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則兒科醫生的 “肺腑之言” 刷屏網絡。
8 月 27 日,IP 地址顯示為廣西的該醫生透露,自己所在的兒科科室共 7 名醫生,如今已有 4 人離職送外賣,自己則是團隊里資歷、職稱都墊底的那一個。他直言,兒科醫生每月四五千的薪資,早已難以支撐家庭開支,無奈之下才有同事選擇轉行。
![]()
科室 7 名醫生里,竟有 4 人放下聽診器去送外賣。這種超出大眾認知的現狀,因其強烈的反差感,瞬間引爆互聯網討論。而這場熱議,也讓更多網民得以深入了解醫療行業背后不為人知的生存現狀。
醫生在醫院好好的,為什么要去兼職送外賣呢?這個問題顯而易見,就是工資不夠花,送外賣時間自由,是一種很好的兼職。
8月2日,成都一名三甲醫生就反映稱:" 我的績效大跳水!從 10000 元左右降到 1000 多。我在成都某三甲醫院工作,績效管理系統計算出 5 月績效為 1800 多元。科室總的績效才 13000 多元,由幾個醫生分配,最后拿到手的錢很少!"
![]()
8月6日,江西某三甲骨科副主任醫師則發文表示:" 這是江西某縣級三級醫院 3 月份的科室績效獎金,人均 1000 不到,科室二次分配的,是以前的三分之一左右,以前大概有 2000 左右!"
此前據媒體報道,華醫網發布的一份《醫療人才2024年薪資及就業調研報告》顯示,2024年有57.9%的受訪者薪酬下降,較2023年的37%上升20個百分點,相當于每2名醫務人員中就有1人收入縮水。這份報告覆蓋了全國29個省份近3萬名醫務人員。
![]()
與此同時,過去一年,抖音平臺認證醫療創作者、科普內容均在顯著增長——平臺醫療領域新增認證作者1.8萬名,累計個人認證創作者達7.1萬;新增醫療科普內容超400萬條,累計觀看次數超5000億次。
醫生薪酬普遍降低,但房貸依舊每月要還,孩子每月的花銷依舊要付,醫生們的壓力大增,不得不尋找能夠增加收入的兼職。
這種壓力,沒結婚的醫生可能感覺不到,恐怕只有結了婚有孩子有房貸的醫生才能體會至深。
以前,整個社會都是唾棄 " 啃老 " 的,與之相對應的是 " 嘬老 ",是一種父母對子女更含蓄、更有分寸的經濟幫助,它不像傳統 " 啃老 " 那樣明目張膽地依賴。現在突然發現,年輕醫生如果能有自己的父母托底,這該是多么幸運的一件事,但大多數年輕醫生只能靠自己。怪不得近幾年大家對 " 啃老 " 和 " 嘬老 " 的接受度高了很多,被視為 " 可以理解 "。
此前,很多醫生下班后去送外賣、擺攤,北京一名科主任看不慣了,竟然言之鑿鑿地表示:" 衛健委鼓勵醫護人員創業,不是讓大家去送外賣、開店、擺攤的,必須是從事醫療相關的行業,最好能充分發揮利用自身的技術優勢。"事實上,要是能找到和醫療相關的副業,誰還去送外賣、擺攤呢?
讓人唏噓啊,現在不光基層醫生,連985、211的醫學碩士都有偷偷送外賣的。有人覺得可惜,說“讀了那么多年書白瞎了”,也有人覺得,他們只是在咬牙扛生活,這種不逃避、敢打拼的樣子,反而值得尊重。
可以說,沒有誰會支持醫生送外賣 —— 上午在手術室握手術刀,下午滿腦子想 “這單超時扣多少錢”,心能不分嗎?這不僅是醫生的無奈,更是人才的浪費。
說到底,成年人的世界里,“奉獻” 得先有底氣。要是苦讀二十年的醫生,連體面生活都難維持,談何 “救死扶傷”?
在 “兒科 7 人科室 4 人送外賣” 的話題余熱未消時,某地級市衛健局的一則通知再次引爆關注:該市人民醫院、市中醫院及所有鄉鎮衛生院,將全部撤銷產科與兒科。這讓醫療行業的困境更顯尖銳 —— 對多數醫生而言,困難再大至少科室尚存;但產科和兒科,如今連 “能否存活” 都成了問題,消息瞬間引發一片嘩然。
![]()
國慶前夕,石首市衛健部門發布公告,為推進緊密型醫共體建設、提升婦幼健康服務水平,決定整合全市醫療機構產科與新生兒科臨床業務。相關業務將整體搬遷至市婦幼保健院院區,自 2025 年 9 月 29 日起,市人民醫院、市中醫醫院及各鄉鎮衛生院不再提供這兩類診療服務。公告同時對整合可能帶來的不便向公眾致歉。
事實上,整合婦科、產科、兒科資源并精簡醫護人員,已逐漸成為多省共識。此前,湖南省衛健委在答復省政協提案時便明確提及一個嚴峻現實:當前及未來部分產科、兒科醫生面臨人員過剩與轉型換崗困境,需通過強化培訓和就業幫扶,助力這些醫生完成崗位轉換。
![]()
湖南省衛健委在《對省政協十三屆二次會議第1134號提案的答復》中指出,產科兒科醫護從“不夠用”變為“供大于求”,核心原因是出生人口數量的急劇下降。從2017年到2024年,湖南出生人口從83.50萬降至38.6萬,降幅達55%。
![]()
新生兒數量減少導致產科、兒科需求銳減,醫療資源過剩,部分醫護面臨轉型。湖南省衛健委已明確通過資源調整、專科協同、培訓幫扶等措施應對,預示大范圍產科兒科資源整合將推進。
江蘇一名兒科醫生直言,兒科在醫院地位低,月薪 3000 元還不能按時發,期待整合。可見,今年的產科兒科整合只是開始,明后年或迎高潮,這也有望解決婦幼醫院的生存問題。
對此,你怎么看呢?
信息來源:醫學貓
信息采集:衛健君
聲明:本文著作權屬原創者所有,不代表本微信公眾號立場。如涉著作權事宜請聯系刪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