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作者|桌子先生 圖|ins
來源|桌子的生活觀(ID:zzdshg)
可可姐導讀:
人情是開路的劍,也是自縛的繭。越有金錢往來的關系,就越要保持距離,不要摻雜人情進去。熟人之間的往來,就像走鋼絲,一不小心就會失衡。
![]()
如今這個年代,不僅大數據殺熟,連人也開始“殺熟”了。
最近,浙江臺州楊女士的遭遇,在全網鬧得沸沸揚揚。
楊女士跟未婚夫打算今年10月辦結婚典禮,跟很多女孩子一樣,她對自己的婚禮有著非常浪漫的憧憬,期待在那一天,穿上白色婚紗,在夢幻一樣的場景中走入人生的下一個階段。
所以,她對于婚禮的籌備十分重視。
這時,未婚夫說,自己有個高中同學符某剛好在從事婚慶工作,有熟人幫忙不僅價格會便宜一些,而且對于婚禮的布置會更盡心一些。
楊女士同意了。
不久后,雙方就婚禮現場的布置做了一番溝通。
符某對此似乎胸有成竹,他信誓旦旦地對楊女士保證:
一定做一場讓你一生都難忘的婚禮。可以讓你們倍有面子,在村里能讓別人講上三天的那種。
他給楊女士出具了一份簡約的報價單,上面寫著20 到 24 萬,并表示:“友情價可以給我打折到 16 萬,但是起碼可以做出 20 多萬的一個效果。”
![]()
經過一番挑選,雙方最終確定采用紅金巴洛克風格。符先生自信地表示:“像這種巴洛克風格,我可以給你們做到天花板。”
他都這么拍胸脯保證了,楊女士于是放心地將婚禮布置這一重任交給他。
而符某也表示:一分錢一分貨,效果絕對好,你們對外說20萬就行,無論別人問什么,都說20萬沒少一分,還是不帶棚和婚車。
![]()
雙方在細節上溝通得很詳細,楊女士也在日復一日的期待中憧憬婚禮現場的驚喜。
沒想到,幾天后符某給她制造的婚禮確實是“能在村里講上三天”,只不過是嘲笑三天那種。
“進門那一剎那,我整個兩眼就一黑,跟我想象的完全不一樣。” 楊女士描述著她看到婚禮現場時的感受。
![]()
整個現場粗制濫造,一朵鮮花都沒有,全部都是放的塑料假花,這些假花看上去年代久遠,上面還沾有灰塵,看上去破破爛爛的。
![]()
迎賓區的背景墻,本來是要放新人的照片,可符某只是打印了一張KT板,上面噴了她跟未婚夫的照片,風一吹,KT板搖搖晃晃,越發顯得凄涼。
其他的細節也沒有一樣令人滿意:
甜品臺上的小點心看起來十分廉價,各種布置效果都是廉價風,完全達不到20萬的效果。
為了制造氛圍感,符某還在舞臺中央搞了一個噴水池,但弄巧成拙,這個噴水池做工粗糙,水濺得到處都是,讓整個婚禮現場顯得更加狼狽。
見此景象,楊女士的內心簡直要崩潰,承諾的“巴布洛克風格”成了眼前的“草臺班子”婚禮,這落差誰能承受?
![]()
她顫抖著雙手掏出了手機,拍下了現場的視頻。
這一次,她沒有找符某,而是直接找了他所在的婚慶公司。
結果,公司的人在溝通和扯皮中說漏了一個關鍵信息:
符某用5萬6的價格把楊女士的婚禮現場外包給了他們,他們就只能做出這樣的效果。
![]()
也就是說,16萬的價格符某一個人就吃掉了10多萬,僅用5萬6外包給別人干,這貪官污吏看了都得叫一聲大哥啊。
而楊女士前期已經支付了80000塊定金,拆棚的人也在她手上要了2萬多塊錢,也就是說,這場粗制濫造的婚禮,她已經支付了10萬余元。
她說:剩下的款項她不會再付,并要求符某道歉。
但奇葩的是,符某不僅沒道歉,反而態度強硬地要求跟楊女士打官司,要她必須當冤大頭支付剩下的錢。
就這樣,兩個人一來一去,互相扯皮,最后鬧上了熱搜,弄得全網皆知。
楊女士的遭遇在網上引發了網友的巨大共鳴:
![]()
![]()
![]()
熱搜下,45%的人認為,她這是被熟人坑害慘了。
![]()
在這次事件中,她犯了兩個重大的錯誤:
第一,她把這么重要的事交給“熟人”做也就罷了,但她和未婚夫交了定金后完全沒有簽訂任何有法律效應的合同,一味地相信熟人會依照承諾給自己做好。
他們這是在賭人性,但人性往往經不起考驗。
第二,作為自己一生中最重要的儀式之一,她交給熟人做之后,既沒有在這期間過問細節,也沒有過來跟蹤一下項目的進度和具體情況,只到最后一天看場景布置,最后被坑慘了,連挽救的措施都沒有。
經此一事的楊女士,大概清楚了,原來,找熟人辦事,往往比陌生人更貴,更麻煩。
錢花出去了,事兒沒辦好,最后還鬧得老死不相往來。
![]()
我們常常會陷入一種“熟人思維”。
尤其是在小城市和農村,一辦點什么事,就想著找熟人會不會更好一點,更便宜一點。
但現實往往是,拿人情做生意的熟人比明碼標價的陌生人,坑你更慘。
2024年,有一個博主家里搞裝修。
家里長輩說,村里有熟人就是搞裝修的,給別人做不如給熟人做,放心又便宜。
于是,他跟熟人進行了前期的溝通后,就讓他進場了。
他人在外地,父母在村里,中間搞成什么樣子,誰也不知道。
結果,到了驗收的那一天,他走進去一看,簡直氣得要爆炸。
