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特朗普的專機“空軍一號”已經啟程前往亞洲,開啟對馬來西亞、日本、韓國三國的訪問。
但這趟亞洲之行開場,特朗普卻在專機上向隨行記者喊話:“我們對俄羅斯實施了非常嚴厲的制裁,我認為這些制裁非常嚴厲,非常強硬。但我希望看到中國幫助我們。”
![]()
特朗普此次可謂是帶著一籮筐的“小算盤”前去亞洲,為啥又突然向中國喊話呢?
首站馬來西亞,再現特朗普獨特“舞步”
先來看看這趟亞洲行,第一站就來到了馬來西亞。
特朗普此行也是為了扮演一下“和平締造者”的角色,還重現了自己的舞步。
![]()
據現場報道,特朗普在吉隆坡國際機場走下“空軍一號”,受到馬來西亞總理安瓦爾的迎接。
隨后,特朗普走向一群正在表演傳統舞蹈的馬來西亞人,并揮舞手臂,在現場跳舞,短暫地加入了他們的表演。
這個和平締造者的人設,來自于泰柬沖突。
![]()
前段時間,泰國和柬埔寨爆發沖突,柬埔寨一名士兵在沖突中喪生,導致柬埔寨與泰國關系進一步緊張,雙邊關系跌至十多年來的最低點。
特朗普采取了一些手段,威脅對柬泰兩國輸美商品征收高達 36% 的懲罰性關稅,除非雙方達成停火協議才會恢復貿易談判,促成了泰柬簽署和平協議。
![]()
還有一個小插曲,美方還試圖將中國排除在協議簽署儀式之外,聲稱中方在柬泰和平進程中 “并未發揮實質作用”,但這一說法與事實不符,事實上中國在沖突爆發后積極勸和促談,中國所作出的貢獻有目共睹,柬泰兩國均多次公開感謝中方。
![]()
特朗普首站來到馬來西亞就是為了見證這個和約簽署。
本來原定于26日晚些時候舉行,但由于泰國王太后詩麗吉于25日去世,泰國總理阿努廷要求提前舉行。
除了給自己的“愛好和平”立好人設,特朗普此行最重要的還是要緩解與亞洲各國的貿易緊張局勢。
![]()
之前,東盟領導人就曾發表聯合聲明,對美國的貿易保護主義政策表示擔憂。
二次入住白宮首次亞洲之行:拉投資,要討賬
此次訪問是特朗普第二任期內首次訪問亞洲,據彭博社報道,特朗普亞洲之行的核心目標之一是與亞洲的貿易伙伴簽署經濟協議和關鍵礦產協議,希望開發亞洲地區資源、構建更穩固的供應鏈、促進全球經濟增長,并確保更多美國投資。
![]()
前段時間,澳大利亞總理與特朗普會晤就簽署了礦產協議。
說白了,現在中方加強稀土管制,美國迫切希望重建稀土供應鏈,擺脫對中國的依賴。
畢竟,全球92%的稀土加工能力掌握在中國手中,而美方目前在這方面幾乎毫無競爭力。
![]()
馬來西亞作為東南亞唯一擁有稀土加工設施的國家,蘭卡威稀土工業園成為特朗普關注的重點。
他希望通過投資馬來西亞的加工廠,將其納入美國主導的供應鏈體系。
計劃很完美,但事實難“得普所愿”。
馬來西亞的稀土資源儲量有限,其加工設施規模也遠不足以滿足美國的需求。
更重要的是,馬來西亞國內對稀土項目的環保爭議不斷。
![]()
還有澳大利亞雖是關鍵礦產的重要來源國,但與美國一樣,澳大利亞依賴最大貿易伙伴中國對這些礦產進行加工處理,才能將其轉化為企業可用的產品。
法新社也提到,澳大利亞雖然在礦產開采方面實力強大,但與多數礦業國家一樣,在本土加工能力方面相對薄弱。
![]()
據報道,每年有超過90%的澳鋰礦被運往中國大型精煉廠進行加工。
與此同時,美國自己在稀土領域的產業基礎也早已斷裂,根據國際能源署的估算,美國要想建立獨立的稀土供應鏈,至少需要10到20年的時間。
![]()
特朗普的計劃聽起來像是“畫大餅”,如何落地,才是真正的難題。
美國在稀土問題上依賴“不切實際”的短期替代方案,離開中國的稀土供應鏈,再去拼湊一個“繞開中國”的體系,不僅耗時耗力,更得不償失。
日本新首相的對華政策:合作還是分歧?
