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ockquote id="ue9b1"></blockquote>
    
    

    <style id="ue9b1"></style>
      <sub id="ue9b1"><p id="ue9b1"><form id="ue9b1"></form></p></sub>

      <strong id="ue9b1"><button id="ue9b1"><mark id="ue9b1"></mark></button></strong>
      成年午夜性影院,下面一进一出好爽视频,国产无遮挡又黄又爽又色,国产精品爽爽v在线观看无码,国产人妻久久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国产伦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迷,国产欧美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網易首頁 > 網易號 > 正文 申請入駐

      劉潤年度演講刷屏:2025 不是熬過去,而是“遷”出去!

      0
      分享至


      作者:劉潤

      來源:劉潤(ID:runliu-pub)

      以下,為劉潤年度演講全文。與你分享。

      01

      大遷徙

      大家好。歡迎來到2025,“進化的力量·劉潤年度演講”!我是劉潤。


      又見面了。今年,是我們年度演講的第5年。說實話,當初真沒想到能堅持這么久。

      2021年,我們不知天高地厚,第一次提出:進化的力量。2022年,疫情反復。大家都非常難。我記得那種難。我們也一樣。因為疫情,演講場地換了三個地方。我甚至做好了睡在會場的準備。2023年,寒武紀大爆發。2024年,總會花開。就這樣,我們一起,走到了第五年。

      有人說,年度演講,是“經濟上行期”的“產物”。順風時,人人都是預言家。你“左手指月”,就會有很多雙眼睛,順著你的手指看過去。大家看的不是你,也不是你的手指,而是閃閃發光的未來。

      但是,現在是“調整期”。風停了,路變得崎嶇。很多人被腳下的石頭絆倒。爬起來,又絆倒。一身泥,狼狽不堪。這時候你站在坑邊,對里面喊:“朋友,你這個姿態不對,你應該仰望星空!”

      你信不信?他如果還有力氣爬上來,第一件事,就是給你一拳。

      我覺得,這種批評,特別對!

      是的。漠視苦難,比苦難本身更傷人。


      所以去年,我們做了一個對自己來說很難,但很重要的決定:把演講的“望遠鏡”,換成“顯微鏡”。從“趨勢+潛在機會”,改成“難題+解題思路”。

      今天推動創業者的,不再是風口上的機會主義,而是泥濘里的長期主義。路越難走,創業者越關心兩件事:一個是“夜不能寐”的難題。一個是“豁然開朗”的解題思路。

      所以,去年,我帶著6個難題出發了。

      客戶難題,價格難題,內卷難題,變老難題,智能難題,出海難題。

      說實話,這些題,我也不知道怎么解。所以,我只能用最笨的辦法:替你跑腿。去向那些深刻的思考者請教,向那些一線的創業者學習,學習他們因為聰明,因為努力,甚至因為運氣,而最終找到的解題思路。

      為什么是“解題思路”?

      因為:在這個世界上,別人的成功之路無法復制,但他們的思考之路,卻可以復盤。

      去年演講結束,我收到了很多反饋。其中最能安慰我的是這條:

      潤總,你終于有點接地氣了。

      感謝這位朋友。我猜你是想夸我,但又怕我驕傲。所以用了“終于”這個詞。這個詞,用得我悲喜交加。

      感謝你。你放心。我不會驕傲的。今年我會繼續努力。繼續為大家跑腿。

      所以在過去這一年,作為你的“商業偵察兵”,我替你調研了更多的企業,更多的城市,更多的國家。甚至還去開過滴滴,做過客服。開滴滴的時候,我還特別怕被認出來:潤總,你是不是破產了?

      終于,跑完了這一大圈,我給你帶回來一份還粘著泥土的“勘探圖”。


      這張圖上有什么?全是難題。全是那些讓創業者“夜不能寐”的難題。

      “風口沒了,風投也走了”,“沒有最低價,只有更低價”,“預算對半砍,工作量翻一番”,“以前愁怎么花錢,現在愁怎么省錢”,“不是‘長期主義’,是‘長期扛著’”,“好消息是沒倒閉,壞消息是只有好消息”。

      而所有這些難題,其實,都指向同一個命題。

      那就是:如何活下去,并且獲得增長。

      當這么多企業同時喊難,背后一定有共同的原因。這個共同的原因,不是我們變懶了,不是我們變弱了,而是我們賴以生存的“生態位”,出現了系統性的“干旱化”。

      比如餐飲。看圖。


      根據紅餐網的數據,2025年,中國商務宴請和公司團建少了24.2%。客戶不來了。其次,人均消費金額降了7.7%。客戶不花錢了。最終,一家餐廳的平均壽命,也從過去的2年多,縮短到了15個月。來不及過自己的兩歲生日。

      餐飲行業的創業者們,你們太不容易了。

      我們再來看看母嬰。


      這張圖,是老朋友了。

      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2016年,中國出生新生嬰兒1883萬。2017年,1765萬。2018年,1523萬。一路下滑。一直到2023年的902萬。7年腰斬。非常可怕。不過,去年,出現了反彈。到了954萬。為什么?因為去年是龍年。大家為了生個“龍的傳人”,也是拼了。

      新生嬰兒的持續下滑,會如何沖擊商業?它會像一場緩慢而精準的海嘯一樣,一年一年地,淹沒每一個途徑的行業。

      首先,是服務0-1歲嬰兒期的,婦產醫院和月子中心。很快,它會傳遞給1-3歲的早教和托育。然后,壓力給到3-6歲的幼兒園和童裝生意。最終,這波浪潮會淹沒6-12歲的課外輔導和文具市場。

      這趟注定乘客越來越少的列車,途徑的每個行業,都會像滅霸一樣,“啪”地打一個響指,讓那里的一半客戶,憑空消失。

      母嬰行業的創業者們,你們,真的太不容易了。

      餐飲行業。母嬰行業。

      我們看到了餐飲老板的苦苦支撐,和母嬰商家的焦慮內卷。

      難道是他們不夠努力嗎?難道是他們的產品不夠好嗎?都不是。他們只是遭遇“生態位干旱化”。你真的什么都沒有做錯,但是雨季結束了。

      那怎么辦?難道,就只能認命嗎?

      不。也許你需要,開啟一場真正的:大遷徙。


      什么是大遷徙?

      今年8月,我陪同20多位企業家一起“問道肯尼亞”。我們想去親眼看看,那片滾燙的大陸上,到底有沒有新的機會。這趟行程,收獲巨大,一會和你分享。在城市里調研完,我們決定去草原看看。就是那個著名的“馬賽馬拉”大草原。

      踏上馬賽馬拉,你肯定會被“非洲五霸”所震撼。

      你可能會看到獅子,唯一的群居的大型貓科動物,所以草原上只有獅子王,而沒有豹王;還有,充滿智慧的非洲象,它甚至能從鏡子里認出自己;還有犀牛,它看上去很粗獷,但皮膚卻很敏感,可以感覺到蒼蠅落在身上;還有非常危險的非洲水牛,外表溫和,卻是獅子的噩夢;還有神出鬼沒的花豹,能把比自己還重的獵物,拖上6米高的大樹。


      “非洲五霸”,光芒萬丈。但它們,就是這片草原的全部主角了嗎?

      在我心中,不是。在我心中,真正定義這片草原的,是一種看上去平平無奇,甚至有些奇怪的動物。

      角馬。


      這,就是角馬。

      你看它,是不是長得很奇怪。它長著牛的頭、馬的身、山羊的胡須、斑馬的條紋,還有一雙羚羊的腿。感覺就像是上帝在造物時,手邊剩了點零件,本著不浪費的原則,隨手拼湊出來的。

      是的。角馬其貌不揚。但它數量龐大。

      在非洲大草原上,聚集著幾十萬只的角馬。當它們集結起來,浩浩蕩蕩,是一股足以讓大地顫抖的力量。

      但這股史詩般的力量,也帶來了最致命的問題:草不夠吃。每當旱季來臨,雨水減少,在幾十萬角馬的啃食下,草原變得光禿禿。

      這個場景,是不是像極了我們今天的商業世界?

      你看那些“內卷”的行業:海量的“角馬”,爭搶有限的“水草”。產品越做越像,價格越賣越低,利潤越攤越薄。這種“水草”耗盡的困境,就是:生態位干旱化。

      怎么辦?停在原地,比誰更卷嗎?

      不。

      當水草不再豐美,停在原地不是堅守,而是一種錯付。

      于是,角馬做出了一個超越內卷的選擇:大遷徙。

      怎么遷徙?


      這里,是坦桑尼亞的塞倫蓋蒂大草原。

      每年1到3月,這里就是角馬的“伊甸園”。水草豐美。幼崽降生。但是到了4-5月份,雨季開始向北移動,“伊甸園”開始干旱。

      為了活下去,角馬必須追隨雨水向北,向1000公里外的肯尼亞馬賽馬拉,進行一場史詩般的“大遷徙”。

      這1000公里,是一條生死之路。獅子和鬣狗,早就埋伏好了。加上渴死的,累死的,每天都有大量的角馬被淘汰。

      但這些,都不是最危險的。真正的危險,是在路的盡頭,等待著那些幸存者的:馬拉河。


      這條河,本身就是一道天險。岸,是無處落腳的懸崖;水,是吞噬一切的激流。

      但真正的恐懼,潛伏在水面之下。

      那里,是巨型尼羅鱷的“自助餐廳”。它們正耐心等待角馬,等待著“開飯”。

      此刻,每只角馬,都必須做出一個極其殘酷的“馬拉河抉擇”:

      A)勇敢渡河,沖向水草豐美的“新家園”。但你必須冒險。因為河里,有鱷魚虎視眈眈。

      B)留在原地,和所有同類進行一場毫無勝算的“消耗戰”。這,就叫內卷。

      如果你是站在河邊的那只角馬,往前是冒險,往后是內卷,你怎么選?

