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于醒悟了!
印度外長蘇杰生稱,如果俄羅斯和中國倒下了,那下一個就是印度。
網友們直言:印度終于人間清醒了一回!
蘇杰生作為印度的外長,在外交圈混了挺多年,不是那種隨便表態的政客。他最近在各種場合反復強調印度要堅持“自己的路”,不能完全倒向任何一邊。
這話里話外透著印度在外交上的糾結:既想跟著美國混,又不敢得罪俄羅斯,還惦記著和中國保持關系。
印度這幾年沒少在國際上刷存在感,跟美國、日本、澳大利亞搞了個“四方安全對話”,轉頭又跟俄羅斯買石油,跟我國做生意。
這種左右逢源的本事不是每個國家都有,但蘇杰生心里明白,這種走鋼絲的游戲不好走。他在最近一次論壇上說得更直白:特朗普再次上臺后,美國外交政策變得特別直接,關稅大棒想用就用,這讓很多國家都心里打鼓。
說到買俄羅斯石油這事,印度挺硬氣,美國批評印度,印度直接懟回去:歐洲買得更多,美國自己也買,憑什么單說印度?愛買不買!
這話聽著解氣,但也反映出印度的無奈,作為發展中國家,印度得優先考慮自己的經濟利益。
中印關系就更復雜了,兩邊在邊境問題上鬧得不愉快,但蘇杰生還是承認,要實現“亞洲世紀”,中印得合作。這種既對抗又合作的關系,正好體現了印度現在的外交困境。
印度心里清楚,完全倒向美國不一定有好果子吃,但跟中國競爭又力不從心,所以還是務實一些最明智。
其實不光印度,很多發展中國家都面臨類似難題。現在國際形勢變化快,美國不像以前那么強勢,多極化趨勢越來越明顯。
這種情況下,印度這種大國就更要小心行事,蘇杰生說得在理,印度必須堅持戰略自主,不能當任何國家的跟班。
印度最近在外交上的一些舉動就很能說明問題,比如在聯合國投票時,印度經常棄權或者投反對票,就是不輕易站隊。這種“騎墻”策略看似投機,實則是無奈之舉。
印度人口多,發展潛力大,但現在實力還不足以單獨應對國際風云變幻。
說到這,就不得不提印度國內的情況,其國內經濟發展不錯,但貧富差距大,基礎設施跟不上。這些國內問題也影響著印度的外交選擇。蘇杰生作為外長,既要維護印度在國際上的地位,又要考慮國內發展的需要,這個平衡很難把握。
好在,印度的情況其實給很多發展中國家提了個醒。在大國博弈的時代,小國如何自處是個大問題。完全倒向一邊風險太大,但想左右逢源又需要高超的外交技巧。印度這些年吃過的虧,值得其他國家借鑒。
如今西方霸權當道,發展中國家在國際事務中經常被忽視,如果能夠形成合力,就能更好地維護自身利益。印度作為一個發展大國,在這方面可以發揮重要作用。
不過印度也面臨不少挑戰,比如如何平衡中美俄的關系就是個難題。最近美國一直在爭取印度,但印度似乎不太愿意完全倒向美國,這種謹慎態度顯示出印度外交的成熟。
說到中印關系,雖然現在有些摩擦,但長遠看合作對雙方都有利。中國是印度最大的貿易伙伴之一,兩國在經濟上互補性很強。蘇杰生也承認這一點,所以他一邊強調印度要維護自身利益,一邊也留足了與中國合作的空間。
蘇杰生這番話反映出印度對國際形勢的清醒認識,在大國博弈加劇的今天,印度選擇了一條中間道路:既不完全倒向任何一方,又積極與各方合作。
這種務實的外交策略,既維護了印度的國家利益,也為其他發展中國家提供了參考,這一點,蘇杰生看得明白,就看莫迪政府能不能看懂了。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