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18日,中國科學院院士、理論物理學家、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楊振寧先生在北京因病去世。
![]()
網上流傳了楊振寧先生寫給翁帆的永別信,這是一段跨越世紀的戀情,一份超越生死的囑托。
信的字里行間流露出的深情、睿智與豁達,深深打動了無數讀者。這不僅僅是一封家書,更是一位世紀智者關于生命、愛與告別的終極告白。
21年前,28歲的翁帆與82歲的楊振寧官宣成為夫妻,他們的官宣讓所有人為之一振,因為他們倆之間的年齡相差54歲。但從翁帆堅定的眼神里,可以看出這是經過慎重考慮的,也不是隨意的決定。
過了21年,楊振寧先生和翁帆兩個人之間的感情也經歷了世人的見證,從楊振寧先生給翁帆的永別信里,更可以見證了他們純粹的感情是那么的稀缺
告別與饋贈:“我的小帆,別難過”
信的開篇,楊先生便以平靜而溫柔的口吻,談及生命的終點。寫道:“當你讀到這些字時,我已經到達和我們共同奮發的星球,去往物理公式無法抵達的永恒。”
![]()
沒有悲戚,只有寧靜的告別。先生將兩人共度的二十余載晨昏,視為上帝賜予他“蒼老靈魂最珍貴的禮物”,并認為這份幸運,“足以抵過世間所有離別”。這是一種歷經滄桑后的感恩與滿足,將離別的悲傷升華為對曾經擁有的極致珍惜。
回憶與救贖:“是你,為我的生命做了溫柔的延長”
先生深情回憶起1995年在汕頭的初遇,那個青澀的接待學生;以及2004年的重逢,那位已能與他共度人生的成熟女性。
在清華園“舊根居”的日子,那些墻上的合影、無數個彼此溫暖的寒夜,都成了先生生命最后時光里“埋在黑暗里的星”。先生動情地寫道:“你總說我給了你純凈的世界,可你不知道,是你讓我這個早已看清生命有限的人,重新領悟了生命的意義……是你用青春為我的生命做了溫柔的延長。”
這段話,徹底顛覆了外界對這段關系的世俗想象。在這段感情中,翁帆并非僅僅是接受者,她更是給予者和救贖者,她用她的青春與活力,滋養并延長了一位智者的學術與情感生命。
![]()
驕傲與獨立:“你就是獨一無二的翁帆”
更令人動容的,是楊振寧先生對翁帆獨立人格與學術追求的全力肯定與驕傲。他欣慰地看著她“避開我的光環,一頭扎進16世紀歐洲建筑的研究”,從清華博士到翻譯學術著作,在學界憑實力贏得尊重。
他引用英國作家伍爾夫的概念,贊許翁帆早已擁有了“自己的房間”。這份不依附的獨立與清醒,被他視為比任何贊美都更值得欣慰的事。他明確地告訴她也告訴世界:“你從不是誰的附屬,你就是獨一無二的翁帆。”
這份尊重與欣賞,是這段感情最堅實的基石。
囑托與放手:“贊成你再婚,別念,向前走”
信中最為豁達,也最顯深情的部分,是他對翁帆未來的囑托。他曾說,將來自己不在了,贊成翁帆再婚。
楊振寧先生坦誠地剖析自己的矛盾心情:“這不是靠一年紀大的輝煌生命無常,希望你會生溫暖有人伴;百年輕輕的我,又多希望你的世界里永遠有我的痕跡。”然而,最終,理性而深沉的愛占據了上風。他囑托她,無論如何,都要“將自己好好生活”,去看那些他來不及陪伴的風景。
最后的寄語,只有五個字:“別念,向前走。”這是一個深愛她的人,能給予她的最強大、也最溫柔的力量。
![]()
結語:愛,是超越所有公式的奇跡
作為一名探索了宇宙終極奧秘的物理學家,楊振寧在信的結尾道出了他最深切的感悟:“物理學教會我宇宙有其規律,而你讓我懂得,愛才是超越規律的奇跡。”
這封信,讓我們看到了超越年齡、名利與世俗眼光的靈魂相契。它告訴我們,最深刻的愛情,是相互成就,是尊重獨立,是希望對方在失去自己后,依然能擁有燦爛豐盛的人生。
楊振寧先生將他最后的牽掛與安心,都留給了翁帆。因為他知道,那個他深愛的、獨一無二的她,早已擁有了照亮自己前路的力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