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查十三年,舉報獎10萬,招標行業,變天了!負責任地說一句,中標靠關系,項目靠資源的時代,徹底要畫上句號了!前段時間,國家發改委開了一個發布會,看上去好像沒什么新內容,實則暗藏殺機,從這次會議之后,招標行業成了重點整治對象,而負責評標的所謂專家,也被納入重點關注范圍。國家想動手已經不是一天兩天了,從2024年到現在,全國曝光了2000多起招標違規案件,大量串標團伙被移送公安,光是清理出來的違規專家就有3.8萬名,要知道這每一個專家背后都有不止一個上千萬甚至上億的項目,更讓某些人脊背發涼的是,國家不僅要查,而且還要倒查,十幾年的舊資料老黃歷都得翻出來研究,誰都跑不掉,曾經肥得流油的招投標,如今真成了燙手山芋。曾經暗箱操作的人這下都要睡不著了!
在圈子里混過的都知道,想拿項目,你別管什么行業,先得“拜碼頭”“找門路”,標書做的再漂亮,不如領導一句“招呼” 管用。招投標桌子底下藏的貓膩一天一夜都數不完。
比如基建領域,就是“關系戶”扎堆的地方。去年檢察機關披露的數據,光前三季度就辦了4800多件建設工程合同糾紛的監督案,排在全國第二高。這里面什么樣的奇葩事都有:有的回遷房項目本該公開招標,結果直接改成議標,等于把項目直接塞給關系戶;還有的更離譜,施工隊都進場倆月了,招標流程才慢悠悠地補起來,這哪是招標,分明是走個過場演個戲給外人看。更坑的是層層轉包,一個公路項目中標方抽10%管理費,再轉包給下家又抽10%,到實際施工的人手里,預算早就被扒得只剩骨頭了,只能用劣質材料湊數,最后修出的路成了“豆腐渣”,下雨就塌,這不是拿老百姓的生命安全開玩笑嗎?
![]()
教育領域也沒好到哪里去,本來應該是清水衙門,結果成了腐敗重災區。安徽去年曝光的案子看得人牙癢癢,一個外地商人行賄232.5萬,直接“放倒”了11名教育系統官員,從省廳到區縣,關系全打通了,具體怎么操作的?提前跟官員串通,按自己公司的設備參數寫招標要求,等于把標書做成了“私人訂制”,別人再優秀也根本沒資格投標。更惡心的是“雁過拔毛”,蚌埠有個校產辦主任,采購練習簿居然按每本5厘錢收好處費,就這蚊子腿肉,硬是攢了8個學期收了一共1.6萬。家長們以為教輔費貴是成本高,殊不知錢都流進了這些蛀蟲的口袋。
至于更敏感的國防和軍工領域,雖然公開案例不多,但圈里關于招投標的傳聞同樣不少,有的配套設備招標,故意設置些莫名其妙的參數,就某家關系戶的產品能達標;還有的采購驗收睜一只眼閉一只眼,合格的產品被壓價,劣質的靠關系進場,這不是拿國家安全當兒戲嘛!
這些亂象可不是小事,往小了說坑害老百姓,往大了說動搖國家的根基。2023年全國政府采購規模已經突破了3.4萬億,公開招標占了76.3%,要是都被串標抬價,國家財政有多少錢都不夠浪費的。其次是破壞公平,老實做生意的企業被排擠,誰還愿意搞研發、抓質量?最后更滋生腐敗,北方有個省審計廳去年就移送了245件招投標違紀線索,涉及409人,全是靠指定供應商、操縱招標撈好處的。
![]()
亂象叢生,危害巨大!國家這次是動真格的,刀刀都砍在要害上。先看國家層面的硬招:財政部明確要求“花錢必問效、無效必問責”,以前招標完就沒人管的日子徹底翻篇了,以后誰招進來,就問誰要成果;檢察機關更是直接亮劍,只要發現先施工后招標、違法分包的,直接認定合同無效,一點情面不留。更關鍵的是,國家不僅要抓害群之馬,還在修補制度漏洞,以前串標難認定,現在連專門的司法解釋都有了,以后還有人想鉆法律空子,門兒都沒有。
高層一聲令下,各地馬上開始整改,簡直是八仙過海各顯神通。浙江搞了個“全流程電子化”,從標書發布到評標結果,全在網上留痕,你就算是官再大,想改個參數、透個消息都沒機會,去年一年就靠這招查出200多起違規操作。廣東就更狠了,在省內搞了個招投標“信用黑名單”,只要有串標、圍標記錄,不僅3年不準投標,連政府補貼、貸款都給你停了,等于斷了企業的活路。江蘇推出“異地評標”,比如南京的項目,評委從蘇州、無錫隨機抽,本地關系再硬也搭不上話,今年上半年就用這招否掉了13個有貓膩的標書。還有山東,把中小企業的份額明確寫進規定,政府項目30%以上必須給中小企業,以前被關系戶壟斷的蛋糕,現在逼著分出來。
![]()
國家為啥突然下這么大力氣整治招投標?這里面釋放的信號太明確了:第一,市場要發展,一定要把公平、公正放在首位,以后拼的是技術、質量、價格,不是后臺;第二,腐敗零容忍,不管是“大老虎”還是“小蒼蠅”,只要碰招投標的紅線就必被查,不光抓,還要倒查,退休了都給你揪出來;第三,營商環境亟需進一步優化,這幾年我們一直都在強調要激發民營企業的活力,那就必須把一些關系戶給揪出來,讓企業家敢投錢、敢創新,而不是天天琢磨搞關系送禮。
這次是制度性改革,不是運動式整治。電子化留痕了,信用體系聯網了,跨部門監管到位了,想回到以前那種暗箱操作的日子,比登天還難。就像給招投標裝了“天眼監控”,一舉一動都在眼皮子底下,誰還敢瞎折騰?
從今往后,招投標的水會越來越清,必須回歸“陽光下的競爭”,拼產品、拼服務、拼創新的時代真的來了。對于中小企業來說,這是天大的機遇;對于那些還想靠關系吃飯的,趁早醒醒,別等被淘汰了才后悔。畢竟做生意跟做人一樣,踏踏實實才是根本,旁門左道終究是竹籃打水一場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