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6日當天,亞太各國駐以色列的外交使團攜手以色列社會各界,共同為遇難的外籍人士舉辦了一場集體哀悼儀式。期間,多個國家的使館紛紛派出代表參與其中,他們共同譴責暴力行徑,并默默祈禱世界和平。
![]()
兩年前,2023年10月7日,哈馬斯武裝突然對以色列南部發動襲擊,數小時內便造成約1200人死亡、251人被擄,數千名來自全球多國的平民遭綁架,還導致10萬難民產生,最終引發加沙戰爭。
以色列隨后展開軍事反擊,截至2025年10月7日,已造成超6.7萬名巴勒斯坦人死亡,占加沙總人口的3%,其中1200戶人家慘遭滅門,甚至有一家14口人全部遇難;169679人受傷,42000人重傷致殘;加沙難民達190萬,占總人口的90%,九成居民流離失所,大片區域淪為廢墟。據《華盛頓郵報》統計,若計入失蹤及間接死亡人數,加沙死亡人數可能再增40%。
直到前幾天才在特朗普的斡旋下實現停火。
![]()
經過漫長的738天,以色列終于等到了夢寐以求的一天,哈馬斯已經把綁架了兩年的生還人質完全釋放,并正在尋找數名人質遺體,準備交給以色列。
統計顯示,71名遇難外國人中,包括39名泰國人、11名尼泊爾人,另有菲律賓、中國、斯里蘭卡、厄立特里亞、英國各2人,柬埔寨、澳大利亞、坦桑尼亞、德國、蘇丹、加拿大各1人,還有1名擁有英墨雙重國籍者。
哈馬斯恐怖襲擊中的許多外國遇難者,是赴以尋求機會的醫療護工、農業及建筑勞工,甚至包括留學生,他們已融入以色列生活,其中多為年輕人,卻遭殘忍殺害。
![]()
以色列外交部亞太司副總干事阿維夫·埃茲拉在儀式上表示,外國人遇難對以色列而言亦是損失,強調"攜手共進方能更強大"。
越南駐以大使作為亞太外交使團團長,除呼吁紀念遇難者外,還敦促以政府調整限制外籍人員就業的政策,稱"銘記逝者的最佳方式,是關懷尚在身邊的群體"。
斯里蘭卡大使尼馬爾·班達拉在致哀同時,特別提及以色列已向遇難者家屬提供薪資補償及賠償金等支持措施。
![]()
因國家對受害者保護不力,以色列政府通過法律,決定向所有人質(不論國籍)提供補償,包括一次性巨額經濟賠償、免費康復治療及終身每月2760美元的補償金。具體如下:(1)一次性補助:6萬新謝克爾(約18400美元)。(2)終身月津貼:約9000新謝克爾(約2760美元)。(3)住房補助:25萬新謝克爾(約76700美元),100%傷殘者增至30萬新謝克爾(約92000美元)。加沙邊境地區回歸者將獲替代住房。(4)購車援助:每3.5年根據傷殘等級,至少獲15萬新謝克爾(約46000美元)補助。此外,每位回歸者還享有全額醫療報銷、心理康復資助、職業康復、學費資助、房產稅、水電費減免及家庭成員其他津貼福利。
![]()
此前10月16日(猶太歷“10月7日”)以色列還舉行了國家公祭儀式,內塔尼亞胡總理發表悼文稱:“以色列正處關鍵時刻。我們將持續推進,達成戰爭所有目標:救回所有被綁人質、摧毀哈馬斯政權、確保加沙不再威脅以色列。我們將團結一心,在神的庇佑下,定能取勝。”
在這場莊重的哀悼活動中,亞太地區多個國家的外交使節、以色列政府官員、重獲自由的人質、災難中的幸存者、以色列本地社區的居民,以及痛失親人的家屬們齊聚一堂。儀式現場,宗教的虔誠祈禱、溫馨的燭光守夜以及深情的致敬演出,共同編織了一幅緬懷與追思的畫卷。
![]()
戰爭讓以色列人獻出了寶貴的生命,卻也讓更多的加沙無辜人民飽受更大的苦難。
聯合國調查委員會、多個人權組織及國際權威種族滅絕研究協會均指出,以色列在過去兩年間對加沙實施了種族滅絕行為。以色列否認這一指控,并稱其行動屬于自衛行為。
中國常駐聯合國副代表耿爽,23日在安理會發言中說:必須糾正巴勒斯坦遭受的歷史不公“兩國方案”,是解決巴勒斯坦問題的唯一可行出路,不可替代、不容否定。只有還巴勒斯坦人民以公道,全面落實“兩國方案”,才能徹底走出巴以沖突的惡性循環,迎來中東地區的持久和平。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