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有時就像一個無法掙脫的循環。當下的臺灣海峽,風云變幻,似乎正悄然回響著三百多年前的濤聲。
公元1683年,盛極一時的“明鄭氏政權”,在經歷了鄭成功的輝煌與鄭經的“西征”慘敗后,最終在內部分裂、民心盡失中迎來了澎湖決戰的終局。
那段走向覆滅的最后時光,充滿了孤注一擲的政治操弄和眾叛親離的凄涼。
![]()
如今,賴清德當局所推行的一系列政策,從公然拒絕“九二共識”到鼓動產業“掏空”外移,再到島內民怨的持續沸騰。這一切,為何與“東寧”末世的景象如此重疊?
![]()
“東寧”鄭氏的老底子
在我國的傳統敘事中,鄭成功驅逐荷蘭殖民者,收復寶島臺灣,是當之無愧的民族英雄,被萬民景仰,尊稱為“國姓爺”。這一點是毋庸置疑的,他對維護國家領土完整的功績,彪炳史冊。
![]()
不過,歷史人物往往具有多面性,在“民族英雄”的光環之外,鄭成功同樣是明末清初割據一方的軍事集團領袖。他畢生以“反清復明”為旗幟,在東南沿海與初生的清王朝分庭抗禮。
鄭成功雖然手握重兵,但他始終尊奉明朝正朔,未曾有過自己登基稱帝的非分之想。
![]()
可惜的是,鄭成功英年早逝,他建立的基業和他堅守的政治信念,并未被他的兒子鄭經完整地繼承下來。
鄭經,作為鄭氏集團的第二代領導人,他所處的時代背景,其實比他父親要稍微寬松一些。
![]()
當鄭經接掌大權時,清朝內部正面臨著一場巨大的危機——“三藩之亂”爆發了。
吳三桂、耿精忠、尚之信等人在南方起兵,康熙皇帝的注意力被完全牽制在平定內亂上,清朝的勢力暫時無法顧及東南沿海。
這就給了鄭經一個難得的喘息和發展的“窗口期”。
![]()
在鄭經統治的前期,他倚重了一位杰出的輔臣,名叫陳永華。
此人深謀遠慮,在臺灣島內推行了一系列措施,興修水利,鼓勵屯墾,發展教育,建立了我國臺灣第一座孔廟,積極推動漢學文化。
在他的治理下,鄭氏集團的“家底”確實豐厚了不少,社會也一度呈現出繁榮的景象。但鄭經本人的政治格局卻遠遜其父。
![]()
他錯誤地判斷了形勢,認為“三藩之亂”是“反清復明”的絕佳時機。
于是,他傾盡臺灣的人力物力,發動了大規模的“西征”,即率軍渡海參與了這場大陸的內戰。
他與“三藩”之一的耿精忠勾結,一度占據了福建沿海的數個州府。但這場軍事冒險最終以慘敗告終。
![]()
鄭經的軍隊在清軍的優勢兵力反擊下節節敗退,耗盡了陳永華苦心經營積攢下來的儲備,最后狼狽地退回了臺灣。
這次失敗,徹底打掉了鄭經的精氣神。他開始變得意志消沉,轉而沉迷于享樂,將政務大事都交給了手下。
![]()
更糟糕的是,隨著賢臣陳永華的去世,鄭氏集團內部的權力結構發生了劣變。
兩個關鍵人物——劉國軒和馮錫范開始聯手把持朝政。這兩人結黨營私,排斥異己,導致鄭氏集團內部的吏治迅速腐敗,貪污橫行。
