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按照國外媒體10月18日的報道,最近幾天,俄軍再次出現擊落自家戰機的事故。俄軍1架蘇30SM戰機,在執行任務的過程中,被自己的地面防空部隊擊落,飛行員跳傘。不得不說,這是近年來,俄軍又一次誤擊兄弟部隊的事件。那么,一個問題出現了,俄羅斯各個軍兵種之間,為何沒有完善的指揮、數據鏈,以至于屢屢出錯。
![]()
首先,我們聊聊2022年以來,俄軍相互誤擊的幾個事件。2023年10月9日,俄羅斯1架蘇35戰機,在俄烏前線,被自家S300防空系統擊落。僅僅2個月以后,2023年12月18日,俄羅斯1架蘇25攻擊機,也是在前線附近,被地面防空部隊擊落。此次,地面防空部隊,連續發射5枚防空導彈,堪稱火力全開。
2024年1月,情況進一步惡化,俄羅斯地面防空部隊,一次性誤擊了自己的A50U預警機、伊爾22M指揮機。此次,俄軍防空部隊,又一次擊落了自己的蘇30SM戰機。那么,俄羅斯各個軍兵種之間,為何會出現相互誤擊的情況?又應該怎么辦呢?
![]()
公正客觀的說,這是俄軍整個體系建設滯后的結果,不是一兩件武器的問題,而是整個體系的問題。首先,俄羅斯在雷達系統、電子信息技術領域,一直是傳統的短板,一直被歐美各國嘲笑。近年來,中國也明顯后來居上。由于在雷達、電子信息技術上的短板明顯,導致了俄軍在預警、探測領域,出現了非常明顯的不足和缺陷。
在俄烏前線,雙方都投入了大量的無人機等裝備。面對烏克蘭的無人機蜂群打擊,俄軍防空部隊、戰機,需要屢屢出擊。在這樣的大環境下,久而久之“出現了草木皆兵”的局面。尤其是在雷達、探測系統看不清楚的情況下,一旦發現“目標”,寧可先打下來,確保自己地面目標的安全。就是在這樣的作戰要求下,俄軍戰機屢屢被自家部隊擊落。
![]()
除了上述原因之外,還有一個非常明顯的原因。俄軍的數據鏈整合能力太差,還是由于傳統短板,造成了俄軍無法把各個子系統之間、相互兼容、相互整合,各個軍兵種的各個系統之間,屬于無法連接或者半連接狀態。這是一個非常大的問題,尤其是跨軍種之間,更加明顯。
由于俄軍整個體系的技術建設滯后,以至于出現了各種問題,我們以蘇34戰斗轟炸機為例。在很長一段時間內,由于俄軍缺乏精確制導武器,為了支援前線部隊作戰,需要蘇34戰斗轟炸機,掛載重磅航彈,以低空作戰模式作戰。公正客觀的說,基本上等于“送菜”。參考歐美或者解放軍空軍,都發展了各種精確制導武器、對地隱身巡航導彈等等。
![]()
當然,誤擊自家戰機的問題,不僅僅是俄軍出現,美軍也不例外。2024年12月,在紅海執行任務的美國海軍杜魯門號航母編隊,出現了自家巡洋艦,連續發射標準2,擊落自家FA-18戰機的事件。此外,還有另一架FA-18戰機,險些被擊傷。由此可見,敵我識別問題,非常復雜。
其實,美軍、俄軍的經驗教訓,對于解放軍部隊來說,也需要學習和借鑒。例如在未來可能的大規模渡海、島嶼登陸作戰中,肯定是各個軍兵種都會參加。同時,對岸也裝備了大量的各型無人機。在未來的作戰模式中,解放軍部隊需要面臨的情況,更加復雜、難度更高。不同軍兵種、不同武器裝備之間的兼容、配合、相互支援,牽一發而動全身。
![]()
解放軍兩棲混合編隊
近年來,解放軍部隊非常強調“信火一體概念”,也是這個原因。解放軍部隊,已經把信息兼容、信息保障等任務,放在了與火力配置同等重要的高度,甚至“信在火之前”。2025年9月,在閱兵式上,我國公開展示了各種信息保障、通訊車輛,也是綜合體系建設的一部分,也是現階段的俄軍部隊,想學而學不會的高難度項目。
解放軍信息支援部隊
總而言之,信息保障、敵我識別,對于各國軍隊來說,都是大考。尤其是軍兵種非常復雜的大環境下,難度進一步提高。無論是俄軍、美軍,還是解放軍部隊,在2020年代的大環境下,都在進行各方面的調整和改變。以解放軍部隊的信息支援部隊為例,就是從網絡攻防到信息偵察,從數據融合到態勢感知,發展態勢非常明顯。
![]()
關于解放軍部隊發展、變化的一系列故事,還有很多。作者在以后的文章中,和大家慢慢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