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澳門發生一宗匪夷所思的盜竊案!多間廟宇供奉的“土地公”像接連失竊,警方調查后竟在一名女子家中搜出超過五十尊來歷不明的各類“仙佛”神像。這一幕仿佛現實版“請神入室”,卻暗藏違法玄機。更令人咋舌的是,嫌犯竟是本地一名38歲無業女子,其行為不僅觸犯法律,更在民間信仰深厚的澳門激起軒然大波。
![]()
事件始于本月21日至23日,短短三天內,路環及氹仔四間歷史悠久的廟宇相繼報案,稱廟中供奉的九尊土地公像不翼而飛。這些土地公像多為瓷制,尺寸各異,雖單尊價值不高(損失介于數百至三千澳門元),但其文化與信仰意義遠超金錢衡量。
其中,位于氹仔施督憲正街的三婆廟、醫靈廟和觀音堂尤為引人關注。三婆廟始建于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醫靈廟建于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觀音堂亦有逾百年歷史。這些廟宇不僅是居民日常祈福的場所,更是澳門“土地信俗”的重要載體,該習俗已于2021年正式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
然而,這些承載著百年香火與民間信仰的神像,竟在深夜或清晨被人悄然搬走,部分廟宇的功德箱也被翻動打倒,現場留下凌亂痕跡。廟方負責人發現后震驚不已:“土地公是守護一方平安的‘地主’,誰敢動祂?”隨即報警并通報文化局。
接到報案后,司法警察迅速介入,調取周邊監控錄像,并通過車輛軌跡分析鎖定一名可疑女子。23日晚,警方在嫌犯住所附近將其截獲,盜竊者是一名38歲的劉姓本地女子,無固定職業,行蹤低調。
![]()
隨后,警方對其私家車及位于氹仔的住宅展開搜查,當場起回三尊與失竊廟宇描述一致的土地公像。然而,更大的震撼還在后頭!在其居所內,警方竟發現一個宛如“微型神殿”的空間,里面密密麻麻擺放著約五十余尊各式佛像、菩薩像、關帝像乃至小型神龕,形態各異,材質不一,儼然一座私人“神明收藏館”。
司警表示,目前尚無法確認這批佛像的來源,但高度懷疑均系盜竊所得,已全部扣押待查。劉女涉嫌觸犯“加重盜竊罪”,案件移送檢察院偵辦。
![]()
此案曝光后,迅速引爆網絡。網友紛紛驚呼:“連神仙都敢偷?不怕半夜托夢嗎?”“這是要在家自立門戶當‘神主’?”更有甚者調侃:“是不是以為把土地公請回家,就能鎮住樓價暴漲?”
然而,在諸多戲謔背后,一條來自“圈內人士”的說法卻引發深思。有網友透露,一位資深道長曾私下表示:“偷土地公的人,很多是做生意的,圖的是‘開疆拓土’。”
此言并非空穴來風。據該網友轉述,這位道長坦言,其管理的道觀每年都會遭遇多次土地公像被盜,“不是小偷順手牽羊,而是有人專程來‘請’走,說是放在公司或店鋪里能旺財旺地盤。”
![]()
民俗學者指出,在華南民間信仰中,土地公象征“地氣”與“財運”,被視為“地方守護神”。將祂“請”至新店、新宅或商業據點,確有“鎮地招財”之寓意。但若以非法手段獲取,則被視作“褻瀆神明”,反而可能招致反噬。
此次事件不僅暴露了個別人的信仰扭曲,更折射出澳門部分老舊廟宇安防薄弱的現實。多位文化保育人士呼吁,應在氹仔舊城區、路環村落等歷史廟宇密集區域加裝高清監控系統(俗稱“天眼”),并加強夜間巡邏。
廟宇節慶文化促進會副理事長陸南德強調:“這些廟宇是活的文化遺產,不能只靠香火守護,更需要科技與制度的保護。”他建議設立專項基金,協助小型廟宇升級安保設備,并開通匿名舉報熱線,鼓勵市民共同監督。
![]()
同時,警方也提醒公眾:任何盜竊宗教文物的行為,無論動機為何,均屬嚴重犯罪,將依法嚴懲。至于那些妄圖通過“請神”方式謀取利益者,或許真該聽聽那句老話:“舉頭三尺有神明,莫存僥幸心。”
一尊土地公,看似尋常,卻承載著數代人的信仰與記憶。它不該成為賊手的目標,更不該淪為功利算計的工具。這名女子的所作所為,或許源于一時貪念,或許摻雜著某種扭曲的“風水執念”,但最終等待她的,將是法律的審判。
而這場荒誕又沉重的“偷神案”,也為所有人敲響警鐘:對文化的敬畏,對法律的遵守,才是真正的“得神庇佑”。
對此大家有什么看法呢?歡迎留言評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