      角馬的選擇是:過河!

      一只最大膽的,或者最絕望的角馬,躍入馬拉河。緊接著,成千上萬只角馬,如同山洪決堤一樣傾瀉入河。場面無比震撼。


      你可以吃我。但你吃不完我們。

      終于,一些幸存者成功抵達了對岸。在這里,他們贏得了充足的食物,和休養生息的時間。

      這就是東非大草原上,每年都在上演的偉大史詩。

      角馬用生命向我們證明,想要活下去,就要:告別內卷、穿越生死、奔向新生。

      這就是“大遷徙”。

      其實,商業的世界也是一樣。

      回到最開始的“難題”:“如何活下去,并且獲得增長”?

      也許,與其內卷,不如開啟一場“大遷徙”。

      讓我們把鏡頭,從非洲的大草原,拉回到人間煙火。


      這是一家麻辣烤魚店,叫“烤匠”。你看這隊伍,感覺排隊的時間,都夠一條魚長大成年了。我有個同事偏不信。至于嗎?所以有次去北京出差,他專門上午跑去拿了號。最后,真到晚上8點才吃上飯。

      太火爆了。這可是2025年的餐飲業啊。

      帶著好奇,我專門去拜訪了烤匠的創始人冷艷君,我問她:你是怎么做到的?

      她說,好吃是第一位的,但光好吃還不夠。還要滿足用戶的情緒價值。


      你看我們的店,黑金風格,告訴年輕人:這里是來犒勞自己的。你看我們的甜點,花椒冰淇淋,你肯定忍不住拍照,然后發朋友圈。你再看我們生日會,氣氛好的同時,還不社死,有驚喜。所以很多小朋友喜歡來過生日,甚至北京有顧客排隊好幾個小時,也要把一年最重要的一天,放在這里。

      她說,味道好,是你的本分。氣氛好,才是你的本事。

      冷艷君和烤匠,正在進行一場大遷徙。從必須有的功能,到超預期的情緒。


      這是什么?一輛設計精良的嬰兒車?

      它有航空級鋁合金車架,充氣式越野輪胎,靈敏的手剎系統。

      讓我們來看看,車里這個可愛的“孩子”。


      遮陽篷下,那個眼神傲嬌的“VIP乘客”,居然不是嬰兒,而是一只柴犬。

      是的,這不是嬰兒推車,而是寵物推車。它的制造商,是日本頂級嬰兒車品牌:AirBuggy。

      為什么頂級的嬰兒車品牌,要生產寵物推車?

      因為那輛注定乘客越來越少的列車,早已開過了日本。

      2024年,日本新生嬰兒68.6萬,首次跌破70萬。反過來,2025年,日本寵物數量達到約1590萬只,正式超過15歲以下兒童的總量。

      “孩子”在減少。“毛孩子”在增加。AirBuggy,遭遇了所有中國母嬰品牌今天正在遭遇的難題:客戶,正在“物理性”消失。怎么辦?

      他們沒有降價內卷,而是開始重新思考一個問題:我們最核心的能力,到底是什么?

      AirBuggy想明白了:我們最核心的能力,不是“造嬰兒車”,而是“為無法言說的愛,設計最好的產品”。


      想清楚這個問題后,答案豁然開朗。在“無法言說的愛”這件事上,嬰兒,和寵物,何其相似。

      于是,AirBuggy開始了一次漂亮的大遷徙。他們把制造嬰兒車的能力,平移到寵物推車上。這個平移,大獲成功。他們的寵物推車,居然賣出了600美元的高價。而且去年,在韓國的一家電商平臺上,他們寵物推車的銷量,超過了嬰兒推車。

      所以你看,大遷徙的終點,有時,不是讓你去到一個新地方,而是讓你成為一個新自己。

      現在,我們回看這兩個案例。烤匠,和AirBuggy。

      烤匠,正在“向上”遷徙,從有形的產品,到無形的情緒,把自己變成了年輕人的解壓閥。AirBuggy,正在“向旁”遷徙,從可見的產品,到隱形的能力,讓疼愛在不同的物種間流淌。

      所以,我們回到那個最開始的問題:如何活下去,并且獲得增長?

      告別干旱的“塞倫蓋蒂”,穿越生死的“馬拉河”,抵達豐美的“馬賽馬拉”,完成我們自己的大遷徙。


      但是,“遷徙”這個詞,說起來容易,邁出第一步,卻非常困難。

      因為這第一步,不是看清遠方的“水草”,也不是準備路上的“干糧”,而是打破那個我們給自己畫下的牢籠。

      這個牢籠就是:品類僵化。

      02

      品類大遷徙

      什么是品類僵化?我先從一個例子,開始說起。


      這是花鰱。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胖頭魚”。它的經典吃法,是剁椒魚頭,或者做成魚頭湯、砂鍋魚頭。非常好吃。但正因為它太常見了,價格也一直上不去。一條6斤重的花鰱,批發價也就5、6塊錢一斤,整條魚賣不到40塊錢。養殖戶辛辛苦苦,卻只能在微薄的利潤里面“卷”。所以,在很多魚塘里,胖頭魚都只是配角,主要任務是清理水質。

      但有個人不這么想。他叫黃錦峰,是武漢一家養殖基地的老板。

      憑什么花鰱就應該賣便宜?我要把花鰱賣貴。賣多貴呢?賣14-16元一斤。價格翻2-3倍。貴2-3倍,憑什么?就憑,我把6斤的魚,成功餓瘦到5斤。

      過去一條花鰱,賣36元。餓瘦到5斤后,賣80元。一條魚,多賺40多元。


      等等。為什么呢?為什么餓瘦反而能賣貴呢?

      要搞懂這件事,得先理解一個重要概念:需求空間。

      所有產品的價值,都在于滿足用戶的需求。“產品”本身沒有價值,能滿足“需求”的產品,才有價值。但是,消費者的需求從來不止一個。他們彼此交織,錯綜復雜,就組成了“需求空間”。

      回到花鰱。

      最開始,花鰱滿足的“需求”是人類的“有沒有肉”。那個時代,能吃上一口肉,就是幸福。花鰱有肉,這就是它存在的價值。

      但是,隨著養殖技術的發展。能提供“肉”的產品多了。變便宜了。所以,吃肉不用等過年了。“有沒有肉”這個需求,就被充分滿足了,不再重要了。另一個需求,開始顯現:好不好吃。

      那么,花鰱好吃嗎?好吃。但有個問題:它有土腥味。怎么辦?湖南人想出了絕招:剁椒魚頭!剁椒的辣,正好能蓋住土腥味。這道菜,火遍全國。

      再后來,哪家的魚都挺好吃的。需求又變了。人們開始擔心:這魚這么好吃,為什么?有沒有加科技與狠活?有沒有喂抗生素?人們開始糾結,想要魚活蹦亂跳。又怕它太活蹦亂跳。于是,“安不安全”,成了最大,也是最貴的需求。


      養殖滿足“有肉”的需求,剁椒滿足“好吃”的需求。那“安全”呢?這個需求,怎么滿足呢?

      黃錦峰想到一招:吊水。

      什么是吊水?簡單說,就是餓它們20天。

      把魚放進一個恒溫水桶。20天,不給任何吃的。同時又不停地往里打氧氣,打得全是浪花。花鰱又喜歡追浪花。就一直游。一直游。于是這20天,它一邊著餓肚子,一邊瘋狂健身。

      黃錦峰把自己的“健身魚”,賣到了那些對安全最挑剔的高端餐廳。結果大受歡迎。

      現在,他的“健身魚”,每個月賣6萬多斤。光這一項,每月毛利就超過幾十萬。

      所以,同一條花鰱,可以滿足用戶不同的需求。

      論斤賣,賣的是蛋白質,解決溫飽;加剁椒,賣的是好味道,滿足口腹;餓瘦身,賣的是安全感,安撫焦慮。

      魚,還是那條魚。但黃錦峰沒有固守在“便宜的肉”這個生態位,而是遷徙到了,“安全”這個更貴的需求上,成功避開了“品類僵化”。

      品類僵化在商業的世界,無處不在。

      比如床。


      床,本來是干嘛的?睡覺的。但今天,你上床只為了睡覺嗎?反正我不是。每天上床,第一件事就是把枕頭墊高,靠著坐下。然后刷幾個小時手機。此時,床其實已經成了沙發。整個行業,都在瘋狂地卷彈簧,卷乳膠,卷面料。但是,怎么能舒服地“坐”在床上,這個需求卻沒有被足夠重視。

      再比如,餐桌。


      以前,餐桌上放的是碗,是盤。但現在呢?是電火鍋、電磁爐。冬天,可能還有個加熱墊。那么問題來了:你家餐桌,有插座嗎?沒有。它只會變材質。從木頭,到大理石,再到巖板。就是沒人給它開個孔,裝個電源。于是,一根長長的插線板,橫跨了你的餐廳。

      床忘了人會坐著,餐桌忘了電器要電。

      所以,到底什么是“品類僵化”?

