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堪稱“兩連殺”的精彩外交博弈,主角是中國商務部的李成鋼代表。他剛讓美國代表團吃了癟,轉頭就在視頻會談里,讓韓國的部長當場服軟。這背后,究竟發生了什么?
![]()
先說美國這邊。就在與韓國會談前大約一周,李成鋼代表與美國財長貝森特有過一次激烈交鋒。會后,貝森特財長直接在記者會上破防了,他公開抱怨,說李成鋼代表“態度無禮”、“行為異常”,甚至還提到中方揚言要“點燃地獄之火”。這番表態,本想博取同情,結果卻被網友一眼看穿,嘲諷他是“輸急眼了”。為什么?因為道理在中方這邊。是美國在之前20天內,出臺了20多項打壓中國的措施。中方的稀土管制和貿易反制,完全是正當防衛。李成鋼代表的硬氣,恰恰是中國面對霸權施壓時,最直接的回應。
![]()
美國這邊風波未平,韓國那邊又迎來了與李成鋼代表的視頻會談。這就引出了更戲劇性的一幕。22號上午,當李成鋼代表出現在視頻連線的另一端時,韓國產業通商資源部部長呂翰九的態度,和十天前相比,簡直判若兩人。
要知道,就在12號,韓國發布的白皮書還充滿對抗意味,高調宣布要深化與美國在海事、半導體領域的合作,甚至計劃限制對華出口高端船舶零部件,擺出一副要緊跟美國圍堵中國的姿態。
![]()
然而,短短十天后,這位曾經強硬的韓國部長,在整個會談過程中語氣卻異常謙和。他反復強調“愿積極協商、保持溝通”,核心訴求只有一個:希望中方能高抬貴手,解除對韓華海洋子公司的制裁。從強硬叫板到主動求饒,這十天里,是什么讓韓方的態度發生了一百八十度大轉彎?
真相就在于中方一招精準的“外科手術式打擊”。14號的時候,中方依據《反外國制裁法》,將韓華海洋旗下的5家與美國有關聯的子公司直接列入制裁清單,禁止境內任何組織與其交易。
這一招直接打在了七寸上。制裁令一出,韓華海洋股價當天暴跌超5%,市值瞬間蒸發近2萬億韓元,相當于100億人民幣沒了。更讓韓國高層恐慌的是,總統李在明直接中斷會議,火速召集相關部門負責人緊急磋商。他們比誰都清楚,韓華海洋的命門捏在中國手里。
![]()
作為韓國三大造船商之一,韓華海洋的船用鋼材、閥門等關鍵設備幾乎全靠中國供應,連軍工艦船所需的稀土永磁材料都高度依賴中方。中方的制裁,意味著它旗下像費城造船廠這樣的核心實體,徹底失去了中國供應鏈的支撐。據專業機構估算,失去中國零部件后,韓華海洋的造船成本將飆升10%,而其承接的美軍訂單,也根本無法按時交付。
這種“吃飯砸鍋”的行為,最終換來了精準的反制。而最讓韓國寒心的是,在其最需要幫助時,盟友美國卻選擇了冷眼旁觀,既未介入溝通,也沒提供任何供應鏈替代方案。
從讓美國吃癟,到逼韓國服軟,李成鋼代表“殺瘋了”的背后,是中國產業鏈的強大底氣。中國不僅是全球第一造船大國,更在船用鋼材、稀土永磁等關鍵領域占據絕對主導地位。這種供應鏈優勢,不是政治施壓能撼動的。
![]()
韓國的教訓也警示所有人:盲目跟隨霸權搞對抗,最終只會反噬自身。當你不珍惜供應鏈伙伴時,就該想到今天的結局。李成鋼代表的這波操作證明:誰再敢挑釁,就必須準備好承受后果。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