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人們,今天咱不繞彎子,就聊那個戳心窩子的話題:這幾年樓市跌得稀里嘩啦,到底是選了保房價還是保匯率?答案其實就藏在你家樓下的中介門店里,藏在朋友圈賣房的文案里。
先給大伙上點實在數據,別光聽我白話。廣州剛出的 10 月房價數據,增城二手房每平跌了 1.2%,南沙跌 1.1%,就連以前堅挺的天河都跌了 1.11%。再看北京,光一家大中介的掛牌房源就有 14 萬多套,朝陽那 3 萬多套房子要清完得 7 個多月,順義更夸張,得 10 個月以上。全國層面更狠,2024 年商品房銷售面積比 2021 年的峰值直接腰斬,從 15.7 億平跌到 7.7 億平,房價較高點回調了 15.4%,三線城市幾乎把 2015 年以來的漲幅全吐回去了。
反觀匯率這邊,外匯局的數據擺著呢:2024 年外匯儲備穩定在 3.2 萬億美元以上,人民幣匯率沒大起大落,經常賬戶順差占 GDP 的 2% 左右,剛好在國際公認的安全區間里。這么一對比,答案是不是明擺著?這幾年其實是悄悄選了保匯率,讓房價順著市場規律往下走了。
為啥非得二選一?說白了就是經濟里的 “不可能三角”,就像你工資有限,要么多還房貸,要么多顧家用,沒法全占。以前大家都覺得肯定保房價,畢竟地方財政靠賣地,房企也一個個體量巨大。但 2019 年那陣兒,不少資本大鱷等著賭匯率跌,結果政策沒按他們的劇本走。
深層原因有三個。第一,土地財政玩不轉了,2024 年房地產投資比峰值降了 32%,土地購置費占比卻飆到 36%,等于買地成本更高、賺的更少,再硬撐房價就是自欺欺人。第二,疫情后大家兜里沒錢了,2024 年房企開發資金來源縮水近一半,老百姓連工作都不穩定,誰還敢砸錢買房?第三,保匯率就是保民生。要是匯率崩了,進口的汽油、奶粉、芯片全得漲價,咱們買菜做飯、給孩子買奶粉的錢都得變多,這可比房價跌更戳心窩子。
這選擇帶來的影響,咱們身邊處處能看見。房企暴雷不是新聞了,恒大、碧桂園這些巨頭都扛不住,連帶裝修公司、建材市場都冷清了,我樓下的裝修店三個月換了倆老板。中介更慘,北京二手房 500 萬以內的成交占 70%,100 平以下的占 86%,以前靠豪宅傭金吃飯的中介,現在都在推老破小。
但好處也實打實。外匯穩住了,2024 年貨物貿易里人民幣結算占比快到 30%,企業做外貿不用天天擔驚受怕匯率波動。更關鍵的是物價沒瘋漲,雖然房子貶了點,但買菜、加油的錢沒怎么變,這對普通老百姓來說才是真剛需。
我說說自己的看法,可能有點扎心但絕對實在。這根本不是 “選 A 還是選 B” 的選擇題,而是 “保短期泡沫還是保長期民生” 的必答題。以前炒房的總說 “房價永遠漲”,現在看就是笑話 ——2021 年高位接盤的,現在一套房虧十萬都是少的。
有人罵房價跌了資產縮水,但你想想,就算房價再漲,你就一套自住房,難道能賣了睡橋洞?真正靠房子賺錢的是那些囤了十幾套的炒房客。政策其實是在戳破泡沫,讓房子回歸 “住” 的本質。而且保匯率看似和買房沒關系,實則是保住了咱們的基本生活底線,這比虛高的房價靠譜多了。
還有個扎心的真相:一線城市房價跌 12% 和三線跌 16%,感受天差地別。三線城市房價回吐十年漲幅,說明以前的 “漲價” 本就是泡沫;一線雖然跌,但 2024 年現房成交占比升到 28%,反而讓買房的更踏實了。這不是樓市垮了,是在 “擠水分”。
最后想說,別再盯著房價漲跌焦慮了。這幾年的變化已經說明,經濟要的是穩不是瘋漲,咱們普通人要的是踏實日子不是紙面財富。那些喊著 “保房價” 的,要么是套牢的炒房客,要么是想割最后一波韭菜的中介。真正的安穩,從來不是靠房子堆出來的。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