      對舊需求,用力過猛;對新需求,反應遲鈍。

      完美適應“昨天”的代價,是失去擁抱“明天”的能力。一旦需求變化,最先陷入被動的,就是曾經的王者。

      那,怎么辦?到底應該如何避免品類僵化?我給大家舉個例子,關于一把鎖。


      這是一把鎖,木質銷子鎖,誕生于幾千年前的古埃及。

      從它誕生的那天起,鎖的使命,就幾乎從來沒有變過,那就是:讓“自己人”進門,把“外人”擋住。怎么擋住?就是給自己人一把鑰匙。

      幾千年前,鑰匙就是一根帶齒的木條。而之后的幾千年,“鑰匙”一路進化。

      公元前500年,古羅馬人,用堅固的金屬代替了木頭,于是出現了金屬簧片鎖;19世紀的美國人,用精密的彈子代替了粗糙的簧片,這就是現代彈子鎖。鑰匙變得越來越小巧,也越來越安全。

      然后,人類發明了電。鑰匙,就變成了密碼和卡片。

      再后來,一個更根本的問題出現了:為什么一定要有“鑰匙”?我們自己,不就是最好的鑰匙嗎?于是,生物識別時代來臨。指紋、掌靜脈、人臉……徹底取代了物理鑰匙。


      你看,從一根木條,到一串密碼,再到我們獨一無二的這張臉。波瀾壯闊的幾千年,其實就是不斷尋找更聰明的“鑰匙”,回答“誰是自己人”這同一個問題。

      但是,這條路走了幾千年。需求已經被充分滿足了。都已經人臉識別了,都已經虹膜了,下一步呢?基因測序嗎?

      怎么辦?


      這個人叫祝志凌,德施曼智能門鎖的創始人。

      今年4月份,我去德施曼調研。祝志凌對我說,今天的門鎖,正在面臨一些全新的需求。

      哦?比如呢?

      你想想看,我們的家門口是不是從來沒有這樣的“兵荒馬亂”過?快遞小哥,天天在門外給你打電話。問你在不在?保潔阿姨來了,但你還在回來的地鐵上,糾結要不要給阿姨密碼。出門扔垃圾,一開門,貓主子嗖地一下就跑出去了。很多新問題,以前從來沒有過。

      那怎么辦?

      需求變了,產品就要變。為了滿足新的需求,我們開始試著用AI,給“鎖”裝上眼睛、耳朵和嘴巴。

      他說,我們用海量的照片訓練、幾個月時間,教門鎖學會了“看”;又通過語音訓練,教會了鎖去“聽”和“說”。當一把鎖,變成AI智能鎖,擁有了“看聽說”的能力后,你的生活會發生什么改變?

      上午,快遞到了。門鎖替你說:“請放門口吧。” 下午,保潔阿姨來了。你正在開會,你遠程給她開門,繼續安心工作。晚上,你正在家里忙碌,孩子卻悄悄打開了門。在你察覺之前,手機已經響起了“離家警報”,幫你避免了一場可能的意外。深夜,當一位獨居女性發現門口有陌生人敲門時,她用變聲功能,用男性的聲音和他對話。


      這就是AI智能鎖的價值。德施曼,正在進行一場從守衛一座“堡壘”,變為運營一個“樞紐”的大遷徙。


      這場遷徙,是怎么完成的?三步:停下筆,換卷子,答新題。

      首先,停下筆。

      這是一種清醒的拒絕。你意識到,在舊卷子上拿再高的分,也毫無意義,因為考試的科目已經變了。

      然后,換卷子。

      你開始聽到全新的“聲音”:用戶需要門鎖收快遞,需要餐桌有電源。每一個未被滿足的“抱怨”,都是時代悄悄塞給你的新卷子。

      最后,答新題。

      你的所有智慧,不再用于優化舊答案,而是用來滿足新需求。每答一題,都是在構建未來的護城河。


      這套“品類大遷徙三步法”,它就像一副“需求透視鏡”。一旦你戴上它,你看到的就不再是一個個冰冷的產品,而是一個個鮮活的、等待被滿足的新需求。

      現在,我們試著戴上這副眼鏡,看一看能在各個行業,發現哪些新需求。

      比如沙發。

      首先,停下筆。

      停下筆,就是為了提出一個最根本的問題:是誰規定,“沙發”這個品類,就必須只能和“坐得更舒服”這個需求,終生綁定?我們要做的第一步,就是敢于解開,這組看似天經地義的結構。

      然后,換卷子。

      這時,你可能就會發現最讓人頭疼的題目,也許不在客廳,而在“最后一公里”的運輸上。

      回想一下你買沙發的痛苦經歷:你是不是為了等那個不知道幾點才能到的貨車,特意請了一天假?然后看著兩位大汗淋漓的師傅,在樓道里,把一個巨大的包裹,像俄羅斯方塊一樣,試了七八個角度,才勉強塞進電梯?

      你意識到,這個笨重的“大件物流”運輸,才是沙發、乃至所有家具的痛點。

      最后,答新題。

      那怎么辦呢?也許,我們可以試試:抽掉骨頭。


      這是一只沙發。第一眼,你可能看不出任何特別。但它的革命性,不在“皮肉”,而在“筋骨”。它,沒有骨頭。這整只沙發內部,沒有一根木頭,全是海綿和彈簧。這是一只“無骨沙發”。這樣的設計,它就能被:壓縮,卷起,裝箱。然后像一件羽絨服一樣,通過快遞送到你家。

      這個改變,意味著什么?首先是成本。運輸體積減小80%-90%,運費也跟著大大減少。然后是體驗。它的收貨方式,從預約一輛大貨車,變成了簽收一個快遞。最后也因此,它的發貨周期可以從4-6周,縮短為3-7天。

      所以,這家公司表面賣的是沙發。底層賣的,其實是一個可以塞進快遞箱的、極致的物流解決方案。而這一切顛覆的起點,不在于“增加”,而在于“減少”。

      有時候,你需要的不是給沙發加上智能芯片,而是抽掉它的骨頭。

      我們再來看一個案例:吉他。

      說實話,我特別羨慕會彈吉他的人。所以也曾經頭腦發熱,偷偷學過。但是呢?左手按弦疼得懷疑人生,右手節奏亂得一塌糊涂。最后只好光榮放棄。果然,我沒有學樂器的才華。我只有“安靜聆聽的天賦”。

      直到有一次,我和著名鋼琴家孔祥東先生一起參加了一場活動。他的一句話,把我點醒。他說:樂器,在幫助少數人享受音樂的同時,也把大多數人攔在了門外。


      說完,他沒有走向鋼琴,而是用一臺iPad,彈出了一段美妙的旋律。掌聲雷動。

      你能想象,作為一塊“五音缺十二音”的木頭,我當時有多么震撼嗎。我覺得,我好像又有救了。

      但后來,這事就擱下了。

      直到有一次,我在深圳遇到了恩雅音樂的創始人,胡海明。


      我們是認識很多年的老朋友了。我們曾經一起問道全球,在挪威的冰天雪地里討論商業問題。他告訴我,他正在做智能吉他,并邀請我試試。

      我說算了算了。我“不會樂器”。就不糟蹋你的好琴了。

      他說我們這款智能吉他,就是為“不會樂器”的人設計的。

      為了“不會樂器”的人設計的?那一刻,我被打動了。那就,試試?

      試試就試試。

      好,在開始之前,請允許我提一個小小的請求:大家千萬別有什么期待。如果實在忍不住笑話我,也請笑得……稍微含蓄一點。

      這首《少年的模樣》,獻給每一位雖然歷經風雨,但心里依然住著少年的朋友。

      謝謝,謝謝大家。

      我知道,彈得很糟糕,唱得更是一言難盡。但我真的在很努力地練習。智能吉他沒有辦法真的替代練習,但它真的降低了我學習的門檻。而對我來說,更重要的,是在剛剛的某一刻,我好像觸摸到了那種“彈奏音樂”的快樂。

      再次感謝你們。

      也要謝謝恩雅音樂的胡海明。

      你說得非常對。我們真正的需求,從來都不是“學會一件樂器”,而是“享受到創造音樂的美好”。


      當然,大家也看出來了。年度演講這條賽道,也越來越卷了。光會講PPT已經不行了。要上才藝了。今年的才藝表演,就先到這里。明年想看什么,也歡迎在評論區告訴我。

      好,現在,我們回到今天演講的主題:進化的力量。

      所以你看,無論是抽掉骨頭的沙發,還是讓“木頭”也能彈琴的吉他,它們都不是在“紅海”里給舊問題一個更優的解法;而是在紅海之外,通過定義一個新問題,找到了那片能讓自己“活下去,并且獲得增長”的新“藍海”。

      這個過程,就是“品類大遷徙”。

      停下筆,換卷子,答新題。

      但這條路,并不好走。

      因為,在這場求生與增長的遷徙途中,有一條所有人都必須渡過的“馬拉河”。而在河的中央,潛伏著一條無比兇猛的鱷魚。

      這條鱷魚,就是:路徑依賴。什么叫路徑依賴?就是你最引以為豪的產品,既在成就你,也在束縛你。它用三種方式,阻礙你邁向新的需求:

      第一,是研發部門的KPI:“今年必須把這款產品的性能參數,再壓榨出5%!”

      第二,是銷售部門的口頭禪:“我們的產品就是業內最好的,是同行在抹黑我!”

      第三,是財務部門的審批章:“那個新項目?沒看到明確回報,預算不批!”


      那么,如何才能戰勝這條鱷魚?

      我無法給你一個標準答案。但是也許,今天回去之后,你可以和你的團隊開一次“渡河會議”,誠實地回答三個問題。

      第一,關于“停下筆”:我們產品的本質,到底是為了解決哪個“舊問題”?這個舊問題,今天還重要嗎?

      第二,關于“換卷子”:今天,用戶正在抱怨的“新問題”是什么?哪些正在涌現?哪些正在變強?

      第三,關于“答新題”:如果我們放下對現有產品的執念,從零開始創造一個新“物種”,它會是什么樣子?