他們為了維持奢靡的統治,不斷加重對臺灣百姓的稅收和盤剝。
鄭氏集團從一個以“復明”為理想的政治軍事團體,逐漸蛻變為一個壓榨百姓、內斗不斷的割據政權。
![]()
瞎折騰的“土皇帝”和鬧分裂的“賴功德”
歷史的鏡子總是能照出現實的影子,鄭經晚年的種種操作,與當今賴清德當局的所作所為,顯現出了驚人的雷同之處。
![]()
首先,是分裂國土的野心如出一轍。鄭經在“西征”失敗、元氣大傷之后,已經喪失了“反清復明”的現實能力。
此時,康熙皇帝出于對國家統一的考量,曾多次派出使者赴臺談判,希望鄭氏集團能夠“修好歸誠”。
清廷提出了相當優厚的條件,但鄭經的回應卻暴露了他的“獨”心。他不愿意接受剃發易服,這尚可理解為對明朝的眷戀。
![]()
但他明確向清朝談判代表提出,希望清廷能將臺灣視為“朝鮮”、“琉球”之例,即允許臺灣作為一個“藩屬國”加入清朝的“朝貢體系”,而不是作為清朝領土的一部分實現統一。這實質上就是在搞“變相獨立”。
康熙帝洞若觀火,看穿了鄭經的把戲,嚴詞拒絕了這種“兩國論”的圖謀。談判破裂后,鄭經索性在臺灣島內擺開了“土皇帝”的架勢。
他按照明朝的官制,設立了六部百官,規定所有部下必須向他稱“臣”,在禮儀和排場上完全模仿帝王,試圖在法理和事實上將臺灣從我國版圖上切割出去。
![]()
反觀賴清德當局,他們如今的手法更是拙劣。賴清德在政治上極力回避兩岸同屬“一個中國”的法理現實,在國際活動中大搞“概念模糊”,企圖通過操弄詞語變化來營造“一邊一國”的假象。
其最猖狂的舉動,莫過于拋出所謂的“對等尊嚴”論調,妄圖在政治地位上與大陸平起平坐。
![]()
這不就是鄭經當年“朝鮮之例”的現代翻版嗎?其核心訴求,依然是企圖將臺灣問題“國際化”,拒不承認“九二共識”,否定“一中原則”。
正如2025年10月20日賴清德公然宣稱的那樣,他無法依靠接受“九二共識”來獲取和平。
![]()
其次,是為鞏固權力不惜打擊異己、撕裂社會。鄭經為了強化自己的“土皇帝”地位,在退回臺灣后,進行了一系列所謂的“政治改革”。
這些改革的核心,就是打擊那些仍然心懷“復明”理想的“老臣”。
他停止了對追隨鄭成功來臺的明朝宗室和遺老們的禮遇,甚至切斷了他們的基本生活資料供給。
![]()
這批人是鄭氏集團最堅定的精神支柱,卻被逼到只能靠自己種地謀生的凄慘境地。
鄭經此舉,看似是加強了自己手中的權力,實則是自毀長城,徹底寒了那些真正有信仰、有骨氣的部下的心,造成了集團內部嚴重的“政治分裂”。
![]()
再看賴清德當局,如今在島內的操作同樣是人心離散。
為了鞏固“深綠”集團的統治地位,賴清德及其追隨者,在臺灣省內大搞“大罷免”活動。
他們并非著眼于民生福祉或經濟發展,而是將全部精力用于政治斗爭,意圖打擊那些在政治上能威脅到他們的國民黨、民眾黨官員。
![]()
這種赤裸裸的“政治清算”,與鄭經打壓明朝遺老的做法何其相似?
