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晨六點,王阿姨像往常一樣,忙著準備自家早餐。輕手剝開那枚新鮮雞蛋,準備下鍋煮水蛋。老伴在一旁調侃:“一天一雞蛋,醫生遠離我。”
可微信群里親友卻不停提醒,“雞蛋膽固醇高、血脂高的人早上絕不能吃,否則病情加重!”王阿姨這下犯了難,是不是早上吃雞蛋真的有隱患?
![]()
她一邊遲疑著,一邊回想起醫院體檢時醫生的告誡,“有高膽固醇、肝腎不好可要謹慎。”關于雞蛋的傳言,你是不是也聽過不少?有人說它是營養佳品,也有人把它列為“血管炸彈”。
在“吃”與“不吃”之間,你是否也拿不定主意?到底是誰需要警惕,又怎么吃才更安全?
雞蛋,被譽為“優質蛋白之王”,幾乎是中國早餐桌的常客。一個雞蛋的蛋白質含量約為7克,能夠滿足人們每天蛋白質需求的10%左右。
其中含有豐富的卵磷脂、膽堿、維生素A、B群與D、E,以及鐵、鋅、硒等微量元素,對于促進大腦發育、增強免疫力、維護肌肉骨骼健康都有顯著益處。
![]()
《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22)》明確指出,雞蛋適合作為日常營養補充的重要來源。但也別忽略雞蛋里的約200毫克膽固醇和5克脂肪。
對于健康人來說,人體80%的膽固醇是自身合成,日常攝入的膽固醇僅有不到20%,每人每天食用1個雞蛋,不會對血管健康造成威脅。
哈佛等多項權威研究都顯示,適量吃雞蛋并不會明顯提升心臟疾病風險。
可對于部分有基礎疾病的人群,雞蛋卻暗藏隱憂——尤其是清晨起床后,腸胃和代謝最敏感的時候,這些人更需警惕。主要有三類:
膽固醇過高、心血管疾病患者。這類人群體內的膽固醇代謝本就異常,清晨如果空腹一次性攝入過多膽固醇,容易引起血脂波動,甚至加重動脈硬化。
![]()
北京協和醫院公開提示:已有動脈硬化或高膽固醇血癥者,建議遵醫囑,嚴格控制蛋黃攝入量,或用蛋清替代。
肝腎功能不全患者。腎病、慢性肝病者,身體排除代謝產物的能力下降,蛋白代謝產生的尿素增加,負擔加重。早晨本是機體代謝啟動階段,若攝入過多動物蛋白,可能誘發病情反復。
應避免空腹大量攝取高蛋白、含脂肪食物,可選擇分時段、少量多次進食。
雞蛋過敏體質人士。雞蛋是一類常見過敏原。部分人食用后可能出現皮膚紅疹、腹瀉、嘔吐等過敏現象。
專家提醒,每年2%—5%兒童和極少部分成人會有不同程度雞蛋過敏,一旦發現不適要立即停止食用。
![]()
正確吃法,健康加分.雞蛋雖好,吃法同樣關鍵。許多人喜歡煎蛋、炒蛋,殊不知長期高溫油炒蛋類食品,會讓膽固醇氧化衍生物上升,誘發動脈損傷。
最推薦的吃法是水煮蛋/蒸蛋,6—8分鐘為最佳,不僅能最大程度保留蛋白質活性,蛋黃微流心有助于吸收。
與蔬菜瓜果搭配。雞蛋配全麥面包、番茄、菠菜等,豐富維生素C和纖維素,有利于膽固醇代謝,還能有效避免早餐能量結構失衡,減少腸胃負擔。
切忌生食雞蛋或未熟蛋。生雞蛋攜帶病菌風險較高,尤其對老人、孕婦、患有慢性病的人群更為危險。建議雞蛋煮熟、煎熟,蛋白蛋黃凝固為宜。
![]()
控量為先,不貪多。普通成人每天1個雞蛋即可。想要更健康,可一周安排4—7只,不建議連續超量。部分健身人群如需多補充蛋白質,建議“只加蛋白不加蛋黃”,控制整體膽固醇攝入量。
誤區一:“只吃蛋白不吃蛋黃才養生!”
實則,蛋黃富含維生素、礦物質、卵磷脂、膽堿等多種營養。不吃蛋黃,營養幾乎流失一半。只有極個別人需限制蛋黃攝入,普通人無需多慮。
誤區二:“早上吃雞蛋必便秘、上火!”
事實上,便秘多因水分、蔬果攝入不足。適量搭配蔬菜、主食,1個雞蛋并不會導致“上火”。倒是偏好油炸、煎烤做法才是誘因之一。
誤區三:“膽固醇高的絕不能吃雞蛋!”
新研究早已表明,絕大部分健康人適量吃雞蛋無礙血脂。但已確診高膽固醇者,尤其是動脈硬化、冠心病人,務必聽醫生指導,量力而為。
![]()
調整飲食結構。早餐可選水煮蛋配雜糧粥、全麥面包與蔬果,均衡吸收各類營養,補充纖維素防便秘。
關注食材新鮮。雞蛋購回后建議3—4周內食用完畢,冷藏保存,不吃生蛋、裂紋蛋。
控制攝入頻率。建議普通人每周4—7個,勇敢擁抱營養,但別貪多為好。慢病患者一定結合自身情況,咨詢醫師制訂膳食計劃。
特殊人群個體化定制——有慢性病、肝腎不全者、過敏體質等,早餐雞蛋的攝入需嚴格遵醫囑。不要盲目跟風,健康不是“一刀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