      當你開始誠實地面對這些問題的時候,你就已經吹響了穿越馬拉河的沖鋒號。

      因為你已經邁出了那最重要、也最艱難的第一步。

      那就是:從愛上自己的產品,到愛上用戶的需求。


      所以,去吧,穿越你的馬拉河。因為河的對岸,是一片屬于你的,全新的增長草原。

      那么,用戶需求到底變了什么?有沒有一種變化,是所有變化的“底層代碼”?

      有的。

      那就是:價值重排。

      03

      價值大遷徙

      什么是價值重排?

      就是在消費者心中,“什么更值得買”,這個問題的答案,正在悄然發生變化。這個問題的答案一變,錢,開始了“大遷徙”。

      我們看圖。


      這是什么?Labubu?

      說實話,第一次看到這個小東西,覺得“這不就是個毛絨掛件嗎”的朋友,請舉個手?好,謝謝,請放下。我當時也是這么想的。

      不過,朋友們,這不是Labubu。

      Labubu并不長這樣。這是Labubu“精靈家族”的領袖,ZIMOMO。啊?那Labubu長什么樣?Labubu長這樣嗎?


      不。這也不是Labubu。這是Labubu的好朋友,MOKOKO。

      那這個呢?


      是的。這個才是Labubu。

      大家都知道,今年Labubu,實在是太火了。但你看,其實你并不一定認識Labubu。就和我一樣。無知的我,也是到最近才知道,Labubu其實是一個大家族。就像我以前一直無知地以為,奧特曼是一個超級英雄。直到最近才知道,奧特曼,其實是幾十個超級英雄的統稱。

      但是,這并不妨礙,Labubu火遍全球。

      這個Labubu,售價99元。不但上架一批賣空一批,二手市場,更是賣到了幾百塊。一個隱藏款呢?能炒到兩千多。國內火,國外更火。倫敦、曼谷、洛杉磯。通宵排隊。甚至有新聞報道,為了搶它,顧客發生了肢體沖突,導致門店不得不暫時關閉。

      消費者為一只沒有任何實際用處的掛件,一擲千金。很多人表示看不懂。這到底是圖什么。難道真的是人傻錢多嗎?

      并不是。看圖。


      今年夏天的一個下午,我在某外賣平臺上,點了一杯咖啡。就是這杯。你猜花了多少錢?5塊9。我當時都驚了。我喝了一口。確實不是醬油。

      然后,我換了個平臺,想看看別家咖啡多少錢。于是點了這杯咖啡。你猜多少錢?

      搞活動。1毛錢。還包郵

      還記得這樣一杯咖啡,原來多少錢嗎?幾年前,星巴克,30多塊。后來,瑞幸打到9塊9。庫迪跟進,8塊8。然后,京東入局,美團應戰,阿里加碼。價格徹底崩了。5塊9。甚至1毛錢,還有免費。


      不只是咖啡。

      2025年夏天。京東,開了幾家折扣超市。美團,推出“快樂猴”。阿里,盒馬NB,也就是如今的超盒算NB,門店接近300家。三大巨頭,集體殺向一個賽道——硬折扣超市,在另一個戰場里繼續卷價格。

      看起來,價格,依然是市場最重要的武器。

      現在我們放在一起看。你有沒有感覺到一種強烈的“撕裂感”?一邊是消費者拼命省錢,咖啡都卷到5.9元了。一邊是消費者拼命花錢,搶99元的Labubu都打起來了。

      消費者到底是沒錢了呢,還是更有錢了呢?中國的消費,是在降級呢,還是在升級呢?

      這件事,確實比較復雜。因為在我看來,中國消費者正在經歷一個非常特殊的時期:消費心理重構期。

      這個重構期,不是粗暴的消費降級,也不是簡單的消費升級。而是消費者內心的價值天平,在重新校準。

      這就是:價值重排。

      首先要注意,價值重排不等于“K型分化”。

      K型分化,指的是不同人群。一部分人不愿意花錢了,消費降級。另一部分人,受影響不大,消費甚至還升級了。K型分化,講的是“張三”和“李四”之間的區別。

      而價值重排呢?

      價值重排,指的是同一個人。同一個人,在心中對一類商品,越來越謹慎,但對另一類商品,花錢不眨眼。價值重排,講的是“你”和“另一個你”的斗爭。是同一個你的內心掙扎。以及掙扎之后的,“該省省,該花花,騎著自行車去酒吧”。

      我們看數據。


      這是一份,來自麥肯錫的報告。

      我的工作,要求我經常讀這些報告。為什么?因為這些報告里,有大量的調研數據。這些調研數據,就像“修剪刀”,能剪掉感性判斷里的那些“樹枝”,露出事實的主干。即使這些主干,可能會反常識。所以,下個月開始,我會在得到App上開個專欄,每天帶大家讀一份全球最前沿的商業報告。名字就叫《劉潤商業報告解讀》。

      今天,我們先看其中一份。

      這份報告,是今年6月,麥肯錫發布的,名為《2025年消費者狀況:當顛覆成為常態》。

      這份報告,調研了全球18個市場,超過25000名消費者。調查結果顯示,在全球范圍來看,超過三分之一的消費者,他們在一個品類中節儉,是為了在另一個品類中“揮霍”。

      那么會在哪些品類節儉,哪些品類揮霍呢?

      具體來說,有19%的消費者,計劃在生活必需品上削減開支,以便在更具“享受”性質的,非必需品上增加支出。

      這個結果,非常讓人意外。

      難道,必須砍掉一些消費的話,不是應該先砍掉“非必需品”嗎?為什么會先砍“必需品”呢?

      這是別的國家的現象吧?中國不同吧?調查結果顯示,這種現象可能在中國尤為顯著。

      中國有43%的消費者對物價表示擔憂。但在這些擔憂的消費者中,有近2/3,也就是27%的人,同時表示他們仍然計劃進行揮霍型消費。


      這就是:該省省,該花花,騎著自行車去酒吧。

      去酒吧的幾十元打車費,必須省。但在酒吧里幾百元買的快樂,必須花。

      這就是價值重排。

      可是,消費者的心理,為什么會發生“價值重排”呢?

      因為,他們需要應對來自外部的壓力。

      今天,很多消費者都在承受壓力。無法靠自己緩解的,長期存在的壓力。比如我們擔心的資產縮水,比如可能面臨的收入波動,比如懸在頭上的裁員風險。還有對未來不確定性的焦慮:現在好難,未來就真的會好嗎?

      這就是壓力。

      于是,我們啟動了最理性的防御機制:減少消費,增加儲蓄。花錢前總要多想一步,買東西開始只看價格。我們把省下的錢存起來,用銀行卡里上漲的數字,去對抗內心強烈的不安。

      這就是:該省省。也是很多人看到的“消費降級”。

      但,這種粗暴的應對方式,很快帶來了一個副作用,一個更深層次的危機:內心失序。

      以前我覺得,30歲前肯定能搞定:房子、車子、老婆孩子,一年還能出國玩兩次。雖然還沒到那步,但感覺快了。心里有底。

      但現在呢?別說出國了,工作能不能保住都不一定。天天都在想:要是失業了怎么辦。那種“我能搞定”的感覺?沒了。一種失控感來襲。

      人,是沒有辦法長期忍受“失控感”的。于是潛意識開始自救。怎么救?

      這就是:該花花。怎么花?花錢買回掌控感,重建秩序。


      第一,配得消費。

      也許是這個世界出了點問題,但不是我的問題。我依然是我。那個值得被好好對待的我。于是,大家開始尋找,能從心理上證明,自己依然“配得上”這個世界的消費。比如“靜奢風”。一件很貴,但是沒有LOGO、大家認不出來的風衣。以前穿奢侈品,是為了向世界證明:“我買得起”。今天穿奢侈品,是為了對自己說:“我依然配得上”。

      第二,即時滿足。

      比起時代許諾我的,30年之后的大滿足,現在我更想要當下的小滿足。什么長期主義,那都是占盡時代紅利,滿嘴爹味的老登們,用來PUA我們的。我現在就要開心。

      剛剛過去的國慶長假,中國國內出游人次8.88億,比去年上漲了16%左右。但是日人均花費113.88元。比去年下降大約13%。

      今天我就要去旅行,今天我就要去聽演唱會。即便住在一個便宜的酒店。

      這就是:該花花。這種心理補償性的消費,幫助人們,重新錨定自己內心的秩序。這也是很多人看到的“消費升級”。

      這就是:價值重排。該省省,該花花,騎著自行車去酒吧。

      騎著自行車去酒吧,省下的是路費,花掉的是對茍且生活的反抗。


      那么,哪些錢對消費者來說,會劃入“該省省”的賬戶,哪些,會劃入“該花花”呢?

      所有那些被用于維持“基本生存”的支出,都會被無情地劃入“該省省”的賬戶。

      該省省的關鍵詞,是“功能”。能填飽肚子的外賣,能擦干凈嘴的紙巾,能提供蛋白質的牛奶,能讓我們通勤的交通費。

      對待這個賬戶,我們的策略非常冷酷:只看性價比。用最低的價格,換取最標準的功能。多一分錢都不行。

      那么,“該花花”的心理賬戶呢?是所有那些能讓我們確認“我是誰”、能讓我們感受到“我不僅僅是活著”的東西。

      該花花的關鍵詞,是“意義”。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一張期待已久的演唱會門票,一把昂貴的機械鍵盤,一個99元的Labubu。

      對待這個賬戶,我們的策略變了:不再追求性價比,而是追求“心價比”。只要我喜歡,只要我心動,它就值得。

      這,就是價值重排。為生存,我們會錙銖必較;為熱愛,我們可以一擲千金。

      所以,如何“活下去,并且獲得增長”?

