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看到一個讓人痛心的新聞。
河南中牟縣的梁先生一家三口被人殺害。
![]()
妻子慘死,面部中了十幾刀,七歲的女兒和八歲的兒子也面目全非。
不寒而栗,很難想象歹徒和梁先生一家到底是有什么樣的深仇大恨。
可事實恰恰相反,歹徒是梁先生最親密的伙伴——發(fā)小崔某。
崔某和梁先生從小一起長大,成年之后一起北漂五年,可以說是感情深厚。
后來梁先生回老家辦了一個廢品收購站,日子越過越好。
但是發(fā)小過得卻依然沒有起色,甚至欠了很多外債。
為了幫助發(fā)小,梁先生也幫他接手了一家廢品收購站。
不僅如此,發(fā)小有外債,張口借錢,他有求必應。發(fā)小每年都借,他每年都給。
發(fā)小之前有盜竊的前科,他看在感情的份上也選擇了原諒。
平時妻子做了飯,他還請發(fā)小來家里吃飯,對發(fā)小幾乎不設防。
但就是這樣一個人,偷偷配了他家的鑰匙,趁他不在家的時候,入室盜竊,被發(fā)現(xiàn)后,殘忍地殺死了他的妻子和兒女。
更可怕的是,案發(fā)之后,發(fā)小居然像沒事人一樣回到案發(fā)現(xiàn)場。
可法網(wǎng)恢恢,疏而不漏,警方當天就將崔某鎖定為嫌疑人。
盜走的金飾很快被找回,但是梁先生的家人卻再也不能回來了。
梁先生說:沒有人會對土堆產(chǎn)生感情的,直到土里埋了他最愛的人。
燒五七那天,剛好是他女兒的生日,他買了兩個蛋糕,一個真的,一個紙的。
但是他再也聽不見女兒叫爸爸的聲音了。
這些天,他一直酗酒度日,靠著酒精才能睡著。
他想破腦袋也想不明白,為什么自己親之信之,一直幫扶的發(fā)小,會害得自己家破人亡。
01
這并非個例,上網(wǎng)一搜,相似的案件同樣觸目驚心。
今年六月份,湖南31歲的朱某在車庫被發(fā)小徐某殺害。
徐某身有殘疾,生活潦倒,朱某則事業(yè)有成。
看在發(fā)小的情誼上,朱某把他安排進自己的公司,讓他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家里也會叫他去家里吃飯,可以說把他當成自家人一樣對待。
但是因為徐某工作不力,實在沒轍,朱某就把他辭退了。
沒想到徐某懷恨在心,在車庫蹲點,殘忍殺害了朱某。
朱某怎么也想不到,怎么就因為幫人把自己的命搭進去了?
老話說:虎生猶可近,人熟不堪親。
很多時候,某些熟人比猛虎還危險。
彼此之間邊界不清,戒備不足,反而增加了受傷害概率。
有個網(wǎng)友的評論頗為扎心:防同學,防鄰居,防親戚。現(xiàn)在好了發(fā)小也得防了。
中國人民公安大學犯罪學教授王大偉曾說:60%的犯罪都是熟人所為。
而在一份四川省2012 年—2016年471例殺人案的回顧性分析報告里,熟人作案的比例達到了驚人的73%。
要知道,過去的幾千年里,我們一直是個熟人社會。
俗話說:老鄉(xiāng)見老鄉(xiāng),兩眼淚汪汪。
在以前,老鄉(xiāng)、發(fā)小、親戚,一起構(gòu)建了我們的熟人關系網(wǎng)。他們和我們同根同源,有天然的親近感和信任感。
無論經(jīng)商還是仕途,都是不小的助力。
過去大家相親相愛,相互扶持,為什么如今這么多的幫扶會以悲劇告終呢?
02
前陣子我重看《大宅門》的時候,對電視劇里的白家三爺恨得牙癢癢。
老爺子白萌堂還在的時候,他中飽私囊,貪污公中的錢,每次都是老大給他補虧空。
白萌堂去世之后,他吃里爬外,數(shù)次偷竊秘方。
不僅如此,因為他的莽撞,害死了自己妹妹的孩子,還帶人去關家搶劫,導致自己妹妹被侮辱,一生不幸。
在白家最困難的時候,他明火執(zhí)仗地去搶奪白家最珍貴的藥材。
還威脅白家二奶奶,要告發(fā)老七殺洋人,逼得二奶奶驅(qū)逐了老七。
但就是這樣,作為當家人的二奶奶也沒有驅(qū)逐白老三。
反而幫他還債,在最難的時候給他分錢,給他分股分紅,一直幫他收拾爛攤子。
直到老了,白老三才慢慢醒悟,改邪歸正。
當年劇播的時候,很多人稱贊白二奶奶仁義,一晃二十年過去了,如今的彈幕卻在說白二奶奶圣母。
白老三這個吃喝嫖賭、不學無術(shù)的爛泥,讓他爛著不就好了,為什么要幫他呢?
