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消息!中俄準備簽署協議,為投資合作“上保險”,特朗普施壓無效,終究是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
![]()
在特朗普政府頻繁施壓中國,威脅叫停俄油進口的背景下,中俄正在籌備簽署一項協定,將兩國合作進一步穩定下來。
10月22日,俄羅斯聯邦委員會批準了與中國關于促進和相互保護投資的協定。
一邊是美國不停加碼制裁,又是要對涉俄中企搞次級制裁,又是炒作“中國助俄”的論調;
另一邊是中俄通過再保險機制,給雙邊投資項目扎扎實實搭了層風險“防護網”。
怎么看都覺得美國的制裁大棒打在了棉花上,不僅沒攔住中俄合作,反而讓雙方走得更近了。
為什么呢?因為美國的幾個誤判,把“施壓”變成了倒逼中俄合作的“推手”。
![]()
先看特朗普最明顯的一個誤判,可能他覺得,靠霸權施壓就能切斷中俄合作,但驅動中俄走近的從來不是外部壓力,而是“你缺我有”的實在需求。
這種互補性,早就在雙方經濟里扎了根,施壓反而讓這種需求更突出。
能源領域的合作最能說明問題。
2024年中國從俄羅斯買了1.0847億噸原油,這個數看著抽象,但放到中國進口大盤里就很關鍵——占了近五分之一,截止今年9月,俄羅斯依舊是中國實打實的第一大原油供應國。
再看俄羅斯這邊,歐洲能源市場萎縮后,中國市場正好補上了缺口。
這種中國要能源安全,俄羅斯要市場穩定的匹配,是靠制裁就能打斷的嗎?顯然不可能。
![]()
產業層面的互補也一樣扎實。
俄羅斯想升級基建、提振制造業,中國在機械設備、汽車這些領域的技術和產能正好能補上。
反過來,俄羅斯的小麥、能源也在豐富中國市場。
22024年7月到2025年2月,俄羅斯對華小麥出口還第一次超過了美國。
這次簽的投資保險協議,說白了就是給這種互補合作“上安全鎖”,覆蓋政治風險、簡化融資流程,企業不用再怕制裁帶來的額外麻煩,合作自然更順。
再看第二個沒算準的地方。或許特朗普覺得,中俄合作只是表面的貿易往來,制裁瞄準幾個關鍵企業就能割裂雙方。
![]()
但實際情況是,現在的中俄合作早不是零散的買賣了,而是織成了“項目-民生-金融”的多維綁定網絡,真要制裁,動的其實是雙方經濟肌理里的關鍵部分。
2024年中俄雙邊貿易額沖到了2448億美元,比上年漲了7.5%,提前實現了貿易額倍增的目標。
更關鍵的是金融層面的“去依賴”,現在中俄貿易里本幣結算比例已經到92%,人民幣和盧布直接兌換量比之前翻了三倍。
這意味著什么?意味著之前美國能卡脖子的美元結算環節,現在基本繞開了,就算想搞金融制裁,也沒多少抓手了。
再看具體項目跟民生的綁定。
華電捷寧斯卡婭電站是中俄能源合作的標桿,不光給當地供48%的電,還創造了近200個本地崗位,一年給當地繳60億盧布的稅。
![]()
俄羅斯遠東地區,中國投資占了當地外資的6%,還幫著把俄羅斯電商市場從2019年的1.7萬億盧布拉到了2024年的12.6萬億盧布。
這些項目不是“空中樓閣”,跟當地民眾的用電、工作、日常消費都掛鉤。
最后一個誤判,可能更打臉。美國以為能靠盟友體系放大制裁效果,可現實是,施壓不僅沒凝聚起“反中俄”的合力,反而讓美國企業和盟友都成了“受害者”,連自己的號召力都在打折。 歐洲企業的損失已經擺在那兒了。
自從俄烏沖突爆發以來,歐美企業因為退出俄羅斯市場,累計損失至少700億美元,光能源行業就虧了549億。
英國石油公司退出俄羅斯石油公司股權時,單家就賠了255億;美國埃克森美孚在“薩哈林1號”項目上的投入,也因為制裁成了“打水漂”的錢。
![]()
更有意思的是,這些企業撤出去的市場,立馬被中企填上了,特朗普這不就是給中國做嫁衣嗎?
所以美國這些盟友的態度也變了。
特朗普一直都想“聯俄制華”,但普京早就明確說了,俄羅斯從不跟任何國家結盟對抗第三方。
歐洲那邊更直接,德國總理朔爾茨直言“不支持強行達成的和平”,這話里的潛臺詞很清楚——怕美國只顧自己利益,把歐洲的安全和經濟當籌碼。
連美國國內企業都在抱怨,政府的制裁把千億級的市場機遇拱手讓人,這樣的施壓,怎么可能有“凝聚力”?
回頭看整個過程就會發現,特朗普的施壓邏輯從一開始就站不住腳,都在跟當下的現實對著來。
![]()
如今中俄投資保險協議的簽署,不過是雙方合作“逆勢生長”的一個縮影。外部壓力越大,雙方越會想辦法筑牢合作的“防護墻”。
說到底,特朗普這波施壓,是用力打錯了地方,想攔別人,結果把自己絆了一跤,以為靠制裁能遏制對手,結果倒逼對手找到更穩的合作模式,自己的企業丟了市場,盟友沒了信任。
在多極化的時代里,民生需求和市場規律才是根本,靠霸權施壓那套,早就行不通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