      也許,你可以嘗試在用戶的心里,開啟一場“價值遷徙”。從錙銖必較的該省省,遷徙到一擲千金的該花花。


      怎么遷徙?

      可以從這三種“情緒解藥”開始:奪回掌控感,共鳴軟反抗,創造小滿足。


      我一個一個來說。

      凌晨2點。一位28歲的創意總監,還在改方案。

      這已經是客戶第5次把方案打回來了。“你到底行不行?不行早點說!你不做,外面排隊的人多的是!別拿這種垃圾浪費我時間!”

      她也很想把方案甩回去:“你這個自以為是的甲方,你根本不懂什么是專業!我不伺候了!”但她忍住了。因為房貸,因為KPI。她只好把委屈嚼碎。繼續改。

      于是,她把手伸進包里。拿出的,不是續命咖啡,不是能量巧克力,而是一塊包裝精致的軟糖。她平靜地撕開包裝,放入口中。幾分鐘后,她坐直了身體。目光重新聚焦,仿佛瞬間“滿血復活”。繼續戰斗。

      這塊讓她滿血復活的軟糖,核心成分是阿膠。

      沒錯,就是無比傳統的“阿膠”,的那個“阿膠”。

      我猜,很多人聽到“阿膠”的第一反應,跟我一樣:阿膠?那不是奶奶們才吃的嗎?是的。在我印象里,阿膠正在老去,正在被邊緣化。

      但是,我錯了。看數據。


      2024年,東阿阿膠的營收接近60億,凈利潤超過15億。創下2019年以來的最高峰。你以為這就是頂點了?不。就在剛剛過去的2025年上半年,它的營收,繼續增長11.02%;凈利潤,繼續增長10.74%!

      東阿阿膠,就像吃了自己的阿膠一樣,滿血復活了。

      為什么?因為它踩中了年輕人“保健品零食化”的風口。

      什么叫保健品零食化?

      簡單說,就是把保健品從“藥罐子”里解放出來,裝進“零食袋”里。然后,讓你隨時隨地,都能給自己“來一顆”。

      下午。會議終于結束了。你往椅子上一癱。感覺人已經廢了。腦子一片空白,感覺被掏空了。待會兒還有一堆事,怎么辦?你從抽屜里,拿出一片能量餅干。你告訴自己,這既能“補腦”,又能“抗疲勞”。下午的命,就這么又續上了。

      深夜十二點。火鍋局剛散。嘴巴很爽,多巴胺爆棚。但站起身的那一刻,負罪感瞬間涌上心頭:太油了、熱量太高了、明天要長胖了……

      你急需一顆“后悔藥”。這時,你拿出一顆果凍放進嘴里。酸酸甜甜。你告訴自己:這是在“刮油”,是在“阻斷碳水”。然后,罪惡感好像就真的沒了。

      這些零食,真的有用嗎?

      此時,沒那么重要。

      重要的是,吃下那顆軟糖的瞬間,我們的罪惡感,就完成了一次“儀式性的補償”。我們仿佛奪回了一點點掌控權。這一刻,我命由我,不由卡路里。

      這就是為什么,保健品零食化能迅速崛起。因為他們正在有意或者無意地,為消費者提供一種“情緒解藥”:奪回掌控感。

      生活,已經不易。我們能做的,不要站在高處,去指責用戶為何失控;而要站在他們身邊,幫他們奪回掌控感。

      哪怕,僅僅是一顆果凍。

      今年,你去電影院了嗎?最喜歡哪部?唐探3?碟中諜8?


      可能和你一樣,我最喜歡的也是《哪吒2·魔童鬧海》。電影院看了一遍,后來又在家里看過兩遍。太好看了。

      《哪吒2》,真正的現象級作品。2025年中國票房冠軍,全球票房冠軍,影史第5。在這里,我要向餃子導演和整個制作團隊,致以最深的敬意。你們是中國動畫的驕傲。

      在我的商業社群“進化島”里,有位同學問過我一個問題。潤總,你有沒有發現:這個哪吒,頂著黑眼圈,一副“喪萌”的樣子,好像全世界都欠他錢。一點都不符合傳統審美。但偏偏就火了。

      這個問題很有意思,我幾乎每天都會在進化島上回答一些商業問題,以前回答的都是戰略的問題、組織的問題、管理的問題。還是第一次有人問我動漫的問題。我就去做了一些研究。

      是啊,你想想看,傳統審美是什么樣子?傳統審美是這個樣子。


      再看今年爆火的Labubu。你發現沒有?也不符合傳統審美。齜牙咧嘴,邪里邪氣。

      為什么?為什么越痞里痞氣、越邪里邪氣,反而能越火?

      我當時是這么回答的。

      因為,這是在深刻共鳴今天年輕人的一種潛在情緒:軟反抗。

      什么是:軟反抗?

      軟反抗,是一種情緒。

      當年輕人感到,無論怎么努力,回報都遠不如父輩;當他們覺得,游戲規則都是上一代定的,并總是對自己不利時,他們就想反抗。

      但真正反抗,代價太大,根本做不到。于是,另一種反抗出現了。更聰明,成本更低。他們不再試圖改變那個“舊的話語體系”,而是創造屬于自己的“新暗號”,通過這些暗號,敬個禮,握個手,講個笑話,悄悄地說一句:我不玩了。

      比如,用破洞牛仔褲,反抗一本正經的“得體”;用YYDS,AWSL,反抗傳統語言的“規范”;用痞里痞氣的哪吒,和邪里邪氣的Labubu,反抗傳統審美的“乖巧”。

      今天的年輕人,不再仰望那些看似完美的偶像。他們開始喜歡那些,可能有些缺陷、但是真實的角色。

      越缺陷,越喜歡;越叛逆,越流行。

      這就是:軟反抗。


      理解了“軟反抗”,那我們能做些什么呢?

      也許你該做的,是別再對年輕人說教“你要成功,你要成為精英”,而是告訴他們“我懂你現在的感受”。

      如果你賣咖啡,別再喊口號:喚醒你的野心,征服世界!而要說:周一上午,先保證自己別宕機。然后配一個眼神呆滯、靈魂出竅的表情包。

      如果你賣化妝品,不要說:再不抗老你就晚了!而要說:今天加完班,用個面膜,給辛苦的自己一個交代。

      如果你賣飲料,不要說:解渴補水,專業之選。而要說:夏天這條命,一半是空調給的,另一半是它給的。

      所以,停止“爹味說教”,開始“人性共鳴”。找到共鳴,你才能走進用戶心里。

      奪回掌控感。共鳴軟反抗。最后是:創造小滿足。


      你猜這是什么?

      這是一張地鐵卡。是的,一張長得像把子肉的地鐵卡。

      這張呢?像不像玉璽?這張呢?像不像令牌?


      拿著玉璽和令牌去坐地鐵,是不是有一種“奉旨通勤”的感覺?

      你可能會說,手機刷卡不是更方便嗎?是的,這種地鐵卡,在“物理價值”上,也許是負分。但在“心理價值”上,是滿分。它把2小時無聊通勤,變成了兩次“角色扮演”。我就想進出地鐵的時候,開心一下,小小滿足一下,不行嗎?


      這是一家餐廳的菜單。菜單掛在墻上。你想吃什么,就撕下來給服務員。菜單上除了菜名,還有今天的黃歷運勢。

      你說,掃碼點單不行嗎?

      我掌控不了自己今天幾點吃飯,但我不能在吃飯的時候,求個簽、祈個福嗎?萬一今天,黃歷說我運氣好,我能滿足一整天。

      創造小滿足,不是告訴用戶,以后你能“大展鴻圖”是告訴他,當下就能獲得“小小滿足”。

      我現在就想開心。怎么了?

      所以,如何活下去,并且獲得增長?也許你可以進行一場從“該省省”到“該花花”的價值大遷徙。奪回掌控感,共鳴軟反抗,創造小滿足。

      但是,在這場遷徙的必經之路上,埋伏著一條兇險的鱷魚。它可能就藏在我們自己心里。這條鱷魚的名字,叫:“老登心態”。

      很多60、70年代的企業家,出生于匱乏年代,成長于改革時代,成就于井噴時代。他們,也包括70后的我,很容易把時代的機遇,誤解為純粹個人的能力。所以,當他們看到年輕人抱怨環境時,第一反應就是:“別老怪環境!多從自己身上找原因!”

      而年輕人就會很惱火:你們只是吃盡了時代紅利,才能站在那里教訓我。你們這些“老登”。

      什么是老登?

      老登就是:“上行期”與“調整期”的共情鴻溝。


      作為70后,我必須承認,我自己也經常犯“老登”的錯誤。我總忍不住想跟年輕人“憶苦思甜”,講我當年怎么坐綠皮火車、怎么睡辦公室、怎么九死一生。

      但這些委屈,其實都只是想證明:我今天擁有的,都是我應得的。但是,真的嗎?那只是在一個遍地是黃金的年代,我恰好彎腰撿了幾塊而已。

      所以,不要要求年輕人與你共情。反過來,與年輕人共情。理解他們面對的殘酷、他們的挑戰、他們的機遇、和他們的復雜性。然后給他們溫暖的力量。

      如果成為“老登”是我們的宿命,那我希望我們能成為另一種“老登”:Always Climbing,老是攀登。

      然后,和所有奔騰的角馬一起,向著“情緒價值”這片豐美的草地,勇敢遷徙。

      因為,商業不僅是滿足需求,更是療愈人心。

      但是,在這條遷徙的路上,你除了會遇到鱷魚,還會遇到獅子、花豹,很多風險。怎么活下來?

