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中旬,一封來自中國東莞的公開信,讓全球半導體產業的“舊秩序”發出了一聲脆響。
安世半導體中國區明確拒絕歐洲指令,并宣布所有國內業務一律改用人民幣結算。
荷蘭主動致電中方尋求對話,荷方一改此前強硬姿態,愿協商解決方案。
![]()
荷蘭經濟部長卡雷曼斯曾神情輕松,認為自己握住了安世半導體這個“籌碼”,能讓中方主動坐上談判桌。
這背后少不了美國的幕后推手。
他們原以為,控制了位于荷蘭的安世總部,就能掐住這家企業的命脈。
然而,等來的不是談判,而是安世中國區的一封“獨立宣言”和人民幣結算的強硬決定!
![]()
更讓歐洲沒想到的是,安世中國不僅沒有自亂陣腳,反而在10月20日前,將訂單交付率恢復到了95%以上。
大眾、寶馬這些歐洲大廠,庫存根本撐不了幾周,十幾家車企聯名警告要停產,單日損失破億。
壓力像潮水一樣涌向荷蘭政府。
他們的經濟大臣只好急著給咱們中國的商務部部長王文濤打電話。
![]()
歐盟執委也緊隨其后,放低了姿態,緊急邀請中方到布魯塞爾磋商。
這場博弈生動說明,在全球化產業鏈中,誰掌握核心環節,誰就擁有話語權。
試圖以政治手段破壞市場規則,終將反噬自身。
而安世中國這次的有力反擊,不僅守住了陣地,更向世界傳遞出清晰信號。
![]()
中國企業有智慧、有實力捍衛自己的正當權益。
這一幕像極了棋局中的“棄子爭先”,表面是損失,實則是騰挪反擊。
安世中國留下了東莞的工廠,卻贏得了更廣闊的未來。
這背后是硬核實力的底氣和戰略定力的體現。
他們用行動宣告,真正的控制力,不在紙上,而在芯片上!
歐洲的算盤徹底打錯了。
![]()
為什么安世中國敢這么硬氣?
根本原因在于荷蘭搶到手的,基本上可以說就是個空架子。
安世半導體真正的命脈——它的核心生產能力,早就在中國了。
全球超過七成的車載常用芯片,比如控制車門、調節座椅的那些基礎芯片,最后的組裝測試都得依賴東莞的工廠。
![]()
這就叫產業鏈主權!
芯片從來不是紙上的一行字,而是流水中的一滴金。
有了這個硬核,其他的都是虛的。
安世中國的第二拳,則更具戰略意義。
就在荷蘭方面還在琢磨怎么掌控全局的時候,他們已經立下了一個新規矩,從此以后,所有交易不再使用美元,一律改用人民幣結算。
![]()
并且要求所有經銷商也照此辦理。
可別小看這一招!
在全球半導體行業習慣用美元結算的今天,這一改,等于是在財務上,實現了真正的“經濟獨立”。
這就是金融主權!
這把“槍”一響,全世界都聽懂了。
中國的企業有能力把發展的主動權牢牢攥在自己手心里。
![]()
面對這種局面,中方的立場非常清晰且堅定,想解決問題,可以,但前提是荷蘭必須遵守基本的契約精神。
別忘了,聞泰科技已經拿起了法律武器,啟動了國際仲裁。
咱們中國既有法律上的正當性,更有雄厚的產業實力作為底氣。
![]()
全球八成的芯片封裝測試產能都在中國,這個環節,誰也繞不開。
現在荷蘭雖然嘴上還在辯解“不是跟美國一伙的”,但他們法院的文件里白紙黑字記錄著特朗普政府的施壓。
這種蒼白的辯解,還有誰會相信呢?
![]()
安世事件的背后,其實是兩種認知的激烈碰撞。
西方對中國的認知,存在嚴重問題。
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阿西莫格魯在他的《國家為什么失敗》一書中,提到中國就是“經濟壟斷、強制勞役、掠奪性征稅、產權不穩定”。
中國的任何科技創新和經濟增長,都被說成“集權產物”,只要時間長了就會停滯、甚至崩潰。
![]()
而提到歐美就是“包容體制”“權力分散”“有效監管”“維護公民權利”等。
諾獎得主對中國的認知都如此歪曲、錯誤,那么西方政界、學術界對中國的看法可見一斑。
然而,現實是怎樣的呢?
