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以為霜降之后,天氣溫度就會出現全面的降溫,但是顯然,和我們料想的還是有差距的,就比如南昌地區,這些天溫度就已經在開始慢慢攀升,看來如今的天氣是越來越難以預測了。
![]()
再過幾天就是重陽節,而它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時間節點,此時的夏季風已經基本撤離,冬季風尚未完全乏力,北方的冷空氣勢力雖然在增強,但是南下的頻率和強度還是不夠,因此,大部分地區,特別是長江中下游及以北地區,常常是天氣晴朗、陽光和煦、能見度高的“秋高氣爽”天氣。這也是為啥,霜降之后,在南方很多地方,仍然會出現升溫的一個情況。
不過這種升溫的天氣,隨著重陽節的到來,可能會出現一個明顯的變化,尤其是這天的天氣情況,它甚至可能會影響到接下來的整個的天氣走勢。農村老人就有提到“最怕重陽是晴天”,九月九日重陽節,重陽晴天有啥預兆呢?
![]()
九月九日重陽節,此時正好是冷暖氣團交匯的一個時間段,這個時候如果是出現陰雨天氣,可能會導致秋雨的連續,如果這天出現太陽,則可能導致后續變得晴朗無云。
最怕重陽是晴天,為什么怕?重陽晴天有啥預兆?
從字面的意思來看,就是害怕重陽節這天出現了天晴的一個情況,那么為啥會害怕,其實農諺已經很直白了。
農諺一:重陽晴,一冬凌
這個農諺的意思就是,重陽這天是晴天的話,那么整個的冬季會特別的寒冷,而且冰凌遍布,在古代的時候,取暖的設備比較少,一個嚴寒的冬天意味著會比較的難熬,對老人和體弱者來講,更是一個巨大的考驗,同時,嚴寒的冬天,尤其是極端的寒冷天氣,甚至還會凍傷越冬的一個作物。
![]()
農諺二:重陽無雨看十三,十三無雨一冬干
這里說的是,重陽的時候,一般容易出現下雨,如果這個時候不下雨,就要看農歷的九月十三,如果九月十三還沒有下雨,那么冬天就會干旱少雪,意思就是雨水比較少。冬天不下雪的話,來年就可能面臨春旱和病蟲害,甚至是導致莊稼出現歉收。
![]()
農諺三:九月九日晴,萬物一半收
這個說法更加的直接,意思就是九月九日出現了晴天,那么萬物的收成不會特別的好,首先是秋季的作物,缺少雨水,生長的不是特別好,其次就是過冬的作物,天氣出現干旱少雨,甚至沒有雨雪,也會導致作物收成不佳。
![]()
從這些農諺當中,我們可以看到,古人之所以說最怕重陽是晴天,本質上,并不是怕這個氣候,而是對于未來天氣走向的擔憂,不管是遇到極寒的天氣,還是遇到干旱的天氣,都會影響到作物的一個收成,重陽節,作為秋收后,冬藏的一個重要節點,它的天氣可以承上啟下,也關乎著冬閑時節的一個順利,以及來年春天的希望。所以害怕的本質,就是擔憂糧食的一個收成問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