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森林里的雄鹿,腦袋上頂著的巨角,跟頂著大樹杈似的,威風凜凜!為啥雄鹿每年非得折騰鹿角,一年到頭花大把力氣去“供養”它?難不成是為了在兄弟伙面前顯擺一下,好吸引母鹿的注意?
這巨角說白了就是一出“軍備競賽”,雄鹿們爭著搞大投資,比誰的角更霸氣。但問題來了,這巨額投資會不會反倒拖累了它們的生存?
![]()
鹿角的來頭可不小,它是雄鹿每年春天開始長出來的硬骨頭玩意兒。等到秋天交配季節,雄鹿們就靠這個大角來打架斗毆,爭地盤搶對象。一頭角大有氣勢的雄鹿,站在那兒就威風,母鹿見了也容易動心。
這可不是瞎猜,科學家們通過長期跟蹤觀察,發現像紅鹿這種常見鹿種,雄鹿的角越大,贏得的交配機會就越多。
![]()
為啥呢?因為母鹿在挑選對象時,就愛挑那些看起來強壯有力的家伙,這跟人類選對象看身高體魄差不多一個理兒,它傳遞著一個信號,這雄鹿健康又強壯,基因好著呢!
這種進化模式,說白了就是一場“軍備競賽”。在生物學里,這個術語指的是物種之間或物種內部的一種競爭,大家爭著投資在某個特征上,只為占上風。比如雄鹿的角,就是典型的性選擇產物。
![]()
性選擇是進化論提出者達爾文在1871年提出的理論,他在《人類的由來及性選擇》這本書里就詳細嘮過,動物的某些特征,比如雄鹿的巨角,不是為了生存直接服務,而是為了在繁殖競爭中勝出。
結果大伙兒都使勁兒往大里長角,就跟比賽似的,你追我趕。可這場競賽代價不小!長角需要消耗海量能量和營養。一頭成年雄性駝鹿,每年長角得花掉身體儲存能量的15%到20%。
![]()
這些能量哪來的?全靠吃喝來攢。夏天還好說,草料豐富,可到了冬天食物緊缺時,雄鹿就得拼老命多吃多補才能扛住。要是投資過頭了,身子骨就虛了,容易生病或被天敵盯上。
![]()
這場巨額投資到底有沒有拖累生存呢?科學證據給出了兩難答案。一方面,巨角確實帶來繁殖紅利。
1980年代,生態學家蒂姆·克拉頓布羅克在蘇格蘭的島嶼上做了長達十幾年的研究,他跟蹤觀察紅鹿群發現,角大的雄鹿平均每年能多吸引2到3頭母鹿交配,后代數量也多出約30%。
這說明投資角是劃算的買賣,基因傳得快,可另一方面,這投資也埋下生存隱患。1995年,美國野生動物生物學家瓦萊里烏斯·吉斯特在黃石公園記錄到,角太大的雄鹿,在冬季死亡率高出20%左右。
![]()
為啥?因為它們能量消耗大,身子弱了,狼群更容易捕食它們。而且,角長大了行動笨拙,逃命時跑不快。這可不是個別現象,全球多個鹿種都這樣。比如白尾鹿,在北美森林里,角大的雄鹿被獵人打中的概率也高,因為它們目標太顯眼。
鹿角投資還影響壽命,鹿的角每年脫落再生,長一回就得耗一回資源。科學家通過比較不同鹿種發現:那些角特別大的種類,比如麋鹿,雄鹿的平均壽命比雌鹿短了好幾年。
![]()
雌鹿不長角,省下能量活得更久,能多生幾窩娃。雄鹿呢?角再大,也可能早早就掛了。這聽著挺虧,可進化就是這樣,它不追求公平劃算,只求“基因傳得快”。
在野外,一場嚴冬或一次捕食事件,就能讓投資過度的雄鹿一命嗚呼。反過來角小的雄鹿雖然交配機會少,但生存率高,能慢慢積累優勢。
![]()
這種平衡在自然界里不斷上演,科學家們管它叫“代價交換”,你投錢搞軍備,贏了面子卻可能丟了里子。
當然大自然總有變通法子,不是所有雄鹿都傻乎乎地往大里長角。在環境嚴酷的地方,比如寒冷山區,有些鹿種就進化出小角或靈活策略。
馴鹿的角相對小些,動作更敏捷,能更好地躲避北極熊的追捕。這說明進化不是死板的,它會根據生存壓力調整投資比例。
![]()
研究人員在2020年發表的《進化生物學》論文里總結,鹿角的“軍備競賽”其實是一種動態博弈。當捕食風險高時,雄鹿傾向于長小角保命;當對象競爭激烈時,才豁出去搞大投資,這種智慧保證了種群的整體存活率。
![]()
圖片來自網絡侵聯必刪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