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新一輪貿易談判正在馬來西亞舉行,較前幾輪談判有3點不同。
1,地點不同
前幾輪都是在美國、歐洲這些離中國較遠的國家,這一輪是在中國家門口談判,或許與即將舉行的韓國G20峰會有關,也可能預示了中美經貿氣勢的此漲彼消。
2,盧特尼克缺席
本次美方領頭人是財長貝森特與貿易代表格里爾,商務部長盧特尼克缺席,他是一位對華鷹派,推動對華芯片斷供與新能源封鎖。
美國此次拿掉盧特尼克,很可能預示著美國想談出一些成果。
![]()
▲中美馬來西亞會談 鳳凰衛視視頻截圖
3,美國態度玩味,中方輕松
從第一天畫面來看,中方代表出入會場時談笑風生,非常輕松。美國方面,不論是貝森特還是格里爾,近日都反復強調不斷鏈脫鉤,追求平衡貿易。
從上面一系列現象,很可能說明中美貿易戰氣場已是彼消此漲。
核心原因,就在于作者早前說過的美國對中國的一系列底牌已經失效,而中國對美國的一些王牌美國在短時間內卻無法破解。參見《美國底牌》、《中國王牌》。
比如,美國最大的底牌就是美國市場,特朗普一度算定中國離不開美國市場,畢竟中國每年對美有5000多億美元銷售額。但特朗普沒看到,中國早就將美國份額降到2024年的不足15%,2025年已降至10%以下,即使對美脫鉤對美貿易額清零,中國是不在乎的(加上轉口貿易,中國95%的總體貿易不受影響),參見《對美清零無所謂》。
美國對中國打出的另一張王牌芯片也沒什么用了。龍芯已經追上intel兩年前的產品,即使完全斷供中國也無所謂;英偉達芯片在華份額已經清零,中國算力依舊好好的;中國已搞定DUV,EUV問世也只是這兩年的事。
反觀中國,只打出一張稀土牌,就讓美國痛不欲生,若是中國在其它方向也收緊供應鏈管控,很可能將美國打熄火;若無中國提供的物美價廉商品支撐美元購買力,美國通脹不知道要飆到哪里去。
一句話,沒有美國中國影響有限,若無中國美國很難,這便是特朗普如今也明白了“對華加100%關稅不可持續”的原因。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