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全球金融市場緊盯美聯儲貨幣政策走向的關鍵節點,一份超預期的通脹數據為市場注入強心劑。北京時間10月24日晚間,美國勞工統計局公布的9月消費者價格指數(CPI)報告顯示,無論是整體通脹還是核心通脹,同比、環比增速均低于市場預期。這一數據不僅鞏固了市場對美聯儲年內繼續降息的判斷,還直接推動美股三大指數開盤后集體走高并創下歷史新高,科技股與芯片股更是成為本輪上漲的 “領頭羊”。不過,數據背后隱藏的住房成本統計異常問題,也為未來通脹走勢和美聯儲政策決策埋下了不確定性。
![]()
9月CPI 全線低于預期,核心通脹釋放明確降溫信號
備受市場關注的美國9月CPI數據,呈現出全面降溫的態勢。從整體通脹來看,美國9月CPI同比增長3%,低于市場預期的3.1%,較前值2.9% 略有回升但仍處于可控區間;環比增長0.3%,同樣低于預期的0.4%,較前值0.4% 有所回落。這意味著,經過前期調控,美國整體物價上漲速度進一步放緩,與市場預期的 “溫和回升” 相比,實際通脹壓力更為寬松。
更受美聯儲關注的核心通脹指標,表現則更為亮眼,釋放出明確的降溫信號。核心CPI剔除了波動較大的食品和能源價格,能更準確反映物價的長期走勢,是美聯儲制定貨幣政策的重要參考。數據顯示,美國9月核心CPI同比增長3%,低于預期的3.1%,較前值3.1%下降0.1個百分點;環比增長 0.2%,低于預期的0.3%,較前值0.3%同樣下降0.1個百分點。這是核心通脹連續多月保持回落態勢,表明美國通脹的 “粘性” 正在減弱,物價上漲的內在動力持續不足。
從分項數據來看,核心通脹走軟的關鍵驅動力來自核心服務業成本的顯著下降。核心服務業涵蓋醫療、教育、交通等與居民生活密切相關的領域,其成本變化直接影響核心通脹走勢。此次核心服務業成本下降,說明前期美聯儲通過加息抑制需求的政策效果逐步傳導至服務領域,通脹調控取得階段性成果。不過,整體通脹仍受到能源成本攀升的推動,其中汽油價格指數9月上漲4.1%,成為拉動整體CPI環比增長的最大單一因素;同時,服裝價格上漲0.7%,分析認為這很可能與更高的關稅政策有關,成為少數推升通脹的分項指標。
值得一提的是,這份CPI報告的發布過程一波三折。該報告原定于10月15日發布,但受美國政府持續停擺影響,美國勞工統計局大部分業務暫停,導致報告推遲近10天。更嚴峻的是,美國白宮表示,下月大概率不會發布通脹數據,原因同樣是政府停擺 —— 要采集10月份的價格信息,需要勞工統計局工作人員在10月期間在崗工作,但當時工作人員幾乎都未履職。這意味著,未來美聯儲制定政策時,可能面臨關鍵通脹數據缺失的困境,增加了政策決策的復雜性。
降息預期急劇升溫,交易員押注未來12個月降息120基點
9 月CPI數據公布后,金融市場對美聯儲降息的預期迅速升溫,利率互換市場的交易行為直接反映了這一變化。目前,交易員幾乎完全消化了美聯儲下周降息25個基點的情景,同時預計12月將再度實施一次降息,這意味著市場認為美聯儲在今年剩余時間內將完成兩次降息。更長遠來看,交易員押注美聯儲未來12個月內的累計降息幅度將達到120個基點,若這一預期兌現,美國基準利率將降至2.9%,低于被視為 “中性水平” 的3%—— 中性利率是指既不刺激經濟也不抑制經濟的利率水平,利率降至中性水平以下,意味著美聯儲將進入 “寬松周期”,通過降低融資成本為經濟增長提供支撐。
