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的雅加達,以色列名將多爾戈皮亞特因印尼拒發簽證,失去比賽資格。
國際奧委會隨即雷霆出手,讓印尼未來奧運賽事申辦資格被暫停;而馬來西亞以前同樣的做法,卻只是被國際奧委會口頭警告。
為何一個主權國家,會遭遇如此嚴厲的懲罰?
![]()
當雅加達的燈光為世界體操錦標賽亮起時,28歲的多爾戈皮亞特或許正在調整呼吸,準備迎接又一次挑戰。
這位東京奧運會的自由體操金牌得主,早已將目光投向了巴黎之后的榮耀,雅加達,本該是他續寫傳奇的一站。
可誰也沒想到,賽場的大門在他面前悄然關閉,不是因為他不夠努力,而是因為他的國籍。
![]()
印尼司法部長的一紙聲明,像一堵冰冷的墻,擋住了他和另外5名以色列運動員的路,理由很直接,抗議以色列在加沙的軍事行動。
更讓人窩火的是,賽前以色列體操聯合會反復確認,得到過“可以參賽”的口頭保證,這感覺就像被人耍了一道。
![]()
以色列方面急了,找主辦方,找國際體操聯合會,可得到的結果都是“管不了”。
國際體操聯合會干脆甩鍋,說簽證是主權國家的內政,他們沒這個權力。
最后的一絲希望,寄托在了國際體育仲裁法庭上,緊急申請,要求強制發簽或者改期比賽,結果呢?
被駁回了,運動員的參賽權利,在政治的棋盤上,成了最輕的籌碼。
![]()
他的社交媒體上,一張空蕩賽場的照片,配著一個破碎的心形,這無聲的控訴,比任何吶喊都更沉重。
但悲劇,遠不止于此,一個運動員的夢碎了,背后是整個體育精神的裂痕。
以色列、印尼、體操聯合會,三方各執一詞,溝通的橋梁早已斷裂,只剩下僵局。
這也就難怪,當國際奧委會介入時,一場更大的風暴來臨了。
多爾戈皮亞特的遭遇,只是這場風暴中心,那片最不起眼的落葉。
![]()
國際奧委會的怒火,很快就燒到了印尼身上,他們宣布,終止與印尼關于舉辦奧運賽事的所有對話,建議全球體育組織暫停在印尼辦賽。
理由聽起來冠冕堂皇,體育必須為運動員提供安全空間,他們不該為政治決定負責,這觸碰了“非歧視”的紅線。
![]()
解除制裁的條件也很清晰,印尼必須書面承諾,未來不管是誰,都能無差別地進入印尼比賽。
這套操作,程序上無懈可擊,邏輯上似乎也站得住腳,但就在幾天前,另一個判決讓事情變得微妙起來。
2025年10月16日,國際體育仲裁法庭做出了一項判決,判定2022年歐洲乒聯禁止俄羅斯和白俄羅斯選手參賽的行為,已經構成了歧視。
![]()
這就像一個剛宣判“因膚色禁賽是歧視”的法官,轉身卻對“因國籍拒簽”視而不見。
這不禁讓人想問,奧委會的錘子,到底在敲向誰的腦袋?
英國體育法專家米切勒·科洛納一針見血地指出,這或許是一種“補償性執法”。
奧委會在俄羅斯問題上,因為西方的壓力而采取了行動,某種程度上損害了公信力,現在需要一個機會來證明自己“一碗水端平”。
![]()
而印尼,恰好撞在了槍口上,成了一個用來“立威”的典型。
這個解釋,雖然聽起來有些腹黑,卻比“維護體育精神”的口號,更能解釋這看似矛盾的行為。
體育的法庭,原來也分親疏遠近,法律的標尺,原來也有不同的刻度。
當規則本身可以被隨意解釋時,所謂的公平,又從何談起呢?
這紙冰冷的判決,與奧委會火熱的制裁,共同構成了一幅荒誕的圖景。
![]()
如果你覺得這只是孤例,那歷史會給你更響亮的耳光。
時間拉回到1980年,蘇聯入侵阿富汗,美國帶頭抵制莫斯科奧運會,65個國家沒有參賽,這是赤裸裸的政治干預。
國際奧委會做了什么?
什么也沒做。
![]()
四年后的洛杉磯奧運會,蘇聯陣營為了報復,組織了14個國家集體缺席,理由是安全無法保障。
國際奧委會又做了什么?
還是什么也沒做。
這兩次大規模抵制,對奧林匹克運動的沖擊,遠比印尼這次簽證風波嚴重得多,可當時的奧委會,選擇了沉默。
![]()
再看看近的,2024年巴黎奧運會前,俄羅斯因為俄烏沖突,被禁止以國家名義參賽,只能派中立運動員,連國旗國歌都不能用。
而當時正在加沙地帶采取軍事行動的以色列,卻可以開開心心地組團參賽,這又是哪家的道理?
更有意思的是2019年,東南亞運動會,馬來西亞因為和以色列沒有外交關系,拒絕給以色列運動員發簽證。
最后呢?
![]()
在國際壓力下,馬來西亞妥協了,但奧委會只是給了個口頭警告,連像樣的懲罰都沒有。
莫斯科的槍聲被遺忘,華盛頓的抵制被原諒,吉隆坡的強硬被輕放,只有雅加達,被推上了審判席。
這公平嗎?
![]()
歷史的審判席上,似乎總有不同的座位,而座位的安排,看的不是你犯了什么錯,而是你坐在哪里,你有多大的分量。
所謂的“奧林匹克精神”,在權力的天平上,展現出了不同的重量。
![]()
當“雙重標準”的遮羞布被扯下,我們看到的,是國際體育秩序中那根深蒂固的權力邏輯。
規則的解釋權,永遠掌握在強者手中,他們可以定義什么是“侵略”,什么是“反恐”,什么是“安全”。
符合他們利益的,就是“普世價值”,不符合的,就是“政治干預”,這套玩法,我們并不陌生。
![]()
印尼事件,就像一面鏡子,照出了這光鮮亮麗的體育世界背后,那不那么光彩的權力博弈。
它讓無數運動員的夢想,在政治的巨輪下被碾得粉碎,傷害的不僅是個人,更是人們對體育的信仰。
那么,體育的未來就注定如此黑暗嗎?
![]()
或許,體育無法完全脫離政治,它生在人間,就沾染塵土,但至少,我們可以努力不讓它淪為純粹的籌碼。
不讓一個孩子的奧運夢,因為大人的游戲而破碎。
體育的真正價值,在于它是一座橋梁,能夠跨越分歧,能夠凝聚共識,能夠讓不同膚色、不同信仰的人,在同一個賽場上,為了同一個夢想而拼搏。
![]()
要守護這份價值,需要的不是更多的分裂和對立,而是更多的包容和理解,是建立一個真正公平、能夠反映多極化世界現實的體育新秩序。
這很難,但必須去做,因為每一次對“雙標”的沉默,都是對體育精神的一次背叛。
當規則的解釋權成為權力,體育的圣火便有了不同的溫度,運動員的夢想也因此有了不同的分量。
![]()
未來,需要的不是更多分裂,而是搭建更多橋梁。
難道,體育的未來,注定要在權力的棋盤上繼續搖擺嗎?
你認為,真正的體育精神,究竟該是什么模樣?
![]()
![]()
![]()
![]()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