洗手盆像是不愿意跟墻壁挨著似的,中間豁了好大一道口子。
![]()
浴室的瓷磚都壞了,竟然還像是沒看見似的,也往墻上懟。
![]()
柜子跟墻壁中間拉開了好長一條縫隙,影響美觀還是次要,關鍵是不安全。
![]()
然而熟人說:柜子有點縫隙很正常,誰家都這樣。
總之,這次裝修,是完全翻車了。
他得出了一個血淚教訓:
搞裝修,千萬別找熟人。
在他的貼子下,不少網友也說出了他們的真實經歷:
親戚給自家裝修,把馬桶放廚房里,說是要廚衛一體化,現在與親戚已經有10年沒來往了。
![]()
這是親戚裝修給裝的水管,真沒見過誰家裝修完了水管還露在外面的。
![]()
親戚貼的地板,沒多久全翹起來了。
![]()
一個設計師說,找熟人裝修,關系破裂率高達95%。
第一,談價格的時候,人家一開口就說給你的是保底價,導致你沒辦法還價,最后一算,比裝修公司的報價還要貴,你心里肯定不舒服。
第二,為了利益最大化,如果是一口價的方案,材料肯定給你用差的,如果是包工不包料的,那么他在買材料的過程中,一定把回扣吃得飽飽的。
第三,有問題難開口。裝修中的各種問題,要是陌生人的話,咱們可以直接讓他返工。
但熟人的話,你只能提一下,人家要是沒時間,你又只能忍著,遷就對方的時間。
最后,人情債最大。人家做完了,說自己根本沒掙錢,你再怎么樣也得捏著鼻子承他們的情。
所以,找熟人的后果就是,熟人變仇人。
其實不僅僅是裝修,生活中跟錢打交道的事,只要涉及到熟人,問題就會變得復雜。
“去熟人店里買電飯煲,當時熟人老板不在,服務員報價說120。后來老板來了,他不知道服務員的報價,說:都是熟人,按進價給你150,真是尷尬。”
![]()
“爸買手機,去熟人店里1500,結果網上一查才300多。”
![]()
“買車找的親戚,給我報了個最低價。結果第二天準備去提車的時候,另外一家打電話過來報價,同款車比熟人的便宜3千,而且去了還能談,到那之后又給便宜了1千塊,還贈送全車貼膜。”
![]()
很多人都有一個誤區,以為找熟人辦事會更方便,能占點便宜,但恰恰相反,很多時候跟熟人做生意,才最麻煩。
因為你跟他們無法用白紙黑字的契約去履行責權,在價格上面也無法像跟陌生人一樣,明碼標價徹徹底底地聊開,到最后只會出現兩種情況:
熟人覺得你得了便宜還挑三揀四;
你覺得熟人掙了你的錢還坑慘了你。
友誼的小船說翻就翻,買賣做不成,朋友也當不了。
![]()
社會學家費孝通在《鄉土中國》中寫道:
傳統中國社會有一張復雜龐大的關系網,即熟人社會。人熟是一寶,熟人好辦事,這就是熟人社會里心照不宣的規則。
但越往后就會發現,找熟人辦事,是成年人交往的最大桎梏。
知乎上有一個問題:
為什么老顧客吃著吃著就不來照顧生意了?
其中有一個叫“千棠”的答主有一個高贊回答:
之前有家涼皮店,味道很不錯,他經常去那吃,久了就跟店家熟悉了。
然而,成熟客之后,他發現待遇就不一樣了。
每次排隊人多的時候,老板都是最后一個給他做,他也沒說什么,他不趕時間。
后來有一天,他看到別的食客也點了一份同款涼皮,她的那碗醬料滿滿,看上去很是誘人。而自己這碗,除了食物本身的樣子,就零星加了幾顆孜然。
他問老板是不是忘了給自己放什么東西。
老板滿不在乎地說:害,那個是新客,你跟她比?
從此之后,他再也沒有去過那家涼皮店。
![]()
你看,連小商小販的老板們跟你熟了都會因此輕慢你,更何況是親朋好友。
俗話說得好:
打工不去親戚家,買賣不去熟人店。
這句話的意思是,不要跟親戚朋友產生金錢上的牽扯和關系。
買賣是雙方自愿的事,而跟親戚朋友做買賣交易,人情首先就擺在了生意之上。
他少收了你的錢,你得了ta的情,還不清。
他多收了你的錢,坑了你,你們之間的這份情就沒了。
人情是開路的劍,也是自縛的繭。
你只需要做的,就是干干凈凈地處理契約關系,花相應的錢,去買相應的產品質量和服務。
越有金錢往來的關系,就越要保持距離,不要摻雜人情進去。
熟人之間的往來,就像走鋼絲,一不小心就會失衡。
真正有智慧的人,深知這條路的不易,要么就避開這條鋼絲,要么把各種關系和利益摘擇干凈,對事不對人,最后才會有一個大家都想要的結果。
PS.碎片化時代,堅持原創不易,歡迎在文章結尾給我們點一個“”和“”,你的支持就是繼續創作的動力!
作者:桌子先生,身高1.85米,有八塊腹肌的兼職男模。前南方航空公司職員。三觀比五官更正,思想比套路更深。新浪微博@桌子的生活觀 ,個人微信公眾號:桌子的生活觀(ID:zzdshg)。 可讀經授權發布本文,轉載請聯系作者。(*聲明:文章內容配圖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若有侵權,請評論區留言進行刪除。)
![]()
你若喜歡,點個 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