      回到“能力原點”。開啟“模式大遷徙”。

      04

      模式大遷徙

      我們的危機,真的只是用戶不再需要我們的產品了嗎?

      不。

      產品被淘汰,可能只是表象只要能力不被淘汰,你就還有機會。

      我給你舉個例子。

      你們家有沒有這樣的衣服?一件穿舊的毛衣。或者T恤、套頭衫、襯衫、西裝,等等。買的時候特別喜歡。但穿久了,就不想穿了。它成了你衣柜里的“薛定諤的衣服”。扔吧,舍不得那份記憶;穿吧,又配不上今天的自己。怎么辦?

      京都紋付的社長荒川徹說:要不,我們幫你把它“復活”?

      怎么復活?就這樣復活。


      這件衣服,被染成了黑色。您再試試,是不是感覺完全不一樣了?

      沒錯。京都紋付的主要業務,就是把衣服染成黑色。不管原來什么顏色。褪色了?染黑。污漬洗不掉?染黑。僅僅是不喜歡了?也染黑。

      為什么?因為黑色,是所有顏色的終點,也是所有故事的起點。我們常說,一白遮百丑;但在這里,是一黑獲新生。

      靠著這種“把萬物染黑”的服務,這家1915年誕生的百年企業,在日本很受歡迎。京都紋付和伊勢丹百貨等日本頂級品牌合作。門店網絡,超過幾百家。

      但是,但是。這家活了110年的企業,差點死在了它的98歲,沒能跨過百歲生日。為什么?

      因為它百年的“根基”,恰恰也是它百年的“詛咒”那就是:和服。


      和服,是日本的“正裝”。尤其是黑色的和服。用于婚禮、成人禮等等正式而莊重的場合。而京都紋付的DNA,就是把和服染成“世界第一的黑”。

      京都紋付的第二代傳人荒川忠夫,曾說過一句話:

      如果劃開我們的身體,流出來的可能是黑色的血液。

      京都紋付,打算堅持“把和服染黑”這個使命100年不變。但日本變了。

      二戰以后,日本的生活方式迅速西化。T恤、牛仔褲,這些西式服裝,因為便利,逐漸取代了傳統和服,成為日常穿著的主流。穿和服?就從一種“習慣”,變成了在特定場合才需要的“義務”和“表演”。

      結果呢?和服市場斷崖式下滑。

      先看一組數字。


      日本和服零售市場,從1975年的2萬億日元,跌到2023年的約2000億日元。跌掉了90%。它不是腰斬。它只給你留了一個腳踝。

      那染黑的和服面料呢?跌掉了99.9%。只剩個鞋底了。

      最終,京都紋付這家公司的銷售額,也隨之暴跌了90%。

      你看,這像不像大草原上的角馬?我什么都沒做錯。但我所在行業的草,突然沒有了。

      面對和服市場的末日景象,怎么辦?

      呼吁大家回到傳統文化,穿和服嗎?在萎縮的市場里搶份額嗎?

      京都紋付的第四代傳人,荒川徹,看得很清楚:河里沒有魚了。在一條沒有魚的河里用大網捕撈,只會加速破產。他做出了一個痛苦但理性的決定:大遷徙。

      遷徙的第一步,就是問自己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

      這個問題不是“我們還能賣什么?”

      這個問題是:如果和服這個行業消失了,我們公司還剩下什么?

      荒川徹決定做一次能力盤點。很快他意識到,京都紋付真正剩下的,客戶真正在買的,不是墻上那些即將泛黃的榮譽證書,而是手上這門別人偷不走、學不會的“手藝”:極致的“深黑”染色技術。

      等等。把衣服染黑,也需要極致的能力嗎?在黑色顏料里泡一下,不就行了嗎?

      當然不是。

      京都紋付的黑,憑什么叫“極致深黑”?秘密,在三個步驟里。


      第一步,基礎染黑。這是常規操作。第二步,獨家藥劑。這才是靈魂。普通染料的邏輯,是在衣服上“覆蓋”顏色。但京都紋付的藥劑,是讓衣服學會“吸收”光線。什么意思?它不是在染色,它是在“吃掉”光。然后是第三步,耐心晾曬。這是慢功夫,這是時間的藝術。

      這三步下來,效果怎么樣?它黑得有高級感,甚至有光澤。扔進洗衣機隨便洗,不褪色。

      你看,這項“深黑加工”技術,才是京都紋付真正的核心能力。

      能力盤點完了。荒川徹接著問了自己第二個問題。

      那么,下一個需要這項能力的,是誰?在哪里?

      京都紋付,開始做市場掃描。大家不穿和服了,那開始穿什么了呢?

      90年代,日本進入了“失去的30年”。時代變了,人心也倦了。人們不再瘋狂追求“擁有更多”,而是退回來思考“如何活得更好”。加上環保理念不斷被接受,年輕人開始覺得,穿二手服裝,不僅省錢、環保,更是真正的“時尚”。

      可是,二手服裝,怎么才能穿出時尚感來?把它染黑啊!

      2013年,98歲的京都紋付,和世界自然基金會日本分會合作,正式啟動“PANDA BLACK”項目。


      他們接收那些被時間傷害過的衣服,把它們染得“比黑更黑”,讓衣服新生,也讓記憶重生。這項服務,擊中了人心。

      那么第三個問題就來了。

      我怎么賺錢?

      也就是新業務的商業模式,是什么?

      最直接的路徑,當然是做2C,直接服務消費者。但是,2C這件事兒,京都紋付并不擅長。他服務了上百年的企業客戶。他的基因是2B。

      那怎么辦?

      強行轉型,從零學起嗎?不。京都紋付決定,“借船出海”。我不擅長造船,但我可以買張船票。他們找到BEAMS、伊勢丹這些離消費者最近的“大船”,把它們變成自己的“超級體驗店”。

      這樣,消費者,解決了舊衣服怎么辦的問題;伊勢丹,獲得了新的收入;而它自己,保持了核心能力。


      三方共贏。

      就這樣,98歲的京都紋付,完成了這場驚心動魄的自救,完成了自己的“模式大遷徙”。

      我們經常犯的一個致命錯誤,就是把“產品”當成了“能力”。

      比如,米其林三星的餐廳。

      我們以為,它的能力,是那道著名的“哎呀!我摔碎了檸檬撻”。但其實,這道菜,只是主廚“解構經典、重塑驚喜”這個“能力”做出來的一個“產品”而已。

      只要“解構經典、重塑驚喜”的能力還在,他明天就有可能做出“液氮鵝肝冰淇淋”,后天可能就是“洋蔥的第五元素”這樣,同樣驚艷的新產品。

      比如,咨詢公司。或者坦率地說,就像我們自己。我也經常被問到,你們的核心競爭力是什么?AI現在寫報告這么厲害,你們會不會被它取代?

      我說,至少現在還不會。

      戰略規劃報告,只是咨詢公司“用底層邏輯,解決復雜問題”這個能力的一個“產品”。

      只要這個“能力”還在:它就可以是我們“進化島”里,每天回答的一個用戶問題;也可以是“私董會”上,最后煉成的一張行動地圖;也可以是在“戰略訓練營”里,和企業家們一起,圍繞真實痛點的實戰推演。

      你看,當下AI還做不到“用底層邏輯,解決復雜問題”這件事。所以,咨詢公司就暫時不會被取代。

      但未來呢?那就要看,咨詢公司進化的速度,能不能跑贏電費降價的速度了。

      能力是“根”,產品是“花”。

      所以,當一朵“花”凋謝了,市場不需要了,我們該怎么辦?回到你的“根”,重新開出一朵新時代需要的花。

      這就是:從能力再出發,完成的一場“V字”轉型。

      這就是:模式大遷徙。

      怎么遷徙?

      和京都紋付一樣,問自己三個問題。


      第一個問題:如果你的行業突然消失了,你的公司還剩下什么?這就是:能力盤點。

      第二個問題:下一個需要這項能力的,是誰?在哪里?這就是市場掃描。

      第三個問題:新業務,應該怎么賺錢?這就是模式驗證。

      那具體怎么做?我們一個個來說。先說第一個:能力盤點。

      這是尤為關鍵的一步。

      因為這一步,甚至曾經決定了膠卷行業那對百年宿敵——柯達與富士——截然不同的命運。

      當柯達,困在“膠卷公司”這個身份里,出不來的時候,富士的CEO古森重隆,開始做能力盤點。他問了自己一個問題:

      如果膠卷行業消失了,富士還剩下什么?

      結果發現,答案可能就藏在那張0.02毫米厚的膠卷里。


      這是一卷膠卷,很多年輕人可能都沒見過。

      別小看這薄薄的一片。當年,它可是頂級的“高科技”。

      比如,膠原蛋白技術。膠原蛋白,是防止膠片褪色的“凝膠”。富士研究了幾十年,就為把色彩牢牢鎖在膠片上。比如,納米技術。膠片上的顆粒越細,照片就越清晰。富士能把功能顆粒,做到納米級的微小和均勻。比如,抗氧化技術。膠片發黃,是因為氧化。富士是抗氧化專家,能讓膠片的“青春”,定格幾十年。

      膠原蛋白、納米技術、抗氧化。

      盤點出這三項能力后,富士又問了自己第二個大膽的問題:這些能讓膠片“永葆青春”的技術,能不能也讓人的臉,延緩衰老呢?

