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福州閩侯縣祥謙鎮周邊地區
流傳著一個“傳說”——
在閩侯縣人民醫院祥謙分院骨科
用樹皮就能治好骨折!
這被周邊群眾親切地稱作“樹皮療法”的技藝
正是中醫小夾板固定術
而用杉樹皮制作小夾板
在該院已傳承六十多年

三歲娃骨折陷困境
在骨科診室靠窗的桌上,記者看到了堆疊的杉樹皮,閩侯縣人民醫院祥謙分院骨科主任、主任醫師陳凡正在桌前削著一會要使用的一塊樹皮。
![]()
![]()
“好端端一個中醫專家,愣是把自己逼成‘木工’。”陳凡笑著說,抽屜里的木工工具已經陪伴了他二十多年,操作熟練如肌肉記憶。
在陳凡看來,杉樹皮比石膏、固定尺寸的商品夾板治療效果更好:透氣不捂紅疹,有韌性能軟硬兼施,早期可動靜結合,利于患者功能恢復。
接診時,他會針對患者的年齡、體型、骨折部位來調整夾板尺寸,例如兒童夾板比較小巧輕薄,成年患者的夾板則要適度加寬加長,增加受力面積。
不久前,林女士3歲的女兒右肱骨髁上骨折,當地醫院為孩子打了石膏復位。20天后復查,卻被告知孩子骨折對位不良,建議轉大醫院手術。
經人推薦,林女士找到陳凡。影像顯示孩子斷端明顯尺偏,若拖延治療恐致肘內翻畸形。陳凡先用手法調整錯位斷端,再取預處理的杉樹皮,按孩子手臂尺寸剪裁打磨,于伸直位進行矯正固定。
![]()
一周后復診,孩子尺偏畸形顯著改善,斷端已長新骨痂,如今已痊愈,手臂活動如常。
![]()
陳凡解釋,杉樹皮夾板可避免多關節固定,能讓患者適度活動,提早做功能鍛煉,對高齡患者和兒童更友好,也能減少創傷與費用。
每次接診,陳凡都會反復與患者交流,消解其顧慮。這背后是醫院六十余年堅守該技藝積累的信賴度與知名度,成了患者愿意托付的底氣。
六十年傳承老手藝
這門技藝的傳承,要追溯到上世紀六七十年代。陳凡主任的師父林善流,是該院骨科的創始人,師從閩侯曇石村正骨世家的第三代傳人黃至輝。
1999年,剛大學畢業的陳凡便追隨師父,從辨認杉樹皮的材質、學習裁剪制作小夾板開始,一步步鉆研如今已列為福州市第二批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閩侯黃氏骨傷療法。
如今,科室的年輕醫生也在學習這門技藝,團隊還在不斷優化治療方法,在傳承的基礎上融入現代醫學,減輕患者痛感,提升治療舒適度,縮短療程等,致力于讓患者獲得更好的治療效果。
![]()
多年來,這門致力于讓患者“少受苦、少花錢、快康復”的技藝,有效彌補了純西醫手術中可能出現的“過度檢查、小病大治”等不足,憑借確切的療效,吸引了來自羅源、連江、長樂、福清等福州周邊縣市的眾多患者。
陳凡以臨床常見的橈骨遠端骨折算了一筆賬,以小夾板固定術為核心的中西醫保守治療費用,較手術治療(醫保報銷后)能為患者節約2000-3000元治療費用,同時避免了再次住院手術取出內固定物及相關費用,術后融入針灸艾炙等中醫傳統方法,減少抗生素和鎮痛藥物使用,既促進患者康復,也降低醫療支出。
![]()
![]()
如今,杉樹皮原料雖因杉木用量減少變得緊俏,僅靠固定供應商維持供應,但團隊守護傳承的決心從未動搖。陳凡希望,這門“老手藝”能繼續守護百姓健康,在新時代煥發更多活力。
現在刷到我們全憑緣分
大家記得設置星標
關注精彩內容不迷路~

福建衛生報全媒體記者:朱曉潔
編輯:菲菲
審核:黃美輝、劉碧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