美國總統特朗普在聯邦政府停擺的情況下,還投入3.5億美元拆除白宮東翼建筑,要修建一個8000平方米的宴會廳,還聲稱這筆錢來自“匿名紳士的捐贈”。
![]()
要知道特朗普沒有特殊理由就拆除白宮建筑,已經是違背美國法律的行為,拿著“私人捐贈”修建宴會廳,更是公開受賄。
但這做法除了在美國引發爭議,沒有任何部門出面阻止,這叫“有效監管”嗎?
而在另一邊,歐洲多國陷入財政危機,但法國和德國寧愿削減民眾的福利,也要繼續援助烏克蘭,已經引發了民眾的憤怒,這叫“維護公民權利”?
![]()
有分析指出,西方國家不斷污蔑、詆毀中國,并不是他們想要“幫助”中國進步,而是給他們無視中國的訴求,不遵守中國的法治,剝奪中企的產權找借口。
而且西方還傲慢地認為,中方應該配合他們的行動,而不是進行反制。
安世半導體事件的發生,就證明了這個情況。
而在看到事態沒有按照自己預想的情況發展時,荷蘭這才慌了神,急忙進行“自救”。
![]()
歐盟如此急切,是因為中方加碼稀土出口管制馬上就要落實了,現在又出現了安世芯片問題,他們承受不了這么大的壓力。
只能回到務實對華的路上。
而且,根據歐盟統計局的最新數據,現在歐盟各個成員都出現負債高企、資產不足、財政持續惡化的情況,整體凈金融資產在一年內減少了3960億歐元。
![]()
實際上,歐盟資產的減少,根源是成員國對歐盟失去信任,使得一體化進程停滯,尤其是財政一體化嚴重落后。
這讓歐盟預算只能占到成員國總GDP的1.7%,遠低于美國的20%。
而成員對歐盟失去信任,則是因為該組織基本變成了“美國的工具”,絕大部分舉措都是為美國利益服務。
![]()
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更是被公認的“美國代理人”。
歐盟成員國害怕美國會通過歐盟,直接干涉他們的內政,因此內部矛盾愈演愈烈。
用了半個世紀才建立的歐洲經濟共同體,已經瀕臨解散。
因此,即便歐盟內部有對華采取強硬措施,還準備了針對性措施,想回應中方在安世半導體事件的處理手段,德媒甚至警告中國“歐洲忍耐到了極限”,但這些強硬表態只是“政治表演”。
![]()
安世半導體事件應當成為一個契機,讓歐洲重啟對華認知。
如果荷蘭和歐洲還以自己的幻想和錯誤認知來對待中國,他們只會付出無法承受的代價。
這場風波也給中國企業提了個醒,想要在全球市場站穩腳跟,光有技術可不夠,還得有“斷鏈續命”的能力。
![]()
安世中國這次能獨立運轉,靠的就是本土供應鏈的完整布局。
從晶圓制造到封測、EDA工具都能自給自足。
法律和政策的協同反應也很關鍵,這不是簡單的“扛一扛”,而是通過國內法律抗辯、國際仲裁和政策反制三管齊下。
![]()
才能把復雜的國際問題,變成可以博弈的籌碼。
眼下荷蘭如果在11月前還解決不了供應鏈問題,歐洲工業真的可能面臨大面積停產。
而從長遠看,這場事件可能推動全球半導體產業鏈加速“去政治化”,越來越多的企業會考慮布局多元、去中心化的合作路徑,避免被某一個政策、某一場會議牽著鼻子走。
![]()
![]()
![]()
![]()
![]()
安世事件證明,誰掌握實體經濟的命脈,誰才能真正掌握自己的命運。
一場圍繞“新主權三要素”的全球重構已經開始,舊的霸權邏輯正加速失效。
當更多“安世”出現,世界會變成什么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