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法史上,把藝術性寫到巔峰的,并非“書圣”王羲之,而是“草圣”懷素,懷素精通狂草,用筆率性顛逸,不計工拙,與自身情感融合,字字援毫掣電、隨手萬變,極具藝術效果。
![]()
何紹基的《跋板橋書道情詞》,曾夸贊曰:“山谷草法源于懷素,懷素得法于張長史,其妙處在不見起止之痕。前張(張旭)后黃(黃庭堅),皆當讓素師獨步”。
懷素的草書筆法,不僅源自“二王”,深得古法真傳,還融合張旭技巧,張旭的存世時間,略早于懷素,首推狂草,故而后世個別學者,認為張旭水平更高。
![]()
實則不然,張旭的體系、風貌不夠完善,懷素結合諸家,游歷全國,融入萬物意象、禪宗氣息,令其體系、氣韻成熟,無論是藝術性,還是重要性,均高過懷素,因此拿下“草圣”稱號。
![]()
況且懷素晚年,喝酒醉之后,如神仙下凡,寫出一部“絕世狂草”,不但蓋過張旭,甚至超越了王羲之,此帖就是《大草千字文》,全卷縱29.5厘米、橫556厘米,總計1000多字。
![]()
幾乎90%的常用字囊括其中,將狂草筆法,一次新的展現清楚,并且此時處于中后期,筆法和書風已然完善,中鋒運筆,衄挫和絞轉等變化,大多斂于墨色之下,字字簡凈凝練,鋒芒內斂。
![]()
字體雖然瘦硬,但是并不枯澀、寒儉,相比早期書法的銳利爽健,此帖帶有幾分“人書具老”“復歸平正”的韻味,外層血肉飽滿、舒和,意態圓融流暢,質感醇厚,更耐得住品析。
![]()
目前《大草千字文》原稿失傳,好在市面盛傳的均是拓本,其中最精善、最清晰的一幅,就是流入美國的“安思遠本”,這是南宋時期,皇家刊刻而成,宮廷制作,最是精細。
![]()
拓印時,用墨濃重,保障每個細節重現紙面,與原稿相差無幾,每個草字旁邊,還有小楷注釋,輔助識讀,可時常臨摹,學習正統的狂草技法,讓用筆平穩而自如,寫出真正的藝術之美。
![]()
而今,我們對懷素《大草千字文》,進行1:1超高清復刻,推出便攜經折裝,加入現代字注釋,幫助初學者識讀,非常適合臨摹與欣賞,與原作毫無二致,見此品如見原作,市面獨此一家,若您喜歡可點擊下方商品鏈接一觀。
作品為我店獨家版權,侵權抄襲者必究!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