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記者 毛圓圓)近日,“戴眼鏡10余年摘鏡發現不是真近視”的話題沖上熱搜,讓真假近視的區分再次成為關注焦點。33歲的王先生(從2005年初一開始戴眼鏡,十多年來,度數從100度增至近400度。最近,他突然發現,自己的裸眼視力越來越好,就診后得知,自己根本沒有“真近視,右眼近視25度,左眼近視50度。
“常說的‘假性近視’在醫學上被稱為調節性近視,而真性近視則主要是指‘軸性近視’和其它疾病引起非調節性屈光性近視。”清華大學北京清華長庚醫院眼科中心醫學屈光科主任王萌萌告訴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假性近視并非眼球結構出現問題,而是長期近距離用眼(如看書、盯電子屏)后,眼部的睫狀肌持續處于緊張、痙攣狀態,無法自然放松,進而導致晶狀體變凸、屈光力增強,暫時表現出近視的癥狀。這種情況是可逆的,通過充分休息、科學放松睫狀肌(如遠眺、眼保健操)等方式,視力就能逐步恢復正常。
![]()
清華大學北京清華長庚醫院眼科中心醫學屈光科主任王萌萌為患者做檢查。醫院供圖
真性近視則完全不同,它是眼球發生了器質性改變,常常表現為眼軸變長,平行光線進入眼睛后,焦點會落在視網膜前方,而非精準聚焦在視網膜上,由此形成近視。王萌萌主任強調,眼軸變長的改變是不可逆的,一旦形成真性近視,無法通過自然方式恢復,需通過光學矯正(如配鏡)或手術等方式干預。
值得一提的是,很多人誤認為電腦驗光得出的就是眼睛的真實度數。其實,電腦驗光更多是一種初步篩查手段,只能提供參考數據,不能直接作為配鏡依據。“后續還需要經驗豐富的驗光師結合電腦驗光結果,進行進一步的顯然驗光,才能得到更合適驗光結果。”王萌萌主任提到,而且,醫學上唯一能準確區分真性近視和假性近視的檢查是散瞳驗光(又稱“睫狀肌麻痹驗光”)。
他進一步解釋,對于假性近視,散瞳驗光時使用的專用眼藥水會讓痙攣的睫狀肌徹底放松,此時“假性度數”會有效減小甚至完全消失;而真性近視因眼軸已變長,散瞳無法抵消這一結構變化,驗光后測出的度數更加接近于真正度數。
王萌萌主任告訴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配戴眼鏡后持續不舒服,別硬忍,要詢問驗光師判斷是 “新眼鏡適應期正常不適” 還是 “配鏡問題導致的異常不適”,再針對性解決,避免加重眼部負擔。配鏡的最佳效果除了要“看得清”之外,還要“看得舒服”、“看得持久”,切莫為了追求“超清視力”而一味地提高配鏡度數,忽視了配鏡的舒適性和持久性,甚至讓過矯的眼鏡度數傷害到自己的眼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