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們來聚焦中美即將到來的“關稅決戰”。就在這場關鍵對決的前夕,總統特朗普高調宣布,他拉到了一位重要的幫手。然而,就在這個節骨眼上,中國后方卻突然傳來了重磅捷報。這一來一回,讓整個棋局的贏面發生了根本性的扭轉。
![]()
那么,特朗普找到的這位幫手是誰呢?正是澳大利亞。雙方簽署了一項價值85億美元的關鍵礦產協議,并高調宣稱要“終結對中國稀土的依賴”。這個協議的野心,遠遠超出了表面數字。美國進出口銀行提供了22億美元的直接融資,以此撬動高達50億美元的社會資本。更引人注目的是,美國國防部直接下場,計劃在澳大利亞建設年產高達100噸的鎵精煉廠。大家需要了解一個背景,鎵是半導體的核心原料,而美國去年全年的消費量才21噸。這明擺著是要打造一條完全繞開中國的供應鏈。
![]()
那么,澳大利亞為什么愿意成為這個“幫手”呢?它自然有自己的算盤。作為全球第四大稀土儲量國,澳大利亞手握資源,希望借此機會,一方面換取美國對其輸美商品的關稅豁免,另一方面甚至想將其核潛艇的交付進度與稀土供應掛鉤。可以說,這是一場各取所需的政治交易。
然而,就在美澳高調“聯手”的同時,中國后方地質勘探領域傳來了關鍵的捷報,我們發現了一個大型的鍶礦床。這個發現,表面上看似與當前的稀土爭端無關,實則是一步精準的戰略落子。鍶是航空航天合金和電子器件的關鍵原料,全球資源分布非常集中。中國這一新發現,直接改寫了全球鍶資源的供應格局,等于在另一個關鍵賽道上鞏固了我們的優勢。
![]()
這則捷報的意義,在于它讓我們手中的王牌更加厚重了。要知道,全球90%的稀土分離提純產能和80%的鎵加工能力,至今仍牢牢掌握在中國手中。反觀美澳的“去中國化”藍圖,卻充滿了漏洞。且不說他們的新建精煉廠要到2027甚至2028年才能投產,即便建成,其預估的生產成本也高達當前市場價的兩倍,毫無商業競爭力可言。
![]()
所以,當我們把“特朗普拉到幫手”和“中國后方傳來捷報”這兩件事放在一起看,就會發現,前者的贏面已經盡失。這背后的邏輯很清晰:美國依賴澳大利亞的原料,澳大利亞依賴中國的加工技術,而中國,既掌握著不可替代的加工霸權,又在不斷發現新的戰略資源,拓寬自己的護城河。
這場“關稅決戰”前夕的博弈告訴我們,現代大國競爭的本質是科技與供應鏈的競爭。特朗普先生看似拉到了地緣政治上的“幫手”,但在實體經濟與供應鏈的硬實力比拼中,中國憑借其深厚的工業根基和持續的技術創新,已然穩住了陣腳。大家想一想,建設一個稀土煉廠,從規劃到投產,至少需要五年的時間。而美國設定的對華加稅最后期限,11月10日,距離現在只剩下半個多月了。時間,究竟站在哪一邊呢?答案似乎已經越來越清晰了。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