      你看,膠原蛋白,可以保持皮膚彈性;納米技術,可以幫助成分滲透;抗氧化技術,可以防止皮膚衰老。

      2007年,富士膠片跨界,推出高端護膚品牌:艾詩緹(ASTALIFT)。這個看似“不務正業”的瘋狂舉動,背后,卻是一場邏輯自洽的模式遷徙。

      因為富士認為,膠卷從來都不是我的核心競爭力,做出膠卷的能力,才是。


      日本的護膚品市場,一直由資生堂、高絲等巨頭盤踞。艾詩緹在這個“地獄級”的戰場,殺出了一條血路。富士,也因此開啟了第二段生命。

      這就是“能力盤點”的價值:它逼著你,在風暴到來之前,看清自己真正的底牌。

      聽完富士的故事,再想想柯達,唏噓嗎?如果“當年”……

      算了。商業的世界,沒有如果。也沒有“當年”。但好在,有“以后”。柯達的命運我們改變不了。但我們可以改變自己以后的命運。

      所以,今天回去,也許可以和你的核心團隊一起,回答三個問題:

      第一,我們的“膠卷”還能賣多久?

      第二,什么是我們的“膠原蛋白”技術?

      第三,這些“技術”還能干什么?

      盤點完能力,那下一步呢?

      市場掃描。


      這家公司,叫味之素。聽名字,你就猜到了。它是做味精的。但是,它不僅是做味精的。它,就是味精本精。它是味精的發明者。

      1908年,日本化學家池田菊苗,發現了海帶中的鮮味:谷氨酸。他把谷氨酸分離、提純,合成了谷氨酸鈉。他給這個能產生鮮味的東西,起了個名字:味精。1909年,他創立了“味之素”,開始大規模生產。果然,大受歡迎。

      但是,命運總喜歡在你最得意的時候,給你寫下一個“但是”。

      1968年,一封來信。美國《新英格蘭醫學雜志》上的讀者來信。信里說,他在中餐館吃飯后,感覺不舒服。覺得這是味精的原因。這封信,像一根火柴,點燃了全球的“味精恐慌”。后來,科學研究一再證明:這跟味精沒關系。味精,很安全。但有時候,恐慌傳播得比病毒更快,偏見比事實更有力量。“中餐館綜合癥”這口黑鍋,把味之素這家百年老店的根基,砸得動搖了。

      怎么辦?

      于是,味之素開始思考:除了味精,我們還能做什么?他們不斷問自己:我們研究氨基酸時,那些“副產品”,除了吃之外,還能干什么?他們對市場從70年代開始掃描,一掃就是20年。直到90年代。電腦芯片的時代,到來了。

      因為個人電腦的爆發,小小的CPU上,集成的晶體管越來越多,也越來越擠。整個半導體行業,都在拼命尋找一種超級絕緣材料,像給晶體管之間,鋪上一層“納米級的絕緣膠帶”,防止它們短路。

      這時候,味之素舉起了手:要不,看看我們做味精時,順手“熬”出來的這個薄膜?


      1999年,味之素的ABF絕緣膜,被用在了電腦的CPU里。從此,這片薄薄的絕緣膜,成了全球個人電腦芯片的絕對標準,市場份額一度超過99%。誰能想到,一家做味精的公司,能成為半導體行業“卡脖子”般的存在。

      味之素的故事告訴我們:你眼里的“副產品”,可能是別人眼里的“救命稻草”。

      好。能力盤點。市場掃描。然后就是:模式驗證。

      什么是模式驗證?

      今年8月,一條新聞刷屏了:微軟花17億美元,埋糞。

      埋糞?是的。就是你腦子里想的那個糞。當然這17億埋的,不只是“糞”。但依然令人震驚。微軟瘋了嗎?花17億美元,去當“鏟屎官”?這是遇到高人指點,還是被人忽悠瘸了?

      要讀懂這條新聞,得先認識它的另一個主角:艾德維特(Advantek)。

      艾德維特,是一家廢物管理公司。

      它的核心技術,叫:深井廢漿注入。什么意思?打一口幾千米深的井,把廢物埋下去。

      為什么要打這么深的井?直接埋不行嗎?不行。直接埋,會污染土壤。那稍微深一點呢?會污染地下水。再深一點?會污染礦產。所以,艾德維特,干脆一不做二不休,打穿所有“雷區”,把廢物埋到幾千米的地下。讓它“永世不得翻身”。

      這就是:深井廢漿注入。

      那這個技術,怎么賺錢呢?很簡單:誰需要,誰付費。你產生廢物,我幫你埋掉,所以我收你“掩埋費”。

      但艾德維特想,能不能多賺一點錢呢?怎么多賺?他們想到了“碳循環”。

      什么是碳循環?簡單來說,就是:二氧化碳從空氣出發,再回到空氣,的循環。

      植物“吸碳”,然后動物“吃碳”,再然后通過糞便“排碳”,最后一步,糞便分解,把碳還回了大氣中。

      這就叫:碳循環。


      于是,艾德維特想,我們能不能糞便分解之前,把它們,用“深井廢漿注入”技術,永久埋到地下,這樣二氧化碳不就回不到空氣中了嗎?這不就減排了嗎?這個減下來的額度,不就能賣了嗎?

      于是,一個新模式誕生了。

      2023年,艾德維特成立子公司Vaulted Deep,專門做這個業務。

      很快,Vaulted Deep找到了一個大客戶,也就是這個故事的另一個主角:微軟。

      為什么是微軟?

      因為微軟有個承諾:2030年,實現“碳負排放”;2050年,要把它從1975年開始排放的所有的碳,全部從空氣中抓回來。也就是,抹除“碳足跡”。

      這個承諾,很偉大。

      但是,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AI時代呼嘯而來。微軟為AI建立了大量的數據中心,它們突然變成了失控的“電老虎”。這讓微軟的承諾,可能要泡湯。

      這時候,Vaulted Deep出現了。于是,那份17億美金的合同,誕生了。微軟得到了一個能將碳封存一萬年的方案。而Vaulted Deep,也驗證了自己的全新商業模式。

      一手掩埋費,一手賣指標。一個解決方案,兩份收入。

      所以,這個故事給我們的啟發的啟發是什么?

      也許是:你的客戶,不只是那個為你“買單”的人,而是所有因你而“受益”的人。


      能力盤點。市場掃描。模式驗證。

      “模式大遷徙”的V字地圖,我們“講完”了。但是要“走完”它,并不容易。

      因為,它同樣要途經馬拉河。同樣會遭遇河里兇猛的鱷魚,叫做:“風口誘惑”。

      世界上到處都是風口。

      但對于一只“豬”來說,風口越大,摔得越慘。只有“鷹”才能駕馭風口。鷹的翅膀,就是你的能力。所以,真正的遷徙,不是追逐風口,而是鍛造翅膀。

      我們來看一家你可能很熟悉,但同時很陌生的公司:康寧玻璃。


      你知道愛迪生發明了燈泡。但是你知道是誰發明了燈泡外面的這個玻璃罩嗎?是康寧玻璃。是的,就是今天做手機玻璃的那個康寧。

      20世紀中葉時,他開始做電視機的“顯像管玻璃”。這是玻璃。

      70年代,康寧發明了世界上第一條低損耗的光纖。也是玻璃。

      然后,傳統顯像管被液晶電視取代了。康寧生產液晶所需的玻璃基板,再次成為霸主。

      再然后,就是你手上拿的那個手機的屏幕玻璃。

      從燈泡的玻璃外殼,到電視顯像管,再到改變世界的光纖,以及今天手機上的大猩猩玻璃。

      世界風口換了又換,但康寧從未離開自己的能力原點:玻璃。康寧活了170多年。

      不要為了“一時”的精彩,丟掉“一世”的根本。


      所以,朋友們,回到我們最初的那個問題。在這個充滿不確定性的時代,如何活下去,并且獲得增長?

      作為你的“商業偵察兵”,我無法給你一個“標準答案”。但我帶回了一份沾滿泥土的“參考答案”。我把它,總結為三個字:大遷徙。

      它是一場品類大遷徙,讓你斬斷“路徑依賴”的鎖鏈,從迷戀“不變的產品”,勇敢地擁抱“變化的需求”;

      它是一場價值大遷徙,讓你掙脫“老登心態”的傲慢,從交付“有形的產品”,謙卑地共鳴“無形的情緒”;

      它是一場模式大遷徙,讓你抵御“風口誘惑”的喧囂,從依賴“可見的產品”,堅定地回歸“隱形的能力”。

      而這三場遷徙,如果你決定啟程,都需要同一樣東西:那種,“縱身一躍”的勇氣。

      愿所有縱身躍入馬拉河的勇敢者,都能最終抵達,那片屬于自己的、水草豐美的彼岸。

      然后,開啟下一場增長。

      05

      出海大遷徙

      今年我們演講的主題是:大遷徙。

      其實,人類這個物種,也經歷過一場大遷徙。而今天,這場大遷徙并沒有結束——今天的我們,正在開啟一場全新的“商業大遷徙”:出海!


      是的。“不出海,就出局”,這幾乎已經是今天的共識。所以真正困擾我們的,不是要不要出海,而是:這片海,到底有多深?水溫冷不冷?哪里有暗礁?