除了馬來西亞,特朗普還計劃推動日本在稀土供應鏈中發揮更大作用。
![]()
然而,日本的稀土資源幾乎全部依賴進口,其加工能力雖強,但成本高昂,稀土供應鏈重構看似是特朗普的高調目標,但操作層面卻困難重重。
與此同時,特朗普與剛剛上任的日本首相高市早苗的會面成為關注焦點。
作為日本歷史上首位女性首相,高市早苗上任后迅速展現了強硬的對華立場。
在半導體、稀土等關鍵領域,她主張減少對中國的依賴,同時強化與美國的合作。
![]()
然而,在具體議題上,高市早苗的態度顯得更為務實。
特朗普希望日本能夠在美國主導的供應鏈計劃中扮演重要角色,但高市早苗更傾向于通過與東盟國家合作,分散風險。
此外,日本當前面臨嚴重的經濟壓力。
制造業因原材料價格上漲而陷入困境,與中國的貿易合作對日本經濟復蘇至關重要,高市早苗顯然不愿冒險與中國經濟“脫鉤”。
![]()
日本的新政府雖然對華政策強硬,但經濟利益決定了不可能完全跟隨美國的對抗路線。
特朗普想要借助日本“對抗中國”,注定是個高難度操作。
俄烏沖突:特朗普為何向中方喊話?
回到開頭,特朗普為啥又開始喊話中國幫忙了?
不難發現,俄烏沖突持續僵持,讓美國陷入了兩難境地。
![]()
自2022年以來,美國對烏克蘭的軍事和經濟援助已超過1300億美元,這不僅導致聯邦財政赤字飆升,還讓國內“援烏疲勞”情緒日益高漲。
不僅如此,烏克蘭戰場局勢陷入拉鋸戰,俄羅斯通過優化經濟結構和擴大能源出口,構建起較強的抗制裁能力。
![]()
特朗普政府迫切希望推動俄烏和談,以減輕美國的財政壓力,但問題是,美國自己無法推動這種局面,這才忙著拉中國“下水”。
值得關注的是,中國在俄烏沖突中的立場一直中立。
中方提出的《全球安全倡議》和《關于政治解決烏克蘭危機的中國立場》得到了國際社會的認可,特朗普喊話中國,實際上是希望中方利用其外交影響力,推動雙方和談,為美國“解套”。
![]()
與此同時,特朗普的喊話暴露了美國在俄烏問題上的無力感,持續的援助讓美國自己難以為繼,卻又無法退出這場代理人戰爭。
中國的中立立場和勸和促談,可能成為未來局勢緩和的關鍵,但美國寄希望于中方單方面配合,顯然是不切實際的。
中方的應對:堅持原則,不為所動
面對特朗普的喊話和雙重策略,中方的態度始終明確。
在稀土問題上,中國通過出口管制新規,維護了自身的產業安全。
![]()
與此同時,中方并未采取極端措施,而是繼續為全球供應鏈的穩定做出貢獻,這種克制與務實的態度,讓美國的“施壓策略”難以奏效。
另外,在俄烏問題上,中方堅持推動停火止戰,強調和平解決的必要性。
這種中立而積極的立場,不僅得到了廣泛認可,也讓中國在國際事務中展現出負責任的大國形象。
![]()
特朗普的喊話,只能會是對中國影響力的間接承認。
不難看出,特朗普的兩面性又出來了,這趟亞洲之行充滿了矛盾,既想通過施壓取得優勢,又不得不向中方“求幫忙”。
反觀中國,中方的態度則始終冷靜而務實。
如果特朗普還是既要又要,最后必然會得不償失,馬失前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