都是為了“私權”而罔顧“公利”,強行在社會內部制造對立,煽動仇恨,導致島內政局動蕩,人心惶惶。
![]()
這種倒行逆施,最直接的后果就是失去民心。鄭經的橫征暴斂和內部清洗,早已讓臺灣百姓不堪重負。而賴清德當局的民意支持率,也正在斷崖式下跌。
根據臺灣民意基金會2025年10月21日公布的最新民調數據,賴清德的施政滿意度僅剩下可憐的34.9%,而不贊同其施政的比例高達53%,兩者相差近18個百分點。更有27%的受訪者表示“非常不贊同”。
![]()
民調數據清晰顯示,除了傳統的“深綠”票倉云嘉南地區外,臺灣其他六大區塊都已成為賴清德的“民意淪陷區”。
民眾的眼睛是雪亮的。蕭美琴日前鼓吹臺積電等半導體產業應赴美投資,這種“掏空臺灣”的行徑,與賴清德的“抗中謀獨”路線一樣,都是對臺灣民眾根本利益的背叛。
民眾對其“臺獨”傾向的警惕和厭惡,對其導致經濟民生停滯的強烈不滿,已經通過冰冷的民調數字清晰地表達了出來。
![]()
歷史大潮不可擋,內斗分裂死得快
一個政權的覆滅,外力往往只是壓倒駱駝的最后一根稻草,其內部的腐爛和分裂才是真正的病灶。鄭氏集團的最終崩盤,便是一個最生動的歷史注腳。
![]()
公元1681年,在“西征”失敗和內部高壓的雙重打擊下,鄭經郁郁而終。
他的死亡,立刻引爆了鄭氏集團內部早已積壓的尖銳矛盾,一場血腥的宮廷政變——“東寧之變”爆發了。
在鄭經去世前,他本已指定了長子鄭克臧為繼承人。鄭克臧是陳永華的女婿,為人賢明,頗有其祖父鄭成功的風范,是集團內部“主戰派”和“理想派”的代表。
![]()
但這卻觸動了以馮錫范和劉國軒為首的“投降派”和“既得利益集團”的神經。
馮錫范害怕鄭克臧上位后會清算自己的罪責,同時也想讓自己的女婿,即鄭經的次子鄭克塽繼位,以便自己繼續當“國舅”把持大權。
于是,馮錫范等人發動兵變,羅織罪名,誣陷鄭克臧“非鄭氏骨血”,率兵將其殘忍殺害,連同鄭克臧懷孕的妻子也未能幸免。
![]()
這場內斗,徹底撲滅了鄭氏集團內部最后一點抵抗意志。
年僅12歲的孩童鄭克塽被扶上王位,馮錫范如愿以償地當上了“太傅”,獨攬大權。
整個東寧政權,從上到下都充斥著失敗主義和投降主義的論調,人人自危,只圖自保。
他們已經完全喪失了鄭成功時代的理想和戰斗力,變成了一個腐朽不堪、一推即倒的空殼子。
![]()
就在鄭氏集團忙于“內耗”和自相殘殺的時候,清朝康熙皇帝已經徹底平定了“三藩之亂”,國家實現了內部的穩定。解決臺灣問題、完成國家統一,被提上了最高議事日程。
康熙帝力排眾議,啟用了熟悉臺灣水師情況的降將施瑯,命其為福建水師提督,總督平臺大計。
公元1683年夏天,施瑯率領著準備充分的清朝水師,在澎湖海面與鄭氏集團的艦隊展開了決戰。
![]()
此時鄭氏艦隊的指揮官,正是那個參與政變的劉國軒。盡管劉國軒也算一員悍將,但在一個已經從內部爛掉的政權指揮下,他的艦隊早已軍心渙散。
經過數日的激戰,清軍憑借優勢火力和高昂士氣,成功擊潰了鄭氏艦隊的主力,劉國軒狼狽逃回臺灣。
澎湖的失守,成為了壓垮東寧政權的最后一根稻草。
![]()
當劉國軒敗退的消息傳回,馮錫范和鄭克塽等人知道大勢已去,他們連象征性的抵抗都沒有組織,便選擇了開城投降,剃發歸誠。
施瑯率軍順利登島,鄭氏政權宣告終結,臺灣自此重歸我國版圖,納入清朝的中央管轄。
![]()
回顧這段歷史,鄭氏集團的滅亡,表面上看是施瑯的軍事勝利,實則上是其內部政治分裂和民心盡失的必然結果。鄭經的“土皇帝”野心、馮錫范的貪腐內斗,共同葬送了鄭成功的基業。
![]()
歷史的大勢浩浩湯湯,不可阻擋。當今的臺灣局勢,正應驗著鄭麗文女士的那番話:“我是中國人。‘反中、抗中、仇中’臺灣人已經受不了了,厭煩了……相信‘九二共識’、反對‘臺獨’是臺灣最大、最新的主流民意”。
越來越多清醒的臺灣民眾已經看透,“臺獨”與和平水火不容。
賴清德當局若一意孤行,繼續推動“臺獨”分裂,制造兩岸對立,搞“大罷免”式的內部清算,其結果只會是重蹈鄭氏集團的覆轍。
參考資料:兩岸觀察丨臺灣光復的歷史昭示:祖國統一是必然歸宿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