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汽集團三季度的財報,讓外界傻眼了。10月24日,廣汽集團披露2025年第三季度報告。財報顯示,前三季度,實現營收662.72億元,同比下滑10.49%,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43.12億元,同比下滑3691.33%。其中,第三季度實現營業收入為241.06億元,同比減少14.63%;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17.74億元,同比下滑27.02%。
![]()
這可以說是廣汽集團有史以來最差的業績了。對此,廣汽集團表示,業績變動主要是受國內汽車行業競爭激烈、以及需求結構快速升級導致汽車銷量與盈利下滑,以及上年同期如祺出行港股上市估值溢價,利潤總額同比減少等綜合因素所致。
針對這種業績情況,廣汽的變革早已經開始,而現在被認為是改革的陣痛期。廣汽集團去年吹響了“番禺行動”的號角,開啟了一場刀刃向內的自我變革。在去年,廣汽集團總部整體從廣州CBD遷至番禺化龍。讓決策者“聽到炮火”,并啟動三年“番禺行動”,推動企業從“戰略管控型”向“經營管理型”轉變,實現更高決策效率、更快市場響應速度和更低運營成本。
“每天都要進步,每天都要創新。廣汽確實進入了‘戰時狀態’。”在10月20日播出的新一期《對話》欄目中,廣汽集團董事長、總經理馮興亞在節目中這樣表示。“戰時狀態”是今年7月馮興亞針對廣汽的現狀和改革進展所提出的。僅從口號就可以看出,對于廣汽而言改革的緊迫性和嚴重性。
![]()
盡管財報數字很難看,但實際上,在三季度廣汽的元氣已經有所恢復了。就報告期內業績來看,廣汽在今年三季度合并營業總收入243.18億元,環比上漲6.98%,全集團汽車銷量達42.84萬輛,環比上升11.49%。可以看出,“番禺行動”一體化改革取得積極進展,帶動營業收入及汽車銷量今年以來連續兩季度實現環比正增長。這對于當下的廣汽來說,可以說是希望草原上的“星星之火”。
分拆來看,廣汽集團旗下各品牌均在今年第三季度實現了銷量的環比正增長。其中,廣汽傳祺、廣汽埃安和廣汽昊鉑三個自主品牌的合計銷量超過15.95萬輛,環比增長15.09%。合資品牌也呈現出了類似的態勢,第三季度銷量環比上漲9.30%,至26.78萬輛。其中,廣汽本田第三季度銷量為6.93萬輛,環比上漲11.85%;廣汽豐田第三季度銷量為19.85萬輛,環比增長8.43%,同比增長9.15%,實現了同、環比雙增。
當然,虧損加大的部分原因還有廣汽在今年研發上加大了投入。馮興亞在節目中透露,廣汽累計研發投入已超580億元,而2025年該公司的研發投入將突破100億元,日均投入達2000萬-3000萬元。以近900億元的營收來看,廣汽的研發占營收的比例超過了11%,這遠遠超過了行業5%的研發營收占比。
![]()
在未來的發展上,報告期內,廣汽與華為合作項目取得重要進展。9月,雙方聯合打造的高端智能電動汽車品牌“啟境”官宣,隨即任命擁有25年汽車從業經驗的劉嘉銘擔任CEO加速推進項目落地。馮興亞透露,與華為乾崑聯合打造的啟境首款產品將于2026年中上市。隨后馮興亞在社交媒體發文透露,該品牌名由任正非提議命名。
2024年底,廣汽與華為簽署深化合作協議。2025年1月,華為與啟境團隊已經合署辦公大半年,致力于推出一系列智能化新車型產品,所有產品均由華為操盤,從0開始全新研發,定位于高端智能新能源車。據悉,“啟境”品牌會全系列、全棧搭載華為乾崑智能化的解決方案,并對標華為IPD(集成產品開發)及IPMS(集成產品營銷服務),從產品定義、開發上市到用戶服務,華為將全程陪跑和深度賦能。該項目獨立運營、高度授權,雙方團隊“聯合作戰,不分彼此”,開創了車企與ICT巨頭合作的新模式。
“它的外觀造型融合了科技、時尚和運動元素,讓人眼前一亮。我相信這款產品一定能夠一炮走紅。”馮興亞說。
![]()
除了這個新品牌,增程產品的上市也被廣汽寄予厚望。廣汽發布了星源增程。馮興亞介紹說,星源增程的增程器油電轉化率3.73kWh/L、電驅系統CLTC工況效率93%、最高持續發電功率85kW。此外,廣汽最近聯合京東共同造車,為京東提供定制版汽車,這是否能為其找到新增長渠道還是未知數。
從整個發展的態勢來看,盡管三季度的業績表現不好,但這可能是廣汽的業績反轉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