釜山會談結束后,中國宣布放松部分反制措施。這種背景下,美國財長貝森特迫不及待地拋出一枚“炸彈”——聲稱兩年內要徹底擺脫對中國稀土的依賴。
他信誓旦旦地表示美方已經找到"抵消手段",還給出了明確時間表:快則12個月,慢則24個月。雖然外界對這番表態真實性存疑,但不可否認的是美國確實開始了在稀土領域的一系列行動。
![]()
【美財長貝森特給出擺脫中國稀土依賴時間表】
據美媒報道,兩家初創公司已經與美國政府及私人投資者達成了一項高達14億美元的交易。這筆巨額資金的背后,是五角大樓決心建立自主稀土供應鏈的強烈信號。看來,特朗普政府這次是鐵了心要打破中國在稀土領域的壟斷地位。
這兩家公司分別是火神元素公司和新元素技術公司。五角大樓直接開出6.2億美元的貸款額度,商務部又追加5000萬美元,再加上私人投資者5.5億美元的注資,火神元素公司這次可謂是拿到了"金鑰匙"。按照規劃,他們將建設一座年產萬噸磁體的超級工廠。
新元素技術公司則專注于稀土回收:不是去挖新礦,而是從廢棄電子產品中"淘金"。
這兩家公司的業務形成了完美的上下游配合:新元素負責將回收的稀土原料加工成高純度氧化物,火神元素則負責將其制成最終產品。這種布局顯示出美國意圖在稀土領域構建可持續發展的產業生態。
![]()
【美國加大了重構稀土供應鏈的力度】
除了在本國加大重構稀土供應鏈的力度,特朗普政府還在海外下了盤大棋——構建一個橫跨太平洋的"稀土聯盟"。
美國最近的動作可不少:先是與澳大利亞敲定稀土合作大單,接著拉攏日本投資西澳鎵精煉廠,現在又把觸角伸向東南亞,與馬來西亞、泰國、柬埔寨簽署關鍵礦產協議。這個布局可謂環環相扣:上游依靠澳大利亞和東南亞國家供礦,中游借助日本和美國的精煉技術,下游直接服務美國的軍工和新能源產業。
盡管美國瘋狂拉攏盟友,但想要在稀土領域“去中國化”,仍然難如登天。中國之所以能在稀土領域占據92%的加工產能,靠的不僅是資源優勢,更是數十年積累的技術工藝和完整的產業生態。稀土分離提純的技術門檻之高,不是簡單靠資金投入就能在短期內超越的。
![]()
【特朗普的“稀土聯盟”開啟了一輪又一輪擴員】
更何況,澳大利亞、日本和東盟國家雖然與美國合作,但仍與中國有著密切的往來,這種復雜的利益格局,讓美國的聯盟戰略面臨著諸多變數。
稀土作為"工業維生素",其戰略價值不僅在于當下的供需關系,更在于它支撐著未來科技發展的命脈——從人工智能數據中心到電動汽車,從導彈制導系統到衛星通信,每一個尖端領域都離不開稀土材料。
中國的稀土戰略已經不僅僅局限于出口貿易,而是逐步向高附加值的高科技產品轉型。通過技術創新和產業升級,中國正試圖將自己的稀土資源優勢轉化為科技和經濟的雙重優勢。這也是為何盡管美國不斷施壓,中國依舊穩坐釣魚臺的重要原因之一。
![]()
【稀土開采和提煉從不是件簡單的事】
說到底,這場稀土之爭的勝負手在于"韌性"——誰能夠建立更具韌性的供應鏈,誰就能在未來的科技競爭中掌握主動權。
話說回來,中美兩國目前雖然短暫妥協,但背地里的較量卻不會少。
未來一年將成為考驗雙方策略成效的關鍵窗口期。若美國在稀土供應鏈的構建上取得實質性進展,不排除會對中國實施更猛烈的制裁,中國對此不得不防。反之,若中方在技術創新和市場多元化上獲得更大突破,那么美國孤立中國的計劃就會徹底失敗。
![]()
【一年后將是中美博弈的又一個關鍵期】
中美誰能更加從容地承受脫鉤的代價,誰就更有可能在這場全球性的競賽中占據主動權。這場大戲,還遠未到謝幕的時候。未來何去何從,仍需拭目以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