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23日,一項創新手術在廈門大學附屬心血管病醫院(以下簡稱“廈心醫院”)圓滿完成。廈心醫院成功實施全球首例跨國遠程機器人輔助經導管心臟介入手術,標志著心血管介入治療邁入智能化與全球協同的新階段。
此次手術中,廈心醫院院長王焱教授身處法國波爾多大學醫院,與波爾多大學醫院成人結構性心臟病介入科負責人利奧內爾·勒魯(Lionel Leroux)教授并肩操作,波爾多大學醫院結構性瓣膜病治療與創新中心負責人托馬斯·莫丁(Thomas Modine)教授在線參與遠程指導。
兩位專家通過遠程控制平臺,協同操縱位于中國廈門導管室內的機器人系統,為一名患者成功完成機器人輔助經導管二尖瓣修復術(TEER)。
該手術跨越歐亞大陸、通信傳輸距離超過1萬公里,實現兩國專家實時聯動、同步精密操控。據目前公開文獻與權威報道,尚未見跨國遠程、機器人輔助的經導管心臟介入臨床先例,本次手術被認為是全球首例。
![]()
▲中法兩國團隊遠程實施該手術
中法同步操控
打造跨國遠程機器人手術范式
手術在中法兩地同時展開。在法國波爾多,王焱教授與利奧內爾·勒魯教授通過高速、低延時的國際網絡,實時接入廈門的機器人操作系統,對二尖瓣病變區域進行精準導航與遠程操控;在廈門導管室內,機器人在無本地操作者的情況下精確運轉,在跳動的心臟上完成瓣膜定位、夾合等高難度操作,導絲與鉗夾的每一次微動都與法國端指令同步。
廈心醫院心臟介入、麻醉、超聲及護理團隊實時監測患者生命體征與系統運行狀態,全程保障信號穩定、術野清晰、操作安全。
手術歷時約1小時,跨國通信信號穩定,操作精度達到亞毫米級。手術過程順利,患者術后恢復良好,二尖瓣反流近乎為零,現已康復出院。
此次由中法兩國團隊通過跨越萬里的實時協作,實現了高復雜度介入操作的精準配合,不僅標志著機器人介入治療在結構性心臟病領域的又一次重大突破,也驗證了遠程精密操控在真實臨床場景下的可行性與安全性,為全球遠程介入手術的常態化應用奠定了堅實基礎。
![]()
▲廈心醫院王焱(中)教授在法國操作機器人控制器
科技創新驅動
醫工融合引領“中國智造”走向世界
本次手術采用的機器人經導管心臟介入系統由廈心醫院與上海術濟客醫療科技有限公司醫工結合自主研發,具備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系統融合了高精度機械臂、智能運動控制及高可靠性自適應安全算法與5G高速冗余通信等多項前沿技術,實現了高穩定性、低延遲、可視化的遠程精準操控。
在心臟不停跳動的狀態下進行瓣膜修復,被公認為心血管介入領域中最具挑戰性的操作之一。心臟每一次搏動都會引起解剖結構的動態變化,對操作者的空間判斷、反應速度和手眼協調提出極高要求,這也是全球機器人介入手術長期亟待攻克的難題。
此次手術的成功完成,意味著醫療機器人正從“精準操作”邁向“跨區域醫療協同”的新階段,驗證了中國在高端醫療裝備領域的創新實力,也展現了“醫工融合+國際協作”的創新成果。
![]()
▲廈心導管室內機器人精確完成二尖瓣修復手術
手術結束后,托馬斯·莫丁教授評價道:“這是一場令人振奮的跨國協作,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手術。
王焱教授表示:“能在法國與國內團隊共同完成這臺手術,是中國醫療科技邁向全球化的重要一步。我們用實踐證明,中國自主創新的心血管機器人系統,已具備在國際舞臺上承擔復雜手術任務的能力。”
現在刷到我們全憑緣分
大家記得設置星標
關注精彩內容不迷路~

福建衛生報全媒體記者:廖小勇
通訊員:劉云芳
編輯:菲菲
審核:黃美輝、劉碧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