我想,很多人也發(fā)現(xiàn)了這個問題。
過去大家對于熟人的態(tài)度是能幫則幫,能拉一把是一把。現(xiàn)在恰恰相反,是能推則推,能遠則遠,能斷則斷。
就連“圣母”這個詞也漸漸污名化了。
歸根結(jié)底,是時代變了。
社會學家楊華教授提出過一個概念:去熟人化社會。
在過去的熟人社會里,血親、關系、面子構(gòu)成一個穩(wěn)定而嚴密的社會網(wǎng)絡,扶爛泥當然是可以的。
這個網(wǎng)絡里,大家一直奉行著儒家的仁恕之道。
就像是白家二奶奶,她對白老三的幫扶和寬容,既收獲了仁義的名聲,又獲得了大家的尊重,還得到了生意場上伙伴的信任。
而且,熟人社會嚴密的關系網(wǎng)也一直幫她約束著白老三,輿論和道德給她建立了一道牢固的防火墻。
白老三一旦突破這道防火墻,熟人的唾沫就能淹死他。
但如今是原子化社會,關系網(wǎng)已經(jīng)被打破,人與人之間更多的是單次博弈,輿論和道德的防火墻自然也就失去了作用。
一個人哪怕名聲臭了,只要換個城市,關系網(wǎng)帶來的輿論壓力就會蕩然無存。
這個時候再去扶爛泥上墻,就變成了一項危險系數(shù)極高,收益率極低的行為。
如果一個人非要去做,就會直面人性的卑劣與黑暗。
03
職場顧問崔錚,曾分享過一個故事。
他有個遠房表弟,三十多歲一事無成,每天就是混吃等死。
看到表弟一直這樣墮落,崔錚就想著拉他一把。
一邊給他介紹自己的朋友當人脈,一邊借錢給他投資。
本以為有了自己的幫扶,表弟一定洗心革面,認真做一番事業(yè)。
沒想到,表弟死性不改,整日吃喝玩樂不說,還迷上了賭博。
最后表弟因為挪用公款被踢出了團隊,還背了一身的債務。
崔錚自己也被連累,昔日的朋友都把他拉黑了。
更離譜的是,他表弟不僅沒有任何悔改之心,反而責怪崔錚瞎折騰。
崔錚最后感慨:這個世界上最大的坑,就是盲目拯救別人。
很多人之所以一直爛在底層,自有他的原因。有的是因為懶惰,有的因為有惡習,有的則是不學無術(shù)。
這個時候,你的救助不是在行善,而是助惡。
你的幫扶反而讓他強化了自己的惡習。
你一次次借錢給一個揮霍的人,他就永遠也學不會節(jié)制。
你一次次幫助懶散的人,他永遠也學不會上進。
你一次次幫爛人收拾爛攤子,他就永遠也學不會對自己負責。
爛泥自己是沒有“骨頭”的,一旦你要扶他上墻,就要做好扶一輩子的打算。
否則,你一旦放手,他勢必要塌下來,把你壓個半死。
梁先生在案發(fā)前幾天向發(fā)小催了催借款,發(fā)小直接跑去他家盜竊殺人。
朱某辭退發(fā)小幾個月之后,就遭到了殺身之禍。
就連《大宅門》里的白家二奶奶,一顆善心焐了白老三幾十年,也才堪堪換了一個浪子回頭。
如果你不是神仙,不是菩薩,對待爛人最好的態(tài)度不是幫扶,而是遠離。
江山易改,秉性難移。
各人有各因,各人有各果,各人有各人的報應。
不沾染他人的因果,就是對自己最大的負責。
當然,說了這么多,并不是說要大家收起善心,變得冷漠。
我們當然要行善,但是要分清哪些人值得,哪些人不值得。
我總結(jié)了“爛泥”的五大特征:
1. 有惡習:
黃賭毒,無論沾了哪樣,都請盡快遠離他。自己去救,注定會被拉入深淵。
2. 愛綁架:
“我們是老鄉(xiāng)/發(fā)小,你不能不幫我。”凡是拿關系說事的,多半是要賴上你了。
3. 不主動:
人不自救,天也難佑。如果對方毫無進取心,盡快收起你的善良。
4. 不負責:
只要出了事,一律在外面找原因的人,永遠也不可能成長起來。
5. 不感恩:
幫人要循序漸進,看看對方的反饋,對方知恩感恩,才值得你繼續(xù)投入。
不扶爛泥不是冷漠,而是一種智慧。
真正的善良,是用自己的余熱去溫暖值得幫助的人,而不是燃燒自己去填無底洞。
守住邊界,量力而行,這份善意才能細水長流。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