從機構觀點來看,多數分析師認為這份CPI數據為美聯儲下周降息掃清了障礙。高盛多部門固定收益投資主管Lindsay Rosner表示,在美聯儲預計將于下周降息之前,此次CPI報告內容不足以令其 “驚慌”,12 月降息的可能性依然存在;B. Riley Wealth首席市場策略師Art Hogan則指出,這份報告將明確讓美聯儲保持在降息軌道上,盡管核心CPI仍遠高于2%的長期目標,但美聯儲已明確更加關注走軟的就業數據,將繼續捍衛充分就業的使命。美國白宮也對數據表示認可,白宮國家經濟委員會主任凱文?哈西特稱,通脹正在放緩,美聯儲的政策壓力有所減輕,預計未來報告中的通脹將進一步下降,且目前沒有證據表明關稅正在導致通貨膨脹,這與美國總統特朗普此前 “通脹已得到控制” 的觀點相呼應。
不過,也有機構對數據的 “真實性” 提出質疑,認為住房成本統計異常可能導致9月CPI失真,需警惕數據背后的潛在風險。Inflation Insights總裁兼創始人Omair Sharif指出,代表住房自有成本的 “實際等效租金指數”9月環比僅微升0.1%,創下四年多來最小單月漲幅,而租賃住房指數上漲0.2%,兩者之間的巨大差異幾乎可以確定是數據噪聲所致。他進一步表示,從住房數據的異常表現來看,當前核心通脹讀數顯然夸大了潛在通脹的降溫趨勢,未來隨著住房數據回歸正常,通脹可能出現一定程度的反彈。這一觀點提醒市場,不能僅憑單月數據判斷通脹走勢,需持續跟蹤后續數據的連貫性與合理性。
美股全線大漲創歷史新高,科技與芯片板塊成主力
在美聯儲降息預期升溫的直接刺激下,美股市場迎來 “狂歡時刻”。北京時間10月24日晚間開盤后,美股三大指數集體走高,截至當日22:00,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上漲0.88%,納斯達克綜合指數上漲1.11%,標普500指數上漲0.85%,三大指數盤中均突破前期高點,創下歷史新高。這是美股在年內多次創下新高后,再次因 “貨幣政策寬松預期” 推動的上漲,反映出市場對美聯儲降息將降低企業融資成本、提升股市估值的樂觀判斷。
從板塊表現來看,美股大型科技股多數走強,成為拉動指數上漲的核心力量。谷歌股價大漲超2%,此前Anthropic宣布將使用價值數百億美元的谷歌AI芯片,這一合作消息為谷歌的AI業務增長提供了新預期;英偉達、亞馬遜、甲骨文等科技巨頭股價均上漲超1%,微軟、蘋果雖漲幅較小,但仍保持正增長。科技股的強勢表現,一方面源于降息預期下 “成長股估值提升” 的邏輯 —— 降息會降低未來現金流的貼現率,而科技股的估值對貼現率更為敏感;另一方面,AI產業的持續推進為科技股提供了業績增長支撐,市場對科技企業的長期盈利能力保持信心。
美股芯片股則成為本輪上漲的 “黑馬”,板塊集體爆發帶動相關指數創下新高。費城半導體指數大漲超2%,盤中觸及歷史新高,該指數涵蓋了美國主要半導體企業,其走勢直接反映芯片行業的市場情緒。具體到個股,AMD 股價大漲超7%,同樣創出歷史新高,成為芯片板塊的 “領漲龍頭”;英特爾上漲超3%,美光科技上漲超3%,博通上漲超2%,臺積電上漲近2%。芯片股的走強,既受益于整體科技行業的景氣度提升,也與全球芯片需求逐步復蘇、AI芯片需求激增等因素密切相關,疊加降息預期帶來的流動性寬松,推動板塊估值與股價同步上漲。
結語
美國9月CPI數據的超預期降溫,無疑是美聯儲在貨幣政策決策關鍵期收獲的一則利好。從短期來看,數據推動降息預期升溫,直接刺激美股創下歷史新高,市場情緒得到顯著提振;但從長期來看,數據背后的住房成本統計異常、未來通脹數據缺失等問題,為美聯儲政策決策增加了不確定性。對于投資者而言,需理性看待單月數據的影響,既要關注降息預期帶來的投資機會,也要警惕數據失真、政策超預期調整等潛在風險。未來,隨著美聯儲下周利率決議的臨近,以及更多經濟數據的發布,全球金融市場或將迎來新的波動,需持續跟蹤市場動態與政策走向。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