鋰電池的三元鋰和磷酸鐵鋰的討論從未冷卻,單獨說某一種好還是不好,其實都不準確,它們本就不是非黑即白的關系。
![]()
仰望U9X取得全球雙極速第一之后,比亞迪仰望U9X的總工程師楊工就解釋了比亞迪為什么在仰望U9X上使用磷酸鐵鋰。
![]()
他從結合技術特性、實際應用需求等,從安全性、性能適配、空間利用、耐用性及成本邏輯等多維度進行分析,具體內容如下:
第一,安全性與耐溫性更優(yōu),適配高性能車高溫場景。
耐高溫上限更高:實測數據顯示,磷酸鐵鋰電池安全使用的截止溫度比三元鋰電池高 20 度。以三元鋰電池 40 度達到使用上限為例,磷酸鐵鋰電池仍有 20 度余量,可應對高性能車(如紐北賽道行駛、極速行駛)的極端高溫場景。
![]()
減少降溫壓力:高性能車在大功率輸出(如 2000 千瓦以上)時會產生大量熱量,三元鋰電池需額外加大降溫設計,但高溫環(huán)境下降溫能力遠不及產熱速度;磷酸鐵鋰電池因耐溫性強,無需過度依賴復雜降溫系統(tǒng),更適配高功率輸出需求。
![]()
第二,低電量(低 Soc)下放電能力更強,降低重量負擔。
在相同放電功率需求下,磷酸鐵鋰電池在低 Soc 狀態(tài)下的放電能力比三元鋰電池低 20 個百分點。即實現(xiàn)同等功率輸出時,三元鋰電池需多攜帶 20% 的電量以避免限功率,額外增加電池重量;
![]()
而磷酸鐵鋰電池無需額外帶電量即可維持功率,有效減輕整車重量,契合高性能車對輕量化的需求。
第三,體積能量密度更高,節(jié)省整車空間。
電芯體積占比差距顯著:相同電池包體積內,三元鋰電池芯的體積占比最高約 30%;而刀片電池(磷酸鐵鋰技術路線)的電芯體積占比達 70%,大幅提升單位體積的能量利用率。
![]()
適配高性能車空間需求:高性能跑車需預留空間給氣動套件等關鍵部件,且需控制迎風面積以優(yōu)化空氣動力學,三元鋰電池低體積利用率會浪費大量空間,磷酸鐵鋰電池則能節(jié)省空間,支持整車結構設計優(yōu)化。
第四,耐大功率反充,減少安全與性能風險。
大功率能量反充時,三元鋰電池易產生鋰枝晶,鋰枝晶可能刺破電池隔膜,導致性能衰減甚至引發(fā)安全問題(如過充致命風險),因此需嚴格控制反沖能力;
![]()
![]()
而磷酸鐵鋰電池無鋰枝晶相關隱患,可承受大功率反充,無需過度限制反沖功能,提升使用穩(wěn)定性與耐用性,同時延長電池壽命。
第五,壽命更長,且技術選擇更理智
磷酸鐵鋰電池在壽命表現(xiàn)上優(yōu)于三元鋰電池,且比亞迪具備兩種電池技術的生產能力,轉向磷酸鐵鋰是基于實際性能、成本、應用場景的理智決策,而非感性選擇。
![]()
討論中,楊工還指出,“三元鋰電池高端、磷酸鐵鋰電池低端” 的認知源于價格差異,但價格實際由供需關系決定,而非技術價值本身。
磷酸鐵鋰電池在安全性、耐溫性、空間利用率等核心維度的優(yōu)勢,證明其更適配高性能車需求,打破了 “價格綁定高端定位” 的誤區(qū)。
![]()
2020年,比亞迪刀片電池問世,從此解答了自己最關心的問題。針刺試驗是比亞迪經常展示的畫面,但是本質上還是基于成本、安全性和電池循環(huán)壽命方面的考慮。
其實筆者認為,當各大電池企業(yè)紛紛在固態(tài)電池領域攻關時,三元鋰和磷酸鐵鋰的討論熱度才會降低,到底用哪種,還是要看電池包的設計,以及具體使用的場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