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政壇的友誼,總在利益的天平上稱重,短短幾日,特朗普、莫迪與普京之間精心維護的“友好”表象被徹底撕碎。
2025年10月,一場外交風暴席卷全球,特朗普政府于22日突然宣布對俄羅斯兩大石油巨頭實施制裁,并取消了原定與普京的布達佩斯會晤。
當地時間 10 月 22 日,美國財政部的一則聲明打破了全球能源市場的平靜,俄羅斯石油公司與盧克石油公司被正式列入制裁名單,連同其旗下近 30 家子公司一同遭遇限制。
這兩家企業絕非普通能源公司,據彭博社估算,其原油出口量合計占俄羅斯原油出口總量的近 50%,每天向全球輸送的原油達數百萬桶,是俄羅斯能源出口的 “半壁江山”。
更值得關注的是,此次制裁并非孤立行動。就在美國宣布制裁的同一天,歐盟成員國也達成了第 19 輪對俄制裁共識,不僅將首次禁止俄羅斯液化天然氣進入歐洲市場,還把俄羅斯原油價格上限下調至每桶 47.6 美元,同時將加密貨幣平臺納入制裁范圍。而美國財政部的制裁雖未明確生效日期,但留給全球市場調整的窗口期已極為緊迫。
這一舉措與特朗普此前的對外表態形成鮮明反差。自今年 1 月 20 日重新入主白宮以來,他在競選期間多次宣稱要推動烏克蘭沖突盡快結束,甚至暗示可能削減對基輔的軍事援助,一度讓歐洲盟友憂心忡忡,擔心美國為與俄羅斯和解而犧牲歐洲利益。
![]()
轉折發生在 8 月美俄領導人阿拉斯加會晤后,特朗普對俄烏談判毫無進展感到失望,最終擱置了原定在布達佩斯與普京的會晤,轉而選擇用制裁施壓。
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在聲明中直言,制裁的核心目標是切斷俄羅斯對烏克蘭特別軍事行動的資金支持。石油出口收入在俄羅斯財政收入中占比極高,一旦這一來源被遏制,其持續行動的能力將大幅削弱。
特朗普在公開場合將此次制裁稱為 “巨大” 舉措,甚至預判其效果將在六個月后顯現,顯然意在通過經濟壓力迫使俄羅斯接受美國主導的談判條件。
美國制裁令公布后,印度的反應速度成為全球焦點。莫迪政府迅速指示石油部門啟動替代供應商尋找工作,著手大幅削減俄羅斯原油進口量。這一決策背后,是印度對自身利益的精準算計。
過去兩年多,印度曾是俄羅斯石油的重要買家,其進口份額最高時一度達到本國石油進口總量的 40%,借助低于市場價的優惠價格,一年節省的開支達 170 億美元。
但美國的制裁壓力很快改變了這一局面 —— 不僅針對俄羅斯 “影子艦隊” 實施嚴格管控,還對印度商品加征 25% 關稅,直接擊中印度經濟軟肋。
從 9 月開始,印度從俄羅斯進口原油的比例已降至 16.8%,轉而增加從美國和非洲的進口量。這一調整背后是印度對戰略利益的權衡:美國既是印度重要的貿易伙伴,也是其在科技、軍事領域的關鍵合作方,一旦因俄油進口問題遭遇美國制裁,損失將遠超低價購油的收益。
有消息顯示,莫迪政府已私下向特朗普承諾,將全力配合美國的制裁行動,不再為俄羅斯的軍事行動提供資金支持。
印度的轉向并非簡單的被動妥協,而是試圖將能源進口轉化為談判籌碼。據稱,印度已借機向美國提出放松對伊朗、委內瑞拉制裁的要求,希望在配合制裁的同時獲取額外利益。這種 “見風使舵” 的策略,使其從俄羅斯石油的 “淘金客” 轉變為地緣政治中的 “投機玩家”。
