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今年51歲,姓劉,我來說說自己和一個殘疾同學的故事。
1979年9月1日,我開學了,村西頭本家的一位大娘找到我,說是想讓我背著她的兒子去讀書。
![]()
她的兒子是一位殘疾人,名叫劉永軍,當時他的體重也就四十來斤,聽說他兩歲時在村里的診所打針時,打到了坐骨神經上,從那以后,他就再也無法正常走路,成了一個癱子。
我們村到學校也就100多米,當時我就一口答應下來,殊不知,這一背就是八年。
他雖然人有殘疾,但智力還是很高的,他每次考試,都是年級第一名,因此,背著他上學放學,我覺得也是一種榮耀。
劉永軍雖然不會走路,但他會爬行,天氣晴好的時候,他會讓我把他放下來,自己爬行一段路,但僅僅也就二三十米的樣子。盡管他成績很好,但還是有很多同學嫌棄他。
也許是和他每天交往的緣故,彼此之間的感情在不覺之中就悄然滋生了,如果有誰欺負劉永軍,我就會像他的兄長一樣,和別人拼命,由于我倆同姓,關系又親近,因此,很多同學都認為我們兩人是親兄弟。
我們兩個形影不離,成了校園的一道風景。有的同學對我說:“你看你倆好的像一個人似的!”沒錯,那時,我們關系好得真的就像一個人!那時,劉永軍不管什么時候出門,哪怕是上廁所,都需要我的扶持,因為我就是他的雙腿。
隨著年齡漸長,劉永軍越來越在乎別人異樣的眼神,我就勸慰他:“你不要理會別人的看法,你只管安心學習,如果誰嘲笑你,我就揍他!”
在長期的背負中,我也漸漸找到了背人不累的“訣竅”,劉永軍對我產生了深深的信任,在放學回家的路上,他可以閉著眼睛睡覺。而我的力氣,比一般的同齡人也大了很多。
讀初中時,學校就在我們的鄰村,路程大概在600米左右,但都是農田間的泥巴路,尤其是下雨和下雪天的時候,會比較辛苦一些。
當然,也有因為路滑而摔倒的時候,在初二那年的十月份,在一雨天,我在背著劉永軍通過一個村莊挖開的路口時,我本想背著他跳過去,但因為預估錯誤,結果我倆都摔倒在泥水里,我倆搞得像落湯雞一樣……
我將劉永軍從泥巴里抱起時,他動情地對我說:“假如將來某一天我能出人頭地的話,我會好好報答你!”
我笑著說:“我才不要你報答呢,我應該感謝你,我每天背著你,體質好了很多哦,上次學校組織的運動會,鉛球和鐵餅我都是第一名,如果不是背你,我才沒有那么大的力氣呢!”
我們倆都笑了。
時光易逝,很快,歲月的年輪在不覺中滑過了三環。劉永軍三更燈火五更雞地勤讀、苦學,終于結出了碩果,在1987的中考中,他考了全縣第三名,被一所中專學校錄取。
而我成績一般般,學業止步于初三那年。
![]()
劉永軍去市里讀中專時,是我和他的父親一塊送他的,那時,他父親給他買了一個輪椅。
臨別前,我們相互擁抱,我從心底為他祝福。此后的三十年,我們再也沒有見過面。
那年,我初中畢業后,就開始輾轉在周邊的幾個城市打工,后來娶妻生子,和愛人一塊到了青島那邊,開始的時候,我在一家電子企業做流水工,后來我通過努力,先后做了班組長、車間主任,在2014年7月時,做了制造部的經理,生活也漸漸好轉。
我平時很少回家,劉永軍也是,關于他的消息,我都是從父母口中獲知的,聽說他中專畢業后,分配到山東濟南市,在殘聯工作,混得還不錯。
那時,家里也沒有電話,我和劉永軍的聯系也越來越少。不過,學生時代的那段記憶,依然清晰如昨。
在2017年5月,我一個初中同學,建了一個班級微信群,將我也拉了進去,這時,我才與分別了幾十年的劉永軍有了網上的交集。
虛擬世界的對話,我們都很激動,感慨萬千,他念念不忘當年學生時代我對他的關照,他說,如果不是我背他那八年,也不會有他今天的成就。
2018年10月7日,在濟南市安家的二姑,她兒子結婚,我當時第一個念頭就是一定要去參加,附帶著我也可以去看望一下我想念的劉永軍。
為了避免冒失相見,我特意先給劉永軍發了信息。
參加過表弟婚禮的第二天上午,我按照劉永軍發來的定位,按圖索驥,向著他的單位而去。
30年后重逢,一路上,我內心既興奮又忐忑,預想著兩人見了面,該是怎樣百感交集的場景,或許放肆地大聲叫著彼此的小名,或者他讓我來個親熱的大擁抱,或者他像當年一樣,讓我背著走一圈。
來到傳達室的門口,我在門衛處進行了登記,保安問我,你和劉永軍是什么關系,我說是同學,是發小,也是同村人。
![]()
那保安馬上帶著一副討好的神情對我說:“你的同學混好了,現在是我們這里的一把手!”
隨后,保安打過去了電話,并告知了我的姓名。保安放下電話之后,說我讓我再等一等。
十分鐘后,我在保安的帶領下,到了劉永軍的辦公室,在他的辦公室,有一個女士,他們正在熱情地聊著,我尷尬地站在那里,劉永軍和那女士聊完后,才開始和我打招呼,我最初設想中的任何場景都沒有發生,他的態度冷冷的,他一直是心不在焉地和我說話。
我問他忙不忙,還說不忙,但是一直在電腦上打字,不知道是在和別人聊天還是在工作。
看著他西裝革履的樣子,我覺得是那么的陌生,我猛然意識到,過去我和劉永軍之間那種無比珍貴的友誼,已經完全逝去,成為一抹無望的泡影了。
他問我現在干啥,我說在青島那邊打工,他又問我在青島買房了沒有,我說沒有。彼此之間對話的感覺,完全是下級對上級的那種。
午飯我們是在劉永軍的單位食堂吃的,說是包間,場面卻顯得特別寒磣,里面就我和他,還有那位女士,估計是他的助理吧!
吃飯的時候,他說:“很抱歉,老同學,我下午還有個會議,午飯就是這里將就一下!”我對他說:“你不要客氣,我們可不是外人!”
吃飯的時候,他看起來特別矯揉做作,時不時故裝斯文地將鼻梁上的眼鏡往上推推,全程他只顧和那女人說話,而我坐在一旁,如坐針氈,我們從見面到離開,他一句也沒有提及當年我背著他上學的往事。
午飯后,我和劉永軍道別,在我到達姑媽家的時候,我看到他發來的微信,他說今天實在不好意思,沒有招待好。
而我也馬上發給他八個字——謝謝你的熱情招待!
不在一個層次了,真的就疏遠了。有些人走著走著就散了。
幾十年的分別,是多么遙遠的一段時光啊,原以為這一次見面,會讓我們收獲幸福的回憶,卻不料我感受到的卻是空洞與憋屈,他的態度,讓我簡直懷疑人生。
![]()
真的是這樣,很多的美好,最好讓它藏在內心深處,因為相見不如懷念。由此,我心里也暗暗發誓:在未來的日子,我和劉永軍之間,將再也沒有任何交集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