向日本企業提出土地開發權授予、稅收優惠減免等利好條件。期間,他還實地考察東京新干線的運營控制中樞,通過這一行動隱約釋放出有意引入日本軌道交通技術的信號。
然而日本方面的回應卻意外冷淡,在外務省召開的記者會上,官方僅以 “需從項目可行性、區域合作協調性等多維度綜合研判” 的謹慎表述回應,未給出明確態度。三菱重工等日本大型企業更是直接拒絕參與,給出的理由是 “該項目此前已出現信譽風險,且合作恐對中日雙邊關系造成不必要影響”。
![]()
從經濟角度看,中國在東海岸鐵路上給出的報價遠低于日本企業的成本線,要接手這個項目勢必要大幅壓縮利潤空間。更關鍵的是,馬來西亞剛剛撕毀與中方的合同,這種不良記錄讓日本企業對其償債能力產生質疑。
技術難度也是重要考量,東海岸鐵路需要建設41條隧道,其中云頂隧道長達16.39公里,穿越復雜的花崗巖地層。即使對技術先進的日本企業來說,這樣的工程挑戰也不輕松,一旦出現問題就會砸了"日本制造"的金字招牌。
![]()
最終,日本明確拒絕了馬哈蒂爾的請求。日本媒體當時的報道很直白:"ECRL已成為燙手山芋,馬來西亞的違約行為讓國際企業信任度大幅下降。"
馬來西亞付出的沉重代價
沒能爭取到日本的支援,馬來西亞在東海岸鐵路項目上陷入進退維谷的境地。停工引發的連鎖損失持續擴大,中國交建在當地的混凝土廠、預制梁場,每日因閑置產生的損耗就超百萬人民幣,而項目涉及的 2250 名當地工人突然失業,還引發了多起抗議活動,社會矛盾逐漸凸顯。
![]()
國際資本市場對馬來西亞的信心也亮起紅燈。世界銀行在報告中明確警示,這類主權信用風險事件,會讓馬來西亞后續開展國際項目時,融資成本憑空增加近兩個百分點,進一步加重財政壓力。
經統計,停工期間馬來西亞的直接經濟損失高達 47 億林吉特。東海岸地區原本期待通過鐵路運輸降低成本的企業,只能眼睜睜看著業務不斷萎縮,彭亨州的花崗巖采石場訂單量大幅暴跌,登嘉樓州的預制構件廠更是有大批工人被迫下崗,地方經濟遭受重創。
![]()
最讓馬哈蒂爾難堪的是,此前支持他 “反對不平等條約” 的選民,態度也逐漸轉向。2018 年底的州議會補選中,曾主張取消項目的政黨,得票率大幅下滑 23 個百分點。
中國的大國風范
面對馬來西亞的違約背叛,中國展現了什么叫大國風范。雖然完全有理由拒絕重新合作,但中方選擇了包容和智慧的應對方式。這種態度不是軟弱,而是對長遠合作關系的重視。
2019 年初,陷入困境的馬來西亞主動找中國尋求重啟合作,此時的馬方全然沒了此前強硬姿態,經八個月磋商,雙方最終敲定新協議。
![]()
中國在新協議中,將總造價從655億林吉特降至440億林吉特,線路也相應從688公里縮短至640公里,避開了地質復雜的區域。更重要的是,新協議引入了"分階段付款"機制,緩解馬方的財政壓力。
最關鍵的創新是"政治風險條款"的設立,明確規定若因馬來西亞政局變動導致項目中斷,馬方需承擔全部違約責任。這一條款就是針對2018年毀約教訓的直接回應,為未來合作提供了法律保障。
項目重啟后,中國不僅靠誠意贏得信任,更以硬核技術實力征服馬來西亞。云頂隧道施工中,采用盾構機自動導向系統與地質預警技術,既能精準控制施工方向,又能實時監測地質變化,不僅實現全程 “零傷亡”,還將原定工期縮短 3 個月。
![]()
鐵路重生背后的深遠意義
截至 2025 年 8 月,東海岸鐵路的整體建設進度已推進至 85%,41 條隧道已全部貫通。這條鐵路的價值早已超越交通基礎設施本身,正悄然重塑馬來西亞乃至整個東南亞的經濟版圖。
項目帶來的經濟紅利正逐步落地,柔佛州種植園通過這條鐵路運輸棕櫚油,耗時從 12 小時壓縮至 4 小時,物流成本降低 35%,每月能節省超 200 萬林吉特開支。
![]()
從區域視角看,東海岸鐵路是泛亞鐵路網的核心樞紐。未來與中泰鐵路對接后,東南亞國家的農產品、工業品可經鐵路直達中國西南市場,運輸成本較海運降低 40%。
馬來西亞經濟規劃署評估報告顯示,鐵路建成后每年將為馬來西亞 GDP 增長貢獻 0.8 個百分點,東海岸五州的經濟增長率預計提升 2.5%。
![]()
如今 99 歲的馬哈蒂爾,政治影響力已大幅減弱。他 2020 年因政治博弈辭職,2022 年大選失利后正式宣布退出政壇。歷史用最直白的方式證明,政治投機終將落空,務實合作才是長遠之道。
而東海岸鐵路項目的 “重生”,不僅打通了馬來半島東西海岸的交通動脈,更給國際合作樹立了全新標桿。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