就在俄羅斯面臨美歐聯合制裁、重要買家轉向的關鍵時刻,中國的立場為局勢注入了穩定性。10 月 23 日,外交部發言人郭嘉昆在例行記者會上明確表示,中方一貫反對沒有國際法依據、未經聯合國安理會授權的單邊制裁,中俄之間的能源合作完全是正常的商業往來,合法正當,不應受到任何第三方干涉。發言人同時強調,若中方合法權益受到損害,將采取堅決的反制措施。
![]()
這一表態的分量源于中俄能源合作的深厚基礎。作為俄羅斯能源出口的最大買家,中國占其出口量的四成份額,2025 年上半年中俄能源貿易額已達 460 億美元,本幣結算占比超過 90%。
這種合作并非短期的利益交換,而是建立在立體化布局之上:中俄東線天然氣管道全線貫通后,年輸氣量已達 380 億立方米,計劃 2025 年前提升至 440 億立方米,可滿足 1.3 億戶中國家庭的用氣需求;9 月簽署的 “西伯利亞力量 - 2” 天然氣管道備忘錄更將使俄羅斯對華年供氣能力再增 500 億立方米。
![]()
面對美歐制裁壓力,中俄已提前構建起風險規避機制。中國在 2025 年初主動將俄油海運訂單削減 15%,同時將陸路管道運輸的比重從 25% 提升至 35%,借助管道運輸的安全性規避海上制裁風險。
金融領域的 “去美元化” 更成為關鍵支撐,2023 年中俄油氣貿易中本幣結算占比已達 40%,人民幣與盧布直接兌換量同比暴增 300%,4 月簽署的《2025 年能源合作路線圖》更將中俄原油貿易量鎖定在 3000 萬噸 / 年。
![]()
對于俄羅斯而言,中國的表態與行動形成了堅實支撐。盡管俄羅斯外交部發言人扎哈羅娃宣稱俄已對制裁形成 “免疫力”,普京也表示新制裁不會對俄經濟產生重大影響,但克宮發言人佩斯科夫也坦言,將在六個月后觀察制裁的實際效果。
在這樣的背景下,中國穩定的市場需求、多元化的合作渠道以及明確的反對制裁立場,成為俄羅斯應對外部壓力的重要依托。正如俄石油公司 CEO 伊戈爾?謝欽所言,“中國是俄羅斯能源出口的最大安全閥”。
特朗普政府的制裁能否達到預期效果,目前尚難定論。從俄羅斯的反應看,其已通過戰略核力量演習發射洲際彈道導彈展示強硬姿態,普京明確表示美國的制裁是不友好舉動,但俄羅斯仍支持繼續對話,同時強調不會犧牲國家核心利益。
對于烏克蘭問題,俄羅斯始終將北約東擴等安全關切視為核心訴求,若這些根本問題得不到解決,僅靠經濟制裁難以迫使俄妥協。
![]()
美歐制裁還引發了連鎖反應。扎哈羅娃指出,制裁不僅不會達到預期效果,反而會對歐盟及全球經濟穩定產生負面影響。
歐盟對俄羅斯液化天然氣的禁令已引發內部擔憂,能源價格上漲可能進一步加劇歐洲的通脹壓力。而俄羅斯為維持出口,已將烏拉爾原油的折扣擴大至每桶 10 美元,通過價格優勢尋找新的市場空間。
在這場多方博弈中,不同國家的選擇清晰展現了自身的戰略定位:美國試圖以制裁為杠桿實現政治目標,印度在利益權衡中選擇妥協投機,中國則堅持基于原則的務實合作。
正如普京所言,俄美關系本已開始恢復,新制裁無疑是不友好舉動,但俄羅斯仍有能力維護自身利益。
![]()
國際格局的走向最終將由實力與韌性決定。美國的 “釜底抽薪” 能否奏效,取決于俄羅斯能否頂住短期經濟壓力,更取決于其核心合作伙伴的穩定性。
從目前態勢看,中俄在能源、金融等領域的深度綁定,已為俄羅斯構建起抵御外部制裁的 “防火墻”,而這種基于互利共贏的合作,正是動蕩世界中最可靠的穩定力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