      坐在家里想出海,是想不出來的。你做了再多分析,讀了再多報告,覺得自己再胸有成竹,到了現場,感覺可能都會和我一樣:大吃一驚,原來如此。

      所以去年年度演講結束之后,我繼續陪同企業家朋友們“問道全球”,去了不少地方。12月,去了越南和印尼;1月,去了波士頓和紐約;3月,去了新加坡;6月,去了英國;8月,去了肯尼亞。

      我的目的很簡單:作為你的商業偵察兵,替你跑腿,替你請教那些已經出海的先行者們,替你問他們同一個問題:對于出海,你有哪些成功的經驗,或者是血淚的教訓?他們掏心掏肺地分享,我拿出小本本,奮筆疾書地記錄。

      而聽的故事越多,我越發現一個規律:成功的路徑,往往千差萬別;但失敗的陷阱,卻總是驚人地相似。


      所以我明白了,我能交給大家的最有價值的作業,不是如何去復制少數人的成功,而是去如何避開那些共同的失敗。

      今天,我來交作業了。

      這份作業,我稱之為《出海避坑指南》。它不是我的發明,而是那些了不起的先行者們,用血淚換來的地圖。在這份地圖上,有八個坑,分布在三個盲區:心態盲區、戰術盲區、格局盲區。


      現在,我們一個個來看。

      什么是心態盲區?就是我們大腦為了“節能”,簡單地把“我的世界”等同于“全世界”的一種致命的心態。

      因為這種心態,就有了出海的第一個坑:故鄉的地圖。

      舉個例子。印尼。

      提問,你猜今天的印尼,更多是在用管道煤氣,還是煤氣罐?答案是:煤氣罐。

      這時,我們的第一反應可能是:哇,賺錢的機會來了!我們去印尼,把落后的煤氣罐,升級成先進的煤氣管道,不就能賺錢嗎?這不就是我們曾經走過的路嗎?

      你看,這種心態,就叫“故鄉的地圖”。我們就是這么走到今天的。所以他們也一樣。用先進的,去替代落后的。

      但在印尼,這張地圖可能會失效。為什么?因為印尼由17000多個島嶼組成,在印尼鋪設煤氣管道的成本,是難以想象的天文數字。

      所以,印尼的地圖告訴你:用煤氣罐不代表落后,它可能是當下最經濟的選擇。合適的,才是最好的。

      不要拿著“故鄉的地圖”,去導航全世界。放下想當然,學會看當地的地圖。


      一旦我們放下固有認知,承認這個世界和我們是不同的,就必須同時承認:人,也是不同的。然后,你就會很自然地看見“心態盲區”的第二個坑:一把尺管理。

      什么是一把尺管理?就是用我們習慣的模式,去管理全球的員工。

      我們習慣的模式,是什么?可能就是:只要給夠錢,就會有人干。

      但這把尺子,在其他國家可能完全失效。

      比如,肯尼亞。

      我們在肯尼亞的向導,薇姐說,在肯尼亞,如果你想獎勵一個員工,不要發獎金,而是要把獎狀送到他的族群去,還要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推薦
      熱點推薦
      從第5跌至第13!紐卡戰績低迷:賣了伊薩克 買回一堆水貨

      從第5跌至第13!紐卡戰績低迷:賣了伊薩克 買回一堆水貨

      球事百科吖
      2025-11-06 00:27:31
      “奇跡日”,猛加倉!

      “奇跡日”,猛加倉!

      中國基金報
      2025-11-06 14:23:29
      翁帆最新動態曝光:明年赴英國做訪問學者

      翁帆最新動態曝光:明年赴英國做訪問學者

      金牌娛樂
      2025-11-05 08:22:23
      湖人擊敗馬刺,賽后評分,斯瑪特功大于過,艾頓和八村塁高分

      湖人擊敗馬刺,賽后評分,斯瑪特功大于過,艾頓和八村塁高分

      鄒維體育
      2025-11-06 14:21:04
      上海惡鄰毆打女子后續:警察來了仍敢動手,房子不住了堅決不和解

      上海惡鄰毆打女子后續:警察來了仍敢動手,房子不住了堅決不和解

      徐徐道史
      2025-11-05 11:37:49
      央視提醒:免疫力是最好的醫生,用8個方法激活它

      央視提醒:免疫力是最好的醫生,用8個方法激活它

      詩詞中國
      2025-11-03 21:30:33
      封殺4年后,49歲趙薇又有消息,因胃癌去世傳聞 5個月前就真相大白

      封殺4年后,49歲趙薇又有消息,因胃癌去世傳聞 5個月前就真相大白

      TVB的四小花
      2025-11-06 10:55:25
      勁爆!汪峰沉默了,森林北也沉默了,就連葛薈婕也沉默了!

      勁爆!汪峰沉默了,森林北也沉默了,就連葛薈婕也沉默了!

      情感大頭說說
      2025-11-06 13:13:56
      鴿武緣謊言被揭穿!通背拳從不練抗打?曾親自抽趙鴻剛耳光測硬度

      鴿武緣謊言被揭穿!通背拳從不練抗打?曾親自抽趙鴻剛耳光測硬度

      楊華評論
      2025-11-05 21:40:18
      國米溫情時刻!球迷掌聲治愈門將車禍創傷

      國米溫情時刻!球迷掌聲治愈門將車禍創傷

      野薔薇觀察所
      2025-11-06 14:30:15
      預售33.69萬元起!能洗澡的SUV智己LS9加入9系戰場

      預售33.69萬元起!能洗澡的SUV智己LS9加入9系戰場

      網上車市
      2025-11-06 13:45:14
      別被“參謀次長”的“次”給騙了,吳石這個級別,高度你想不到

      別被“參謀次長”的“次”給騙了,吳石這個級別,高度你想不到

      云霄紀史觀
      2025-10-30 09:28:39
      300億收購夢碎!聞泰科技手中的安世只剩“空殼”

      300億收購夢碎!聞泰科技手中的安世只剩“空殼”

      風風順
      2025-10-14 10:09:49
      鄭麗文再拋重磅承諾,盧秀燕不裝了,吳敦義出手,王鴻薇苦口婆心

      鄭麗文再拋重磅承諾,盧秀燕不裝了,吳敦義出手,王鴻薇苦口婆心

      墨蘭史書
      2025-11-05 12:05:03
      湖南省人民醫院院長肖亞洲的人生歷程

      湖南省人民醫院院長肖亞洲的人生歷程

      筆墨V
      2025-11-06 08:59:58
      曼聯離隊隊醫獸醫實錘?阿莫林陣容目前零傷病,不只因為比賽少

      曼聯離隊隊醫獸醫實錘?阿莫林陣容目前零傷病,不只因為比賽少

      羅米的曼聯博客
      2025-11-06 10:35:54
      江蘇全運男籃不得不說的事實

      江蘇全運男籃不得不說的事實

      汪茫的創業之路
      2025-11-06 12:28:58
      NBA官網新秀榜更新:埃奇庫姆領跑弗拉格升第三 瀚森交易籌碼第二

      NBA官網新秀榜更新:埃奇庫姆領跑弗拉格升第三 瀚森交易籌碼第二

      羅說NBA
      2025-11-06 06:27:16
      李嘉欣姐姐在上海參加繼子婚禮,被敬茶笑不攏嘴,15歲兒子罕露臉

      李嘉欣姐姐在上海參加繼子婚禮,被敬茶笑不攏嘴,15歲兒子罕露臉

      山河月明史
      2025-11-04 15:15:51
      11月5日俄烏:烏軍的拖延戰術

      11月5日俄烏:烏軍的拖延戰術

      山河路口
      2025-11-05 18:35:05
      2025-11-06 15:24:49
      互聯網思維 incentive-icons
      互聯網思維
      每天推送精選互聯網圈深度文章
      5887文章數 87068關注度
      往期回顧 全部

      財經要聞

      特朗普關稅遭美國高院大法官輪番質疑

      頭條要聞

      深圳華強北存儲芯片翻倍漲價 商戶:每天都漲 或將更貴

      頭條要聞

      深圳華強北存儲芯片翻倍漲價 商戶:每天都漲 或將更貴

      體育要聞

      送走兩位全明星,公牛成了東部第一

      娛樂要聞

      白百何好友揭露爭獎細節

      科技要聞

      蘋果“認輸”!曝每年10億美元租用谷歌AI

      汽車要聞

      方向盤?不存在的 特斯拉 Cybercab亞太首秀

      態度原創

      家居
      手機
      親子
      藝術
      軍事航空

      家居要聞

      別樣府院 暢享詩意生活

      手機要聞

      高通放話:拿下三星 Galaxy S26 系列75%芯片份額將是“新常態”

      親子要聞

      上啥幼兒園啊,玩兒吧! 董路的微博視頻

      藝術要聞

      “塑料凳”大廈?西安新地標213米造型引熱議!

      軍事要聞

      美國發射洲際彈道導彈 俄方回應

      無障礙瀏覽 進入關懷版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av成人区国产精品| 国产熟女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老司机性色福利精品视频| 好吊妞人成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无套内射普通话对白| 99久久国产综合精品女同| 精品国产中文字幕懂色| 久久人与动人物a级毛片| 成年女人喷潮免费视频| 99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无卡顿| 国产精品第一二三区久久 | 国产97人人超碰CAO蜜芽PROM| 国产视频有码字幕一区二区| 成av免费大片黄在线观看| 大尺度国产一区二区视频| 国产精品色内内在线播放| 少妇人妻88久久中文字幕| 国产女人在线视频| 国产av国片精品一区二区| 亚洲首页一区任你躁xxxxx| 欧美乱强伦xxxx孕妇| 人妻系列无码专区69影院| 国产成人亚洲日韩欧美| 日本一道本高清一区二区| 日本熟妇XXXX潮喷视频| 国产一级二级三级毛片| gogogo高清免费观看| 全免费A级毛片免费看无码| 99久久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蜜桃臀无码AV在线观看| 中文字幕熟妇人妻在线视频| 永久免费无码av在线网站| 日日躁狠狠躁狠狠爱| 国产线播放免费人成视频播放| 中国国产免费毛卡片| 97人妻免费碰视频碰免| 国色天香中文字幕在线视频| 国产免费性感美女被插视频| 亚洲综合91社区精品福利| 亚洲av与日韩av